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可持续交通_可持续发展论文

论可持续交通_可持续发展论文

论可持续运输,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可持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从经济发展到可持续发展:人类发展战略的重大转变

1.1 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提出

可持续发展或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思想早就存在,而作为一个科学概念是在本世纪80年代初正式提出的。1980年公布的《世界自然保护大纲》首先提出并宣传了这一概念;1987年以布伦特兰夫人为首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了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阐释了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对可持续发展取得了共识,此后许多国家开始把可持续发展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

1.2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涵义

目前对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的理解并不一致。世界自然保护同盟(IUCN)等组织在《世界自然保护大纲》一书中提出:持续发展取决于对地球的保护,重点强调了保护与发展之间的相互依存性;并指出了可持续发展的3项目标:主要的生态过程和生命支持系统必须延续下去, 遗传多样性必须得到保护,任何物种或生态系统的利用必须是持久的。几个组织在1991年出版的《保护地球——可持续生存战略》给可持续发展下的定义是:在不超出支持它的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的情况下改善人类生活质量。强调了人类和自然的协调发展问题。目前影响较大的可持续发展定义还有以下几种:“保护和加强环境系统的生产和更新能力”;“在保持自然资源的质量和其所提供服务的前提下,使经济发展的净利益增加到最大限度”;“建立极少产生废料和污染物的工艺或技术系统”等。这些定义是分别从侧重于自然属性、经济属性、科技属性的角度给出的,都把握了可持续发展的某些特征。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最引人注目的要数《我们共同的未来》这一报告中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从而使人们对全球的依赖性以及经济与环境等的相互关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1.3 可持续发展在中国

我国政府和理论界人士对可持续发展问题十分重视。中国政府由国家计划委员会和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牵头,组织52个部、委、公众团体和300名专家,经过两年时间,率先制定出《中国21 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这是我国走向21世纪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也是国际社会出台的第一部国家级21世纪议程。1995年9 月中国共产党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首先提出“必须把社会全面发展放在重要战略地位,实现经济与社会相互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而且在“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基本政策”这部分就有关问题进行了系统阐述。1996年全国人大八届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也明确提出把可持续发展作为我国的一项重要战略。目前我国各级政府专门设有这方面的机构负责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这方面的研究机构也较多,近几年出版的专著、发表的论文也特别多。

1.4 几点评价

自工业文明以来,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许多民族国家独立出来,资本主义也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尤其是西方国家经济的迅速增长,出现了全球性的人口膨胀、资源危机、环境恶化等严重问题。可持续发展便是人们对这些问题反复思考与探索所提出的一种新的发展观,可持续发展的提出得到各国的响应并很快作为一个全球行动开始付诸实施,标志着人类发展进入到一个新阶段,这在人类发展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可持续发展理论除了对其含义进行探讨外,还包括指标体系、具体政策导向等,但从目前的一些文献来看,可持续发展理论至少在以下几方面需要加强:(1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需要进一步明确;(2)衡量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3)自然、经济、社会等系统的协调问题,国家与国家、地区与地区持续发展的协调问题都值得重视。

2

从可持续发展角度研究交通运输:可持续运输问题的提出与初步研究

2.1 从可持续发展角度研究运输问题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直接涉及到运输政策的调整问题。《保护地球——可持续生存战略》在论及能源政策时,提出各国应制定与公布运输的能源效率标准,确保各种运输方式按它们的全部社会代价来付费,在谈到城市交通时,鼓励向公共交通转变。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文件《21世纪议程》也提出了类似的思想。《中国21世纪议程》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交通运输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论述,提出了许多重要主张:研制和开发耗能少、使用清洁能源的交通运输工具;突出铁路建设,加快公路、水运和民航建设,拓宽管道运输渠道,优化运输结构;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和管理技术,提高综合运输能力,如引进国外高速铁路、高速公路修筑技术,发展双层客车,广泛采用计算机技术等;交通用地实行低价征用办法等等。

学术界也开始把运输问题和可持续发展联系起来研究,如国外出版的论文集《运输、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专著《可持续的未来运输:以欧洲为例》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之作,尤其是后一部著作事实上已经提出了可持续运输这一术语,不过并没有对这一概念加以界定,只是从可持续性或可持续发展角度对运输实践与运输政策进行了研究。目前国内从可持续发展角度研究交通运输问题的文献还很少。

2.2 可持续运输的阐述与研究

世界银行1996年出版的题为《可持续运输:政策变革的关键》的专著从学术上提出并阐述了可持续运输这一概念, 该专著以莫纳森赫(Munasinghe)等人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解为基础。莫纳森赫等人认为本世纪50、60年代的经济发展集中在产量的增加与提高上,是一种以经济效率为主的观点;随着70年代早期发展中国家贫困人口的大量增加,开始努力直接改善收入分配状况,其发展范式转向公平增长,从而把社会目标和经济效率加以区分,并且认为二者同样重要;经济发展造成的环境恶化反过来又成为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到80年代早期,这方面积累的资料已经非常丰富,环境保护开始成为发展的第三个目标。因此,可持续发展逐渐演变成包含3方面的内容,即经济可持续性、 生态可持续性、社会文化可持续性,并就其内容展开了讨论。

世界银行出版的这部专著就可持续运输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论述,认为可持续性是制定运输政策的基础,提出了可持续运输的概念,并阐述了它的3方面基本内容:(1)经济与财务可持续性,是指运输必须保证能够支撑不断改善的物质生活水平;(2)环境与生态可持续性, 是指运输不仅要满足物品流动性增加的需要,而且要最大程度地改善整个生活质量;(3)社会可持续性, 运输产生的利益应在社会的所有成员间公平分享。该书主要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政策建议。(1 )要以可持续性为基础调整运输政策。(2 )要有效地利用资源并保持运输基础设施的完好,提供较经济的运输并使之满足不断变化的需求,以实现运输的经济与财务可持续性。要达到这一点,需要通过管制改革促成商业性运输市场的形成,鼓励平等竞争,允许私营企业的自由进入与退出、基础设施则实行特许经营,同时基础设施的用户要负担全部使用成本。(3 )减少人的生命和健康损失是保持环境可持续性的最重要的内容,推行节约技术、搞好土地利用规划、对拥挤和污染建立有效的定价都是极其重要的战略选择。(4)由于在运输政策中强调市场机制的作用, 政府的作用需要发生较大的变化,政府作为运输能力的供给者和过多的管制者的作用将减弱,而作为运输市场竞争的促进者和环境与社会效益代表者的重要性将日趋增加。具体表现在:在配置公共资源时要事先进行成本效益分析;为公众提供的基础设施,要制定有效的收费标准;同时要为社区和用户参与决策提供更多的机会等。

3 可持续运输的基本内容:理论基础与运输政策

3.1 理论基础

前已述及,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解并不统一。人们在研究可持续发展问题时,考察的角度也不尽相同。目前一些学者还从哲学和伦理学角度来研究这一问题。例如,我国学者诸大建认为从字面上理解可持续发展是指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应该注意可持续性,但其根本意义是要求人们从传统工业文明的发展方式转向新的生态文明的发展方式。传统工业文明的发展观建立在“人是自然主人”这种思想基础上,现代生态文明的发展观则信奉“人是自然一员”的哲学观点,因此走可持续发展之路需要实现“从无自然的人类发展”到“有自然的人类发展”的范式转换。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强调自然界本身具有发展权;第二是强调人类的发展必须考虑自然成本。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可持续发展是发展概念和可持续概念的结合,而不是两者的简单加总。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发展的前提则是保持可持续性。我认为,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最大特点是引入了时间概念,即从动态角度考虑资源的合理配置。传统的经济学主要是从即期考虑资源的合理配置,即使考虑时间也仅限于中长期计划、长远规划、投资回收期等。从经济学的角度看,环境污染是一种典型的外部性(或外部效应),可以通过外部成本内部化以及排污标准等政策措施来解决或限制,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则是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造成的较为严重的外部性。外部性主要是一种空间概念,即一定空间外部性。可持续性则强调了当代对后代的影响,考虑到后代人对资源的利用问题,这也可以称为时间外部性。因此,可以认为可持续发展是同时考虑时间因素与空间因素的一种扩大的或新的经济发展观。尽管对可持续发展有不同的理解,但我认为基本问题仍是人类的发展。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证良好的生产与生活环境等,其终极目标是使社会人均的福利持续提高(至少不降低)。

福利经济学无疑也是可持续运输的理论基础。可持续运输则是指在运输发展中不仅要考虑运输本身的经济效果,更为重要的是要充分考虑运输的外部正效用与负效用(或外部经济与外部不经济);不仅要考虑运输对当代(或近期)整个社会经济系统资源配置的影响,而且要考虑到对动态上资源合理配置的影响。基于这种认识,就必须对现行与此不相符合的运输政策进行相应的调整,这是可持续运输得以发展的重要保证。

3.2 运输政策

发展可持续运输涉及到的政策, 我觉得主要有以下这几方面:(1)在运输规划时,要充分考虑建设基础设施时的全部费用(投资),这里的费用还应包括破坏自然景观及生态多样性等对人类的损失,包括环保设施的建设投资等;(2)要采用先进适用的技术, 减少和控制污染的排放量,同时实行“污染者付费”原则,以使“外部成本内部化”;(3)发展运输要考虑社会公平, 尤其是要重视僻远地区人民的可达性和运输在改善人民生活及工作状况中的作用;(4 )要十分重视发展公共运输;(5)从运输业的经济体制来看, 要鼓励私人资本进入运输业,在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输营业中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同时要加强和改善政府对运输业的管制。

4 现状与前景:发展我国可持续运输的建议

4.1 发展可持续运输必须立足国情

从总的来看,我国运输业是制约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瓶颈,但具体就几种运输方式而言,情况也不尽相同。这可以从政府管制、发展速度、进入市场等多方面作具体考察。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党和政府早就提出交通运输是我国发展的战略重点。近几年还特别提出发展交通运输要以增强铁路运力为重点等。因此,发展可持续运输的首要关键是尽快消除交通运输对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制约作用。

4.2 发展运输既要注重内涵式扩大再生产, 更要突出外延式扩大再生产

如在客货运量较大的地区或线路建设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等,以提高运力满足社会不断增长的运输需求,这是一种内涵式扩大再生产。由于运输产品具有不可替代性这一特点,即特定的起迄点的客货运输是不可互相取代的,因此内涵式扩大再生产不能代替外延式的扩大再生产。在我国运输业发展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多修一些新铁路和新公路,以增加可达性和机动性,是十分迫切的。

4.3 大力发展公共运输是我国的明智选择

近几年来,在我国旅客运输的发展战略上,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即究竟是以公共运输为主还是以小轿车为主。我觉得从长远的眼光来看,从改善人民的工作条件、生活条件的角度和我国的土地资源、能源状况看,则应选择公共运输。

4.4 不断提高运输增长的数量与质量

我国的交通运输业明显滞后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但从另一方面看,由于落后,在发展的过程中则可以吸取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弯路。如很多发达国家的大城市拥挤不堪,很多国家还曾出现过大量拆除过多铁路的事情。中国可以引以为戒。同时还可从发达国家直接引进先进技术,缩小同发达国家的差距。

4.5 改革运输经济体制,增强运输发展的活力和动力

我国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运输经济体制和管理体制是一种典型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在这种体制下,运输企业基本上是国有企业,运输价格是一种指令性的固定价格,运输生产也基本上是以完成指令性任务为主。这些年我国运输业的改革取得了较大进展,但相对其它部门或行业的改革则较落后,就运输内部的情况来看,情况也各不相同。但总的趋势是,运输业的改革过程就是国家或政府放松运输管制的过程,同时也是市场机制的作用逐步得到发挥的过程。目前公路建设和运营方面搞得较活,多方面投资和运营的格局已经形成。而铁路的改革则相对落后,铁路运输企业的财产基本上都是公有,铁路运价的调整还受到国家的严格控制,铁路运输企业的经营自主权依然十分有限;在铁路建设、运营等多方面引入市场机制是铁路进一步改革的方向。

4.6 加强和改善政府对运输业的管理

政府对于运输业的管理,一方面要减少,这是指运输企业的应有权力要逐步得到落实;另一方面对于运输业的管理要加强,这是指政府要加强对各种运输方式的协调,对于运输引起的环境问题要加大管理力度,并制定出比较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在这里有一点特别需要指出,就是一定要从总体上做好运输规划与运输布局,把有限的投资用好。

标签:;  ;  ;  ;  ;  

论可持续交通_可持续发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