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科学技术也逐渐趋于成熟,从而产生建筑领域的快速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经济状态下,建筑行业通过组建探索及发展得到完善,促使在一些施工技术中建筑行业逐渐向高效的方向迈进!作为一项处于发展阶段且效果显著的技术,基坑围护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存在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笔者结合多年工作经验,对建筑工程基坑围护施工技术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仅供参考。
关键词: 建筑工程;基坑围护;施工技术
前言
近几十年来,在基坑支护方面,无论是在设计理论还是在施工技术上,都得到了迅速发展。随着城市进程化步伐的加快,我国基础建设也不断发展。加剧了高层建筑、铁路轨道、立交桥、吊索桥大规模的建设。基围护工程成为地铁、轻轨、建筑工程中的重点工程。由于深基工程施工的不确定性,加上全国各地的地理位置的差异、水文地质条件的不同,不能采用固定施工方案。各种各样的施工方法在施工前,需要经过理论检测,并根据经验合理改进完善。在建筑工程中,进一步研究深基围护技术,对于安全施工、提高工程质量、缩短工期、节省造价有很大的意义。
1 基坑支护的的特点
(1)基坑支护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基坑支护是施工技术、结构工程以及岩土工程相互交叉的学科,基坑支护工程涉及土力学中强度、渗流和变形三个基本课题,三者融合在一起,需要综合处理。
(2)较强的基坑支护区域性。当岩土工程存在较强的区域性,基坑支护工程则会有更强的区域性得到表现。不同地区存在着不相同岩土力学性质,及时相同地区也会有不同的岩土性质存在。所以,应采用因地制宜的方式对基坑工程的维护体系设计、施工和土方的开挖进行处理。综合施工中的经验进行应用。
(3)基坑支护理论不成熟。目前的深基坑支护技术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施工设备也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改善,但在理论上仍属尚待发展的综合技术学科。目前基坑支护理论的研究尚不完善,还不具备结构可靠性的概率指标。
(4)作用因素存在不确定性。作用因素的不确定性主要体现在外力的大小、位置、方向等的不确定性,岩土性质的不确定性和一些偶然变化所引起的不确定因素。
2 深基坑工程的含义及类型
对于房屋建筑工程、地下建筑物以及市政工程的施工中,都应对地坑进行开挖,也就是常说的基坑。通常深基坑是指深度超过6m 或存在支护结构的基坑。为了使基坑施工及主体地下结构的安全以及避免周围环境遭到破坏进行保障,运用基坑支护、开挖及降水的方式,结合有效的勘察、设计、施工及检测等工作,从而实现工程施工的工序则是深基坑工程。
(1)钢板桩支护。钢板桩由带锁扣或钳口的热轧型钢制成,把这种钢板桩互相连接九形成钢板桩墙,被广泛应用于挡土和挡水。目前钢板桩常用的截面形成U 形、Z 形和直腹板形。打桩前应对钢板桩的质量进行检验与校正。为了控制打桩的精度,导架,围檩桩应有规定的间距,双面围檩的间距通常比钢板桩墙厚8-15m,打设时先用吊车将钢板桩吊至插桩处进行插桩,插桩时锁口要对准。每插入一块套上桩帽轻轻加以锤击,为保证钢板桩的垂直度,用两台经纬仪在两个方向加以控制。
(2)地下连续墙支护。地下连续墙支护形式是通过泥浆护壁的条件下分槽段对钢筋混凝土墙体就行修筑,随着施工技术、机械设备以及施工方法的逐渐完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地下连续墙逐渐向完善的方向发展,既能在基坑施工中发挥挡土围护结构,又能作为拟建主体结构的侧墙进行应用。若进行合理的支撑,且
能够和有效的施工方法及措施进行结合,促使软土地层的变形得到有效的控制。
(3)排桩支护。排桩支护方式作为一种主要挡土结构的后支护形式,通过在柱列式间隔对钢筋混凝土挖孔、钻孔灌注桩进行布置。柱列式间隔布置又分为两种形式,其中有桩与桩之间存在一定净距的疏排布置形式以及桩与桩相切的密排布置。
3 施工前的分析与准备
(1)充分掌握基坑围护的方案。目前建筑工程、尤其是基坑围护施工难度越来越大,特别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对于深基坑围护技术的依靠率越来越大,这就要求基坑围护的设计方案要更加严格。换句话说,一个基坑维护方案能否严格的、精确的设计,是对于一个工程能否高效的、安全的施工的重要前提。对于设计方案的选取,一般是依据深基坑的实际情况而定,使得施工方案具有高技术、高质量、高安全等特点。
(2)对基坑维护工程中的水文地质特征进行充分掌握。水文地质是建筑施工地质条件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充分了解并掌握基坑围护工程中的水文地质特征,能够有效防止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渗水现象,避免出现安全事故,将进一步实现快速、有效的发展。
4 深基坑支护方案设计及施工中的注意事项
(1)彻底转变传统的设计理念。十几年来,我国在深基坑支护技术上收集了施工过程中的一些技术数据,积累了很多实践经验,对于岩土变化支护结构实际受力的规律有了初步的摸索和认识,在建立深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中,国内外至今尚没有一种精确的计算方法,处于摸索和探讨阶段,我国也没有统一的支护结构设计规范。还是用库伦或朗肯理论确定土压力分布,仍然用“等值梁法”进行支护桩计算。其结果与深基坑支护结构的实际受力有较大悬殊,既不安全也不经济。由此可见,传统的“结构荷载法”在深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中不应再被采用,传统的设计观念应彻底改变,在施工监测的基础上逐步建立信息反馈动态设计体系。设计人员需要加强科研攻关的方向就在这。
(2)对变形控制的新的工程设计方法进行建立。现阶段,设计人员运用的最为简便且实用的设计方法是极限平跟原理,且该设计结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存在。在深基坑支护结构中运用该设计方法通常只能对支护结构的强度要求得到单纯满足,而无法对支护结构的刚度进行保证。大多数工程事故的出现都是由于支护结构中有过大变形造成的,因此,对支护结构设计方案的合理性进行评价时,不仅应对其强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进行分析,而且还应对其是否有环境问题产生进行关注,关键在于变形状态的掌握。
(3)大力开展支护结构的试验研究。进行支护结构的试验研究,需要耗费一部分资金,但由于一般的深基坑支护工程投资比较巨大,如果在科学试验的基础上再进行基坑支护设计时,对于节省的经费会是很可观的。因此,工程现场试验是非常必要的。通过工程实践积累大量的测试数据,可对同类工程的施工提供较为可靠的借鉴,为支护工程的顺利完成打好基础,同时对理论研究和建立新的计算方法提供了可靠的第一手资料。
5 结束语
总之,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建筑基坑的支护结构及开挖对工程地质、工程结构、水文地质、施工工艺、建筑材料以及施工管理等多方面都有所涉及。因此,应将各方面因素通过合理协调及分析,促使其安全可靠及经济合理得到保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软土地基深层搅拌加固技术规程(YBJ225―91)[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
[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9)[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
[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91)[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2
[4]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5]崔江余,梁仁旺编著.建筑基坑工程设计计算与施工[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1999.9
论文作者:刘军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8
标签:基坑论文; 结构论文; 工程论文; 钢板论文; 深基坑论文; 建筑论文; 水文地质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