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旅游理论研究的几点思考_旅游经济论文

关于旅游学理论研究的若干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理论研究论文,旅游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旅游学理论研究的三维滞后性

考察国内外旅游研究的历史进程,不难发现旅游学理论研究具有明显的三维滞后性即时间维、质量水平维、业绩维都远滞后于旅游应用性研究。具体详述如下。

(一)时间滞后

审视国内外旅游研究的发展史,可以得出如图1所示的旅游研究历程轮廓。

图1 旅游研究历程示意图

图中可明显看出,现代旅游作为一种广泛的社会现象自19世纪40年代出现以来,已存在了一个半世纪,旅游研究也历经了一百多个春秋。而旅游学理论研究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仅有半个世纪的历程,要比旅游应用性研究晚半世纪。而且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恢复经济的紧迫,旅游经济研究占主导,旅游学理论研究被搁置,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又得以复生。由此时间滞后是十分显著的。

(二)质量水平滞后

旅游应用性研究经过一百多年的坎坷,至今已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绩,已能为旅游开发规划、旅游市场营销、旅游经营管理等旅游业务提供系统指导方法。而旅游学理论领域至今仍存在诸如旅游活动、旅游资源、旅游产品等基本概念的争议,仍没有普遍认同的基础理念和概念体系。而且在所能见到的文献中仅旅游基本概念上混淆不清的现象比比皆是。

(三)业绩滞后

目前,有关旅游研究成果不仅见之于旅游报刊杂志专著,还散见于相关显学科的文献中。旅游研究几乎成了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研究活动。但人见人爱的旅游研究多趋于微观业务研究,多产旅游应用性研究成果,有关旅游学基础理论、学科性质、方法论研究成果却寥寥无几。真可谓是旅游文献连篇累牍,旅游学理论成果却寥若晨星。据国外博士学位论文抽样调查表明:199 篇与旅游题材相关的论文中与基础理论相关的仅9篇,占4.5%。可见旅游学理论研究业绩远不及旅游应用性研究。

纵观旅游学理论的三维滞后性,察看实践发展有理论指导才能得以腾飞的普遍规律,可以发现旅游研究中存在着理论研究滞后与旅游发展呼吁同步理论指导的尖锐矛盾。解决这一矛盾,是旅游经济腾飞的催化剂,是当前旅游学界应给以足够重视的课题。

在当前硕果累累、日趋直上的旅游应用性研究中,旅游经济研究处主导地位,十分受研究工作者的亲睐,且有跨越旅游应用性研究,占领整个旅游研究领域的气势,那么是不是研究旅游经济就是研究旅游理论的全部,是否旅游的本质是经济,对此笔者有如下质疑思考。

二、质疑

质疑源于旅游现象是一层次多、内涵广、结构复杂的社会文化经济复合体,旅游经济仅是一个层次、一个侧面,是其表象形式。

(一)旅游现象的特质是经济现象吗?

早在1942年,汉泽克尔教授就指出旅游现象是多方位、多层面的复合体,不是单纯的经济现象。而且从旅游现象内涵理解,它是旅游者外出旅行引起的各种现象关系的总和,不仅含有经济现象,也含有社会现象、文化现象及生态现象,经济现象只是其一。此外,从旅游活动理解,旅游者参加旅游活动不是为挣钱、不是为消费用不完的钱,而是为满足观光、休闲、探亲访友、实现自我等非经济性需求;旅游经营虽然具有强烈经济效益目的导向,但其为吸引“油水大”、“口胃阔”的游客,必须美化旅游环境,挖掘旅游资源的社会文化意蕴,保护旅游资源等,做非经济盈利性工作,以获得招徕游客的诱饵效应。由此,不论从哪一角度讲,旅游现象的特质都不是纯经济现象,而是一种以文化心理现象为核心的复杂现象。

(二)旅游活动的本质是经济活动吗?

马尼拉宣言认为:旅游是人类的基本需求,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实践活动。由此理解,旅游活动至少有两个层面:一是旅游者拿钱购买旅游企业经营的旅游产品,旅游企业获得旅游收入,这是人们能观察到的、直观的表面现象;另一层面是旅游者对旅游景观的欣赏享受,是不易被察觉的一面,是只有通过分析判断调查才能得知的深度层面,是旅游活动的深层结构、本质内涵。

三、旅游学理论研究的基石

旅游学是盘根错节、似隐似现的社会经济文化综合体,致使旅游概念形成一庞大的复杂系统,统一认识这一复杂系统十分艰难。至今对一些旅游概念仍没有达成共识,据70年代有关学者考察了80多篇关于旅游的文献,得到43个关于旅游者的不同定义。此外对旅游概念理解错位的现象仍存在,在1993年《中国旅游年鉴》的《报刊文章索引》列举的29篇“旅游经济学总论”文章中有16篇旅游文化的,1 篇旅游学理论文献,其它为旅游地理文献,却没有旅游经济学文献。概念是建立理论大厦的基石,旅游概念如此混淆不清,是不可能确定理论研究范式、明确理论研究内容及方向的。因此目前对旅游学理论研究而言,其首要工作是统一旅游概念,以便为旅游学理论研究提供基础前提。

下面笔者根据旅游概念与旅游学的关联度、旅游活动的时间分形(注:旅游活动时间分形是把旅游活动作为复杂巨系统,借用几何学、物理学的分形原理,解构旅游活动的一种有效途径。)以及旅游现象属性分维(注:所谓旅游现象属性分维概括理解是:把旅游现象作为一混沌现象,借用几何学、物理学分维原理,结合旅游现象的各种属性本质,解构旅游现象的一种有效途径。)对旅游概念进行粗浅概括归纳,从而形成相关组合,以明确旅游概念的范畴。

(一)基本概念

旅游、旅游学、旅游现象、旅游活动

旅游系统、旅游资源、旅游者、旅游产业

旅游产品、旅游接待设施

(二)相关概念

旅游经济、旅游效益、旅游收入

旅游营销、旅游供给、旅游流、旅游阻抗

旅游景观、旅游风景区、旅游区

旅游行为、旅游动机、旅游心理、旅游认知

旅游形象设计、旅游宣传、旅游广告

旅游开发、旅游规划、旅游路线策划

旅游环境、旅游生态、旅游持续发展

旅游协作、旅游地域组织

旅行社、组团社、接团社、旅游委托代办处

导游、旅游外联人员、旅游公关人员

旅游包价、旅游浮动价、旅游散价

(三)边缘概念

旅游符号、旅游法规、旅游条例、旅游规则

旅行支票、旅游费用、旅游综合服务费

旅游观、旅游研究方法、旅游思维范式

度假村、公园、康乐中心、娱乐场

四、旅游学理论研究的目的范式

(一)旅游学内涵简析

近几年来,旅游学内涵是旅游研究者积极探讨的问题,出现了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分析旅游现象,并获得对旅游学的不同理解:

林南枝认为:旅游学是研究旅游活动最一般规律的科学,是旅游活动之综合概括,包括了旅游史、旅游业、旅游文化、旅游经济等。

S ·科维奇认为:旅游学研究对象包括旅游业在现代社会中所具有的功能。

李天元认为:旅游学是研究旅游者、旅游业以及双方活动对旅游接待地区社会文化经济环境之影响的科学。

明庆忠认为:旅游学是以旅游现象和过程为对象,研究旅游复合体产生、演化运行规律,以及旅游活动运行规律的一门科学。

由上述几种理解可以看出,对旅游学的理解描述,都认为旅游学是以旅游现象为研究对象,以旅游业为依托的综合学科。具体讲是以旅游现象为研究对象、以旅游业为依托,研究旅游有机体的形成发展规律、组成要素、运行关系,以及旅游开发方式与措施,最终实现其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的一门学科。

(二)目的范式

旅游不是自古以来就有的,而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这使旅游学带有浓厚的商品经济色彩。同时旅游的社会文化生态综合性,使旅游学具有高品位文化内涵及生态目的的导向性。此外,旅游学科地位的确定又要求旅游研究对基础理论、思维范式及方法论研究的关注。上述因素的共同作用致使旅游学理论研究内容复杂、涉及面广,概括起来讲有以下几点。

研究旅游学思维范式、旅游研究方法论

研究旅游学基础理论系统

研究旅游业务指导理论体系

明确旅游学范畴

确定旅游学发展目的及方向

研究旅游系统和要素子系统的运行规律

研究各分支学科的特质内容

研究旅游产业

研究旅游发展史

研究旅游可持续发展

五、旅游学理论研究的结构体系

综合上述对旅游概念体系、旅游学内涵及旅游学理论研究的目的范式的分析,笔者认为旅游学理论研究的内容应涵盖旅游学科体系研究、旅游基础理论研究、旅游业务理论研究、旅游系统研究、旅游思维方式研究、旅游方法论研究等多方位、多层面的研究内容。根据独立学科的必备条件、学科研究对象,结合旅游学自身的特点,旅游学理论研究应包括如图2所示的内容。

图2 旅游学理论研究内容结构体系

标签:;  ;  ;  ;  

关于旅游理论研究的几点思考_旅游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