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干预方法的探究论文

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干预方法的探究论文

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干预方法的探究

陶 陶

(四川省资阳市乐至县特殊教育学校 四川·资阳 641500)

摘 要 当今特殊教育的基本目标和任务,就是培养智障儿童具有生活自理能力。生活自理能力是指与人的基本生存和需要密切相关的一系列活动,包括饮食、大小便、衣着、睡眠、卫生和安全等方面。生活自理能力的掌握会促进智障儿童的独立生活能力,为将来走入社会打下基础。智障儿童由于智力损伤严重,掌握生活自理活动困难越大,并需要进行专门的干预康复训练。

关键词 智障儿童 生活自理能力 干预方法

1 问题的提出

1.1 研究的背景

智障儿童主要表现在智力滞后、感知觉能力以及思维逻辑能力欠缺,学龄期的智障儿童还有严重的生活自理能力问题。数据表明,在2005年,大约817万残疾儿童中,智障儿童约539万,占总数的66%,智力残疾儿童呈逐步上升趋势,且智力程度越来越严重,生活自理能力越来越差,面对这一事实,培养各程度不同的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是一件迫在眉睫的社会现状。尤其随着国内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地区政府开始重视医教结合的发展。因此如何破解促进智障儿童从幼儿时期便掌握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提高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有哪些主要干预方法的问题探究,更便于智障儿童适应校园生活以及日后进入社会生存打下基础。

1.2 生活自理能力

本研究的生活自理能力是以饮食、如厕、穿着、个人卫生、沟通、交通、安全为要项的,包括基本的自我照顾技能、与家人的沟通及生活中的安全问题。

智障儿童自身存在的智力障碍是影响其自理能力发展的关键因素,后天进行的教育和训练则是他们能否发展起自理能力的主要决定因素。智障儿童会表现出感觉迟钝,行动笨拙,在生活上惰性较大,依赖性很强等特点。

1.3 影响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多因素分析

对于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问题上,本研究采用访谈法对其父母及家庭状况和儿童本身调查,总结出影响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单因素智力障碍程度、父母包办、父母文化程度、家庭养育情况、父母对孩子重视程度、孩子独立意识。多元线性回归结果表明,从智力障碍类型上相比较,轻度智障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比中重度类型较好;中重度智障儿童主要在家庭养育方面方法不当、父母文化程度较低、父母在孩子童年时期包办太多、父母对孩子重视程度、孩子独立意识差对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存在不良影响。

2 干预方法的综述

2.1 心理治疗干预

是一类非药物的纯心理学的治疗方法。心理治疗是根据心理学原理来改变患者的行为问题或心理障碍,使之获得康复的一类治疗方法的总称。

2.2 行为治疗干预

2.2.2 模仿原理

目前,临床诊断越来越依赖先进的技术和实验室检查,而不是床边临床检查。这种理念导致了查房形式转变,从床边转换到会议室,以更方便地获得各种影像学和实验室的检测结果[4]。

中职院校注重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课程内容也具有专业性特征,语文科目也是如此。由于学生个体间存在巨大的差异,因此教师针对不同质素的学生群体应该制定针对性的教学计划,但受到思维上的局限。[1]当前社会的进步与教育的不断改革,使得传统中职语文教学方式已经无法迎合当前的国家企业要求和职教形势。现如今中职语文传统教学模式妨碍其履行教育职责的弊端主要有以下三点。

相关研究表明,当辅路行车速度在30km/h以下时,主线出口的通行能力的提高与辅路速度的增长呈明显正相关性;行车速度在30km/h以上时,主线出口的通行能力和辅路速度的关系就基本保持稳定,不再随辅路行车速度提高而提高。因此,辅路行车速度宜控制在30km/h以上。根据城市道路规范规定,快速路辅路设计速度宜为主路的0.4~0.6倍。因此,主路与辅路速度差不宜过大。

2.2.5 塑造原理

是指建立在心理学理论基础之上,旨在减少、消除个体不良行为,塑造、增进个体良好行为的各种原理、方法。在本研究中对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探究着重列举以下五种干预方法。

任何可以积累起来交换逆向强化物的物品都可以作为代币。应用代币制在一定的程序上,增进了智障儿童的自理能力、自我管理以及良好的学习行为,依据智障儿童的实际水平,提出比较适合其能力特点的要求,开发检查评比活动,激发智障儿童参加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生活自理穿衣方面,要智障儿童认清看准衣服的反正,学会独立穿衣、洗漱,就可以给予特殊儿童喜爱的强化物。

2.2.4 代币原理

2.2.3 正强化原理

桑代克的猫和斯金纳的老鼠的例子非常清楚的阐述了正强化的原理,正强化可以作为我们日复一日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也可以作为改变人们行为的行为改变的一部分,利用强化原理在生活自理方面,寻找合适的机会实行强化刺激。

模仿是以某一个人或某一个团体的行为为榜样,通过观察、收听、阅读或操弄等过程而改变个体的行为,以期形成与榜样相同的思维、态度、动作或言语表达等特性的过程。通过模仿示范,可以教给智障儿童很多良好的行为习惯,诸如洗脸、穿衣等这样一些基本的日常生活行为。

未参与研究的美国航天局首席科学家吉姆·格林说,极端情况下,生命可以在岩石下生存,火星上有液态水,这让人相信,火星可能具备支持现存生命的条件。

由于采用RS-485的硬件协议,上位机为主机,而单片机作为下位机也就是从机,从机不会主动向主机发送信息,在接收到主机的信息后作出响应,因此从机在空闲状态时处于接收状态。

由于我们日常生活中许多行为都是由很多反应组成的复杂行为,这些行为都按照顺序发生,有许多部分组成的行为叫做行为链。链锁原理就是根据这一行为特点而产生的。每项训练内容本身都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可将训练的内容分解为许多细小的有连贯的步骤,一步一步进行训练。另外,运用链锁干预可以培养智障儿童独立生活意识的形成。

2.2.1 链锁原理

1)运用关注点分析法分析问题,即将复杂问题简化为简单问题的累积。如这道题中,将最终结果的计算简化为三个过程的累积:a.求和;b.选取最大值和最小值;c.计算平均值。

人类成长的最初阶段中很多行为都是通过塑造来习得的。儿童学习洗袜子,家长可以先对儿童最基础的打水、打湿袜子、打上肥皂等步骤进行强化物刺激,当儿童能流畅做下来时,就停下对该行为的强化,然后再增加儿童洗袜子的步骤,逐步增加强化,直至学会。洗袜、叠被、穿衣等都是对塑造干预方法的应用。

3 结论与建议

(1)生活自理能力是智障儿童适应社会、独立生活的重要手段,需要我们不断探索方法和手段,提高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为能够顺利融入社会奠定基础。

(2)培养智障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应该重视他们的成长,早发现、早干预,为其创造良好的条件,注意正确的引导,在家庭中、学校里都要注重培养儿童独立生活自理意识。

(3)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能够促进社会中的和谐人际关系的形成,促进学生行为适应能力的发展。在日常生活中能逐步摆脱成人的帮助、减少对成人的依赖性。

(4)帮助儿童在成长期养成独立自理的生活思想意识。家长和老师合作根据学生自身的智力障碍程度、基本特征、接受能力制定合理科学的培养计划。

(5)在对智障儿童进行干预方法的实施时,要建立智障儿童训练能力的信心。纠正只重视智力教育、艺术教育而忽视生活自理能力适应型行为教育的倾向。

中图分类号: G764

文献标识码: A

标签:;  ;  ;  ;  

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干预方法的探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