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舒适护理分析论文_袁秋香

湖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湖南长沙 410000

【摘 要】目的:分析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舒适护理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6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收治时间均在2015年3月至2016年4月期间,采用计算机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一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对照组),另一组患者实施舒适护理(研究组),对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舒适度及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上述观察指标中,研究组患者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有明显差异存在,P<0.05。结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舒适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可观,值得广泛推广。

【关键词】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舒适护理;心理状况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在神经外科中较为常见,血管畸形、先天性颅动脉瘤、动脉粥样硬化以及高血压等是该疾病常见的诱病因素[1]。头痛、视力与意识障碍、腰背腿痛、呕吐等是疾病常见的症状表现,若患者的病情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可增加其并发症发生概率,严重可导致患者死亡。护理是疾病治疗过程中重要组成部分,对患者疾病治疗具有重要作用。我院为探究舒适护理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的应用效果,特抽选部分患者进行对比研究,详细报道见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线资料

将在本接受治疗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60例(2015.3-2016.4)选入至本次研究中,在患者允许的情况下开展计算机随机分组,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30例患者为一组。对照组: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分别为21例与9例;平均年龄为(45.13±3.26)岁;其中有18例患者确诊为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12例颅内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患者。研究组: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分别为19例与11例;平均年龄为(45.61±3.07)岁;其中有17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13例颅内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患者。以上两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即为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监测,为患者开展常规用药护理等。

研究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的同时开展舒适护理,主要包括环境舒适护理、生理舒适护理及心理舒适护理等。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统计上述两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心理状况、舒适度及护理满意度情况。

心理状况用焦虑自评量表与抑郁自评量表进行评估,50分为该量表的临界值,分值越高即患者的心理状况越差。

舒适度主要通过护理人员在为患者实施护理过程中观察并询问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评估,主要通过是否存在头痛、呕吐及意识模糊等情况评定,若存在即患者为不舒适,若未存在则为舒适。

护理满意度则通过对患者或者家属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评定,该问卷的分值为0-100分,得分越高即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越高。

1.4 统计学处理

本文数据均经过SPSS18.0版进行处理,两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心理状况及护理满意度均采用(x±s)表示,组间对比用t进行检验;两组患者的舒适度情况为计数资料(%表示,X?检验)。以P<0.05,代表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差异明显,统计学具有科学意义。

2 结果

2.1 研究组患者的抑郁评分及焦虑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其护理满意度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对比两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计量资料情况

3 讨论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在脑部疾病中较为常见,该疾病的病情严重且发展较为迅速,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均存在极大的威胁。舒适护理是新型的护理模式,该护理具备创造性、整体性及个体差异性,是一种全面护理模式[2]。该项护理措施可以对患者的生理与心理舒适状态进行调节,缓解疾病对患者产生的痛苦感。本次研究中所实施的舒适护理措施主要如下:

(1)为患者提供舒适的住院病房,将病房的明亮度、清洁度及温湿度保持在最佳状态,维持病房内安静的环境,为患者提供良好的休息环境[3];对患者的衣物与被单等定期进行更换,提升患者心情的舒适度。

(2)确保患者病房内相关医疗器具均已消毒且均为干净物品;将治疗与护理的时间集中在适当的时间段内,避免对患者的休息产生影响[4];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的监测,掌握患者的病史及疾病症状,确保可以为患者随时开展对症处理措施;加强对患者瞳孔变化的观察,针对血压上升、意识存在障碍且瞳孔发生改变的患者应当为其开展进一步的对症处理措施,及时将患者的病情上报于医生,以便于医生为患者开展并发症预防处理措施。

(3)头疼与呕吐是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常见的临床症状,为此护理人员应当针对患者的病症给予积极的护理措施,叮嘱患者应保持绝对的卧床休息,将患者的头部抬高15度至20度,以促进颅内静脉回流[5]。及时遵医嘱为患者用药,适当情况下遵医嘱为患者使用止痛及降压药物。

(4)患者住院期间对其营养供给给予保证,以此将其机体的抵抗能力增强。针对意识清醒的患者可在饮食中增加蛋白质、维生素,为患者准备半流质食物,增加果蔬的摄入;食物应冷热适宜,叮嘱患者食用过程中放慢速度,避免因过快诱发呛咳、呕吐及窒息等。针对神志不清醒或存在吞咽障碍的患者,可在病发3天后开展胃管鼻饲护理,确保可以为患者提供身体所需的水分与营养。

(5)针对存在便秘症状的患者使用石蜡油、开塞露等进行改善,调节患者的饮食;针对无法在床上排尿的患者可以为其实施物理热敷以及聆听流水声等方式进行诱导排尿,同时可以采用无菌导尿的方式解决排尿困难者身体不舒适的情况。

(6)加强与患者的交流,将保持愉悦的心情对疾病治疗的重要性告知患者;鼓励患者将内心的想法与情绪等向护理人员或家属倾诉;针对患者的心理状况为其开展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措施;为患者准备其日常喜欢的事物,对其注意力进行转移。

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患者的焦虑评分与抑郁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护理满意度评分较对照组高,舒适度占比亦高于对照组,P<0.05。进一步表明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提升其心理与生理的舒适度,对改善病情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具有积极作用,其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实施。

参考文献:

[1]胡洁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介入治疗围手术期应用舒适护理的效果[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20):228-229.

[2]杨敏.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舒适护理对患者生存质量影响分析[J].医药前沿,2014,24(4):334-335.

[3]李政红.对4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舒适护理的效果观察[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3,11(3):109-111.

[4]荆翠珍.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舒适护理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6,14(12):47-48.

[5]王云,程选飞,韩英.舒适护理在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脑脊液置换术围手术期的应用[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35(2):247-248.

论文作者:袁秋香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21

标签:;  ;  ;  ;  ;  ;  ;  ;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舒适护理分析论文_袁秋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