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海绵城市理念在我国住宅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论文_汪洋

浅谈海绵城市理念在我国住宅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论文_汪洋

摘要:住宅景观显著提高现有雨水系统的排水能力,最大限度地恢复被破坏的水生态系统。作为居民生活、居住空间,构建绿色宜居的生态,改善人居环境,同时进一步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本文根据多年工作实践,对海绵城市理念在住宅景观设计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供同行借鉴参考。

关键词:海绵城市;住宅景观;生态;水资源利用

前言

海绵城市本质是解决城镇化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和谐,传统的方式是粗放式、破坏式,而海绵城市则对生态环境是低影响。当前我国住宅景观设计还尚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住宅区内部硬质铺装面积较大,为了追求档次,运用透水性材质较少;(2)排水设施落后,为了节省建设成本,景观绿化方面甚至无排水措施也是稀松平常的情况。瞬时雨量较大时,排水不畅易导致大面积积水;(3)雨水大多数采用传统的通过市政管道收集排水入河的方式,鲜有收集→净化→蓄存→再利用的环保意识,造成水资源浪费;(4)植物搭配上极少考虑既耐水湿又耐干旱的植物,所以当出现极端天气的时候,对植物生长不利;(5)多数小区绿地一马平川,没有塑造地形,不利于排水。

一、住景观设计原则及方法

(一)海绵住宅景观设计的原则

1.保存生态资源作为景观设计前提。比如应对现状的森林、溪流以及湿地等进行保护,应建立建设强度体系,以保障自然资源的保留和保护。

2.实现土地资源优化,减少土地浪费。减少不可下渗地面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需注重人工景观与自然景观的互通和共融,坚决杜绝游泳池式的混凝土隔绝手段。针对不可下渗地面与排水管道连接方面,要最大限度实现水平衡,科学利用场地特征,保障自然水的流通。

3.改革排出措施,增加通过时长。通过对水体排出的控制和增长通过时间,使径流中所含的不良物质有充足的预处理过程,并通过小尺度场地中设置分散的过滤、滞留等工程设施提供径流的储存和过滤。

(二)海绵住宅景观设计的方法

1.渗

由于城市下垫面过硬,到处都是水泥,改变了原有自然生态本身和水文特征,因此要加强自然的渗透,把渗透放在第一位。其好处在于,减少地表径流直接汇集到管网,节省资源;同时能够涵养地下水,补充地下水的不足,还能通过土壤净化水质,改善城市小气候。现阶段,渗透雨水已有很多不错的方式方法,主要是改变各种路面、地面铺装材料,改造屋顶绿化,调整绿地竖向,从源头将雨水留下来然后“渗”下去。

铺装材料有透水型景观铺装、透水型道路铺装、透水沥青、透水混凝土等铺装材料,可以加大雨水的渗透量,减少地表径流。

2.蓄

其主要作用是延缓短时间内形成的雨水径流量。例如,通过微地形调节,让雨水慢慢地汇集到一个地方,用时间换空间。通过“滞”,可以延缓形成径流的高峰。具体形式总结为雨水花园、生态滞留区、渗透池、植草沟、人工湿地、地下蓄水池等。

地下蓄水池,即雨水收集池,由水池池体、水池进水沉沙井、水池出水井、高低位通气帽、水池进出水水管、水池溢流管、水池曝气系统等几部分组成。

3.净

由于住宅区内的建筑和绿化面积均较大,雨水冲刷过后大量水体可以经生态滞留区、雨水花园、渗透池收集起来,通过土壤过滤下渗的方式汇集到模块蓄水池中。相对来说雨水径流量较少,所以利用海绵城市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汇存、下渗、过滤,经过生物技术净化之后就可以大量用于绿化灌溉、冲厕、洗车等方面。

4.用

雨水通过土壤渗滤净化、人工湿地净化、生物处理多层净化之后,应当选择尽可能利用,节约宝贵的水资源。

不管是丰水地区还是缺水地区,都应该加强对雨水资源的利用,如将停车场上面的雨水收集净化后用于洗车、收集雨水用于建筑外墙清洗、环卫洗街、混凝土搅拌、绿化浇灌、抽水马桶、洗车、消防、景观用水等。我们应该通过“渗”涵养,通过“蓄”把水留在原地,再通过净化把水“用”在原地。如此不仅能缓解洪涝灾害,还可以将水资源收集起来进行再利用,大幅度节省水资源。

5.排

利用城市竖向与工程设施相结合,排水防涝设施与天然水系河道相结合,地面排水与地下雨水管渠相结合的方式,来实现一般排放和超标雨水的排放,避免内涝等灾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海绵城市”在住宅景观设计中的实际运用

(一)“海绵城市”在住宅景观设计中的实际运用

1.项目概述

某项目基地由四 条城市道路围合而成,总用地面积 34.93hm2。其中有一条是城市快速路,交通量巨大。景观设计范围包括了代征绿地和小区绿地,合计20hm2。

2.设计原则

景观设计整体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突出“生态、宜居、舒适”的主题,以地中海简欧法式风作为主导风格。无论从平面布局,还是水体、构筑、坡地,乃至小品等设计元素均将“海绵城市”的技术手法运用到景观设计中来,使该小区成为一个“海绵住宅小区”。

3.设计理念

“十里繁华,十里花,四水归堂温馨家”是该项目的设计理念,设计过程中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海绵城市建设”的讲话精神,并对该小区进行分类详细的专项设计,如道路与广场、绿化种植、水景设计、竖向设计、排水设计等。

4.设计方案

①道路与广场—渗

在道路与广场的设计中,充分采用了“渗”的技术,休闲广场和园路选用不同颜色的透水砖进行铺设,不仅能形成美观的地面铺装观感,还保障了水体的下渗条件;小区车行道路选用透水沥青材料,并在停车场区域采用植草砖,不仅可加大雨水渗透量,还减少了地表径流。渗透的雨水储蓄在地下储蓄池内,亦可经净化排入河道,也可补给地下水。解决了传统小区硬质铺装较多而透水性较弱的问题。

另外,园路两侧还采用了卵石排水沟,当“渗”无法及时吸收雨水时,雨水可以通过卵石排水沟排入蓄水池或市政管道。同时,卵石排水沟还能兼顾一定的过滤作用,比如枯树叶、大粒径团粒土壤等。

②绿化种植—净

在绿化种植设计中,充分采用了“净”的技术,通过乔灌木、水生植物及草坪结合的手法,营造丰富的植物群落关系;因地制宜,选用乡土树种,使区域绿化景观极大地融入区域自然环境中。同时,通过微地形的营造丰富了小区的生态景观,力求让雨水慢慢地汇集到一个地方,选择耐干旱、耐水湿的植物进行组团设计,即便是干旱或者降雨,植物都能很好地生长。在植物配置方面,池塘和雨水花园中以大量耐湿性强、抗污染的水生植物,如美人蕉、慈姑、千屈菜、黄菖蒲、鸢尾、吉祥草等,不仅美化了蓄水区域,还为其补强了净水功能。

③水景设计—蓄

在水景设计方面,小区内部设置了一条景观溪流,寓意“四水归堂”,

夏季可以作为蓄水池使用,既可用来绿化浇灌,也可为消防提供水源;冬季雨水不多,排空水池防止结冰,露出池底卵石,可形成另一种景观效果。

④ 竖向设计—排

考虑土方平衡,整体考虑小区内部的挖方与填方平衡,地下车库的挖方量巨大,整个小区绿地区域通过竖向设计,整体竖向变化 0.3~0.9 m,制高点为 1.5 m,做到挖方在小区内部就近平衡,减少外运;并与植物配合加强空间层次,塑造景点。解决了多数小区绿地一马平川,没有塑造地形,不利于排水的问题。

⑤ 排水设计—排、用

在排水设计中,主要以自然排水为主,明沟排水为辅。地表径流通过竖向设计合理布置分水岭与流域流向,绿地自身渗透一部分后,通过草地、绿化与坡地层层过滤排入景观溪流(即蓄水池),供小区绿化浇灌、景观用水等。

三、结语

通过以上设计,住宅景观显著提高现有雨水系统的排水能力,最大限度地恢复被破坏的水生态系统。作为居民生活、居住空间,构建绿色宜居的生态,改善人居环境,同时进一步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伍业钢. 海绵城市设计:理念、技术、案例[M].1 版.南京: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

[2] 车生泉,谢长坤,陈丹,于冰沁.海绵城市理论与技术发展沿革及构建途径[J].中国园林,2015,31(6):12.

论文作者:汪洋

论文发表刊物:《城镇建设》2019年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9

标签:;  ;  ;  ;  ;  ;  ;  ;  

浅谈海绵城市理念在我国住宅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论文_汪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