初中语文教学渗透情感教育探微论文_文小平

初中语文教学渗透情感教育探微论文_文小平

文小平

(宣汉县马渡初级中学 宣汉 636150)

语文新课标,把语文定位在“培养高尚的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陶冶情操,感悟人生,升华精神境界”。“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是文章具有感染力的基本手段。实现语文熏陶最佳效果的最得力措施就是“披文人情”,“动之以情”。语文教学如果能用情感来打开学生心灵的门扉,必然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最佳教学效果。因此,我们应该把情感教育贯穿于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走进教材,与作者的心灵进行沟通,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乐其所乐,悲其所悲,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充分利用语文学科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进行情感教学呢?

一、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我们的语文教师肩负着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任,语文教师自身的学习态度对学生语文学习态度有着重要影响,如果教师自身缺乏人文意识,对教材缺乏理解,教学缺乏激情,仅仅靠学生诵读去感悟作品,这是很难达到所期望的目的的。语文教师应该是一个情感丰富的人,使课堂教学中的情感变化伴随着教学内容而波澜起伏,感情时而激动,时而沉郁,时而浓烈,时而淡泊,可谓“淡装浓抹总相宜”。作为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他必须有较高的艺术品位。

因此,语文教师应该具备相声演员的口才,讲演者的风度,诗人的才情,用丰富的情感,生动的语言,配以适当的眼神和动作,把学生牢牢吸引在自己身边。古人言: 亲其师而信其道。充分说明了教育效果与师生感情的关系。教师对学生的各种爱等积极情感必然能激发出学生对老师的尊敬与喜爱等积极的态度,和愿意同老师接近的交往倾向。教师愉快、乐观的情绪对学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感染作用,使学生也快乐起来,让学生感到与老师的交往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情。从而乐于与老师交往,喜欢听你的课。因此,语文教师自身丰富的情感素养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二、营造和谐、融洽的教学环境

霍姆林斯基曾说,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撒在这块土地上。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可见,情感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在传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看重的是自己的教师地位,注重的是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和能力训练等,很少挖掘情感教育在教学中的作用,师生之间更是很少进行情感的沟通与交流。课堂教学离不开师生互动,特别是情感间的交流。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是平等的,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认知的前提和基础。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是统治整堂课的,学生只有写和记的份,根本不可能提出自己独特的想法,要完全服从于教师的领导。这种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造成了学生思维僵化,扼杀了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新课标要求教师要改变一切以自己为中心的想法,做到与学生的关系为朋友式的、亲人式的。学生所喜欢的老师是“能言善辩”的,是既庄重又有幽默感的,既严肃又不失活泼的,既是师长又能与他们有共同兴趣爱好,不仅能在课堂上传授知识,还能够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示的舞台。

教师要营造宽松、融洽的课堂气氛,用真诚和爱心感染每一名学生,肯定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地位。教学中,教师要时刻面带微笑,用真诚的目光与学生交流。学生从教师肯定的目光中读出了关心与爱护,更增添了一份学习的动力。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都要与学生打成一片,多倾听他们的心声与感受,对学生积极的情感与学习态度要给予热情鼓励,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学习态度与情感态度,促进他们健康的学习和成长。

三、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也是陶冶情操、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更应该利用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特点,给学生拓展一片更大的空间,在更深层次的知识构架下陶冶性情、提升素养。所以语文教学应跳出课堂,联系实际,拓展延伸,学以致用。

1、联系社会生活,不断丰富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生活处处皆知识,如在教学《敬畏自然》时,可以让学生到社会寻找身边的环境污染现象,有的学生发现了有不正规的造纸厂对水污染极大,并向环保部门举报,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又如在教学《老王》时,让学生到社会寻找身边的“老王”,让他们向弱小者伸出援助之手。教师把学生带到更广阔的课外世界,把课堂延伸到课外,延伸到社会、生活;引导学生到广阔的天地去探索,去摘取新的知识之果,去获取更大的创造能力,才能真正做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2、联系家庭生活,继续将学生的情感与实际行动结合。陶行知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语文教学要渗透德育,可以以联系拓展和延伸为切入点,化无形为有形,学以致用。如在教学《散步》时,可以布置学生回家后给父母洗一次脚、捶捶背揉揉肩、对父母说几句感恩的话语,使学生继承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俗话说:“心动不如行动”,在行动中让学生的精神境界得以升华,那么语文教学就达到一种“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的美妙境界。

总之,教师愉快、乐观的情绪对学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感染作用。“披文以入情”,并进一步做到“讲文以入情”,以情营造教学氛围,以情再现课文形象、意境,以情朗读,以情激起学生创造性思维,是语文教学情感熏陶的良好途径。叶陶圣曾说过“教师之教,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只要教师能够充分地利用情感教育,充分发掘学生的情感潜能,以情感人,以情益智,以情悟文,就能够使语文课堂变得生动、活泼、轻松,使教师的情、学生的情和课文作者的情,三者融为一体。

论文作者:文小平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7年第11(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8/1/30

标签:;  ;  ;  ;  ;  ;  ;  ;  

初中语文教学渗透情感教育探微论文_文小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