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人本主义心理学视角下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论文_冼润莲

浅析人本主义心理学视角下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论文_冼润莲

广东省云浮市云城区教师进修学校 527300 

摘 要:教师职业工作强度较大,对于教师综合能力要求比较高。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现代教学工作对于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行业很容易出现职业倦怠的情况。作为一种重要的分析视角,人本主义心理学为我们分析教师职业倦怠提供了一个科学思路,同时也提出了解决相应问题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人本主义 心理学 教师工作 职业倦怠

随着现代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师队伍不断庞大,教师工作任务也在不断的加重,现代教师职业也面临很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很多教师容易出现职业倦怠的情况,对此,从人本主义心理学视角分析职业倦怠的成因和问题,对于提升教师职业综合发展水平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理论简析

作为一种现代心理学理论,人本主义心理学最早起源于20世纪中期,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创立的,其中罗杰斯是应用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杰出代表,不同于行为心理学和精神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是现代心理学领域的“第三势力”,对于分析心理问题成因和解决心理问题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从本质上来看,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人的价值和正面意义,从人的本质和实质出发,没有将研究精力集中于人的行为和问题,而是聚焦于人的成长和发展,是对人个体的一种尊重,是一种个人自我实现行为。

二、人本主义心理学视角下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

1.社会发展提速带来问题。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们的社会在深入变革中,这种变化给教师职业也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和冲击。在开展教师职业过程中,教师需要面对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而传统的知识结构已经无法满足当代教师工作发展需求。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多教师会出现心理上的迷茫,不知道如何实现自身价值,提升工作效能。这种情况如果不进行及时有效的引导,很容易出现职业倦怠的情况。

2.职业发展前景不明朗。职业发展的特点在于通过不断前进获得进步,从教师职业发展来看,很多教师出现职业倦怠的情况,都是因为职业发展前景不明朗。很多学校在提供晋升机会和学习机会时候,对于一线教师的倾斜度不够,没有给教师提供足够多的发展机会和发展空间,在长期单一的工作环境下,教师很容易出现职业倦怠的情况。同时很多教师感受不到自身工作的价值,工作突破空间有限,由于长期从事单一性工作,不能接触多元化的工作形式,也很容易出现职业倦怠的情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工作收入有待提升。从社会平均收入来看,教师职业收入并不低,但是从工作内容和强度来看,教师职业的强度比较大,而且需要承担巨大的心理压力和职业风险。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在收入上不能进一步提升,教师则容易对职业产生不满,进而产生职业倦怠的情况。工资收入无法提升,一方面是影响教师的生活质量,另一方面也从心理学角度影响教师对于自身职业价值的认同。基于此,着力提升教师职业收入,提升工资收入浮动空间,对于满足教师基本生活,提升职业满足感而言,具有积极意义,也是避免出现职业倦怠情况的重要策略。

三、基于人本主义心理学视角解决教师职业倦怠的策略

1.拓展职业发展空间。从人本主义心理学视角来看,要想解决职业倦怠问题,关键在于让职业人员产生职业认同感,发现职业发展的价值,进而发现自身人生的价值。作为学校管理者而言,要努力为教师拓展职业发展空间,进行有效岗位轮动,让教师在不同岗位上感受到职业价值,进而寻求自身的职业发展空间,实现个人价值,从而产生职业满足感,将更多的热情和精力投入到工作当中去,最终解决教师职业倦怠问题,提升我国现代教育综合水平,打造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实现当代教育目标。

2.加强职业引导教育。人本主义心理学并不关注外在作用与行为,而是聚焦于人的价值与内心。在人本主义心理学理念的指引下,要加强对教师的职业引导,通过开展疏导和心理教育,帮助教师缓解职业心理压力,拓展多种压力释放途径,强化教师对现代职业理念的认知,引导教师将职业目标定位于本职工作,提升职业认同感和参与度,进而满足当代教师工作需求,提升工作动能,有效解决职业倦怠问题。

3.打造良好的外部职业空间。人本主义心理学注重人的价值,即关注教师的本身价值。要想有效解决教师职业倦怠的问题,要为教师职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这样一来,可以从心理学角度提升教师的职业认同感,让教师在本职工作中找到自身价值,并准确进行职业定位。一方面,要通过工资改革逐步提升教师职业的收入;另一方面,要积极拓展职业空间,营造良好的外部舆论环境,加强对教师职业的尊重程度,提升职业地位和职业认同感,满足教师的心理感知需求,从外部正向激励的角度出发,提升教师的工作热情,有效解决职业倦怠问题。

参考文献

[1]陈微 人本主义视角下高校教师职业倦怠探析[J].大观周刊,2013,(6),122-122。

[2]包根胜 张先义 弘扬”人本主义”理念,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关于教师职业倦怠的调研报告[J].教学改革,2014,(24),148-150。

[3]周琴 人本主义心理学视角下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分析[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7,(4),51-52。

[4]杨柳 李方方 国外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进展[J].中国教育,2016,(9),65-71。

论文作者:冼润莲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8年6月总第26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6

标签:;  ;  ;  ;  ;  ;  ;  ;  

浅析人本主义心理学视角下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论文_冼润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