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兴趣入手开展幼儿数学教学活动论文_薄海艳

从兴趣入手开展幼儿数学教学活动论文_薄海艳

薄海艳

摘要:我们无时无刻不和数学打交道,数学存在于我们的基础生活中。孩子们也一样,孩子自出生之日起,就不可避免地要和数学打交道。幼儿园的数学教育是向幼儿进行数学的启蒙教育,引导幼儿认识周围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初步懂得关于数量、形状、时间、空间等方面的概念,学会进行简单的计算,从而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和能力,促进其智力发展,使

他们更好地认识客观事物,与人交往,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有关问题。

关键词:关键期契机;实际操作游戏;兴趣

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倾向性的心理特征,兴趣是人的一种内驱力,这种内驱力是学习的动力。从某种意义上讲,幼儿的学习是一种兴趣的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生活及各项活动之中。兴趣在幼儿数学学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幼儿数学的学习总体上要做到有趣、友谊、有效。要把握好这三项原则,必须从兴趣入手,在教学设计上要创造、创造、再创造,让孩子从中感到乐趣。

我们应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激发出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努力把教学内容生活化、游戏化,将数学教学渗透到与孩子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中。

数学内容是枯燥乏味的,幼儿时期学数学,只要是依靠兴趣,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教学内容的加深、变难,有的幼儿学习兴趣逐渐减退,表现为上课时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变短,多余动作不断出现,这也是幼儿时期的年龄特点所决定的。所以,我们的教学应在“培养学习习惯,巩固学习兴趣”上下工夫。

为了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可将不同形式的数学内容配上动作,转化为幼儿能表现可参与的各种有趣活动,幼儿通过做动作加深对所学数学的理解与记忆,以获得一种愉快学习的体验,让孩子们在学习数学的同时,得到多元智力的全面发展。

上学期,笔者负责班级的数学开放活动,于是大班幼儿对数的理解及如何在班级开展数学活动是笔者所面临的一个困难,因为数学是大班幼小衔接的一项重点工作。而笔者则是完全没有经验不知道该如何下手。但大班幼儿对数的理解是一个关键期,怎样在日常环节中渗透数概念培养,有利于幼儿理解和接受。如何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为幼儿进入小学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是笔者学期初就思考的问题。

然而是在这样的一个契机让笔者茅塞顿开,找到门路。幼儿园接待国培教师参观学习一周,笔者需要提供一节数学活动。在观察及了解幼儿的兴趣后,笔者设计出《数学城堡》这样一节数学活动。当教案设计好后,笔者反复细读并找到幼儿园的主任教师说课,将心中的疑惑和她一起讨论,敲定主要环节及活动细节。因为活动中涉及数学算式题的列式与运算,所以接着就开始笔者的前期准备工作。每天和孩子们一起面对枯燥的数字和算式题练习。然后有了第一次数学活动试教。然而,在试教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成为笔者引导幼儿学习数学观念的转变,在试教过程中发现有孩子数手指头的情况,而且练习过的算式题也会花很长时间才能算出结果。“为什么孩子需要靠手指算数?”“为什么练习过的算式题会用很长时间?”在笔者百思不得其解时,试教结束后园长和笔者交换意见时提出一个问题“你觉得你的孩子们完全掌握了算式题运算吗?对数的概念理解吗?”当时笔者就被问懵了。后来,园长指出:“幼儿对数的感念没完全理解,没有通过扎实的数学游戏辅助幼儿掌握数概念。孩子们没有通过熟练还没完全玩熟练,所以他需要借鉴手指来运算。”之后,笔者认真思考园长提出的问题,确实发现只考虑进度没有结合孩子的年龄特点思考,在比较抽象、枯燥的数学教育中,幼儿对学习数学兴致不高、情绪不愉悦,总是缺少一种热情和兴趣,所以就造成这样的情况。大班孩子对数的概念应该遵循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程,而具体形象思维又显得特别重要。于是怎样让数学游戏有效开展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呢?笔者抓住了与园长谈话的核心“游戏”“趣味”“反复多变的实际操作”

一、在趣味的实际操作中,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为了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笔者为幼儿准备和提供丰富的材料,引导幼儿主动参与活动,通过操作与尝试,获得直接的经验和感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在春天植物种植时和孩子们一起探讨花盆的分类、摆放。孩子们通过视觉将花盆分为有花纹、没花纹;花盆颜色的分类;花盆高矮的分类;比较花盆大小;大家把花盆抱着往中间放,但是又发现有大小差不多视觉不好区分大家开始争执,于是有孩子提出用尺子、绳子、木棍测量花盆口径大小,在花盆里装土多与少方法区分花盆大小,大家对这样的方法表示认同;并且大家通过实际操作认为使用尺子测量盆口大小会更精确。一系列的操作活动让幼儿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正确答案。最后再让他们自己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摆放,尽量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

二、在区域趣味游戏中,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幼儿是在操作中认知的,在教学活动结束后,笔者将相关操作材料改造加工,根据活动需要投放到数学活动区,让幼儿进行操作。对一些数学能力较差的幼儿多加观察,对他们提出简单的要求,鼓励他们完成操作,并将完成的作品进行展示,该幼儿看到自己的作品,就会产生一种自豪感,特别是当他的成功得到教师和同伴的认可时,这种感觉会更强烈,从而促使幼儿更愿意投入数学活动,不断培养其兴趣。在区域活动中,操作材料的提供应具有趣味性、可操作性。如:认识时钟时,让幼儿亲手拨动玩具钟盘上的长短针,以获得关于整点半点的概念。由于教师的介入对幼儿起到个别引导,这样充分调动了幼儿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在反复多变的户外游戏中,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也是他们最喜欢的活动。正如福禄贝尔所说:“游戏是幼儿的最高阶段,是这一时期人类发展的最高阶段,因为游戏是内部存在的自我活动的表现……”寓数学知识的学习于游戏中,使整个教育活动更富有情趣,这更能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为此,在户外活动中,着力于在幼儿熟悉的游戏中渗透数学内容。例如:在组织幼儿玩“网鱼”的游戏时,当“渔夫”捉住了许多小鱼的时候,不要急于把“小鱼”放走交换角色,而是说:“今天的渔夫捉住了很多只小鱼,可它怎么数也数不清,小朋友来帮它数一数好吗?”幼儿听后很快来了兴趣,帮忙数了起来,一数正好是10条。再继续进行引导,“如果我们把这10条鱼分给小熊和小猫,有几种分法呢?”这样,孩子又兴致勃勃地复习了10的组成。在“小士兵”游戏中将幼儿分成若干排、列每排每列人数不等,幼儿先报数然后通过抢答比较每排每列的人数差反复几次,谁比谁多?谁比谁少?大家一目了然。然后再迁移到列出算式提上就显得容易多了,而且也知道为什么会列出这样的算式题。对孩子们通过这样的游戏活动,将一些数学知识巧妙合理的融于充满情趣的游戏中,孩子们会学得更主动,学习效果显著提高。

四、在日常生活中,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抓住随机教育契机

日常生活是数学的源泉,生活中的数学无时不有、无处不在,而我们学习各种本领都是为生活而服务。《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就明确指出,数学教学的目标是“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在生活和游戏的真实情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幼儿的数学感和数学意识;体验到数学的重要性和意义;在不断遇到各种新挑战和不断成功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自信心,感受到和体验到其中的乐趣。”因此,充分挖掘幼儿在园每一个生活环节中的数学教育资源,是数学教学生活化的重要途径。我们应充分利用环境巧妙地渗透生活中的数学知识,为幼儿营造“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的氛围,让他们在自己生活的环境中,不知不觉地学到新知识。所以,我们必须重视幼儿数学的渗透教育,将数学知识融入游戏、运动和生活中,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动中学,就既可满足幼儿的游戏和活动需要,又可很好地完成数学教学目标。幼儿教育中数学相当重要,而如何让幼儿在生活中轻松愉快地学习,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数学的真谛,正是数学的魅力所在。

数学是简单的、数学是有趣的、数学是必不可少的,只要正确地引导,科学地探索,游戏化、趣味性、生活化、随机化地进行数学教育活动,才能使孩子们在数学这片辽阔的海洋中尽情遨游。

“随机教育”是无形且多变的,它既无处不在又难以寻觅。所以,这就要考验作为教师的我们是否能具有一双慧眼,将教育意识时刻记在心尖。“善于发现教育契机、把握教育契机”,让我们都做一位抓住随机教育契机的智慧教师。

总之,幼儿园数学教育任重而道远,教学方法还需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教师组织教学应体现出数学教学的创造性、乐学性和交际性,让幼儿在轻松与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渐渐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从而挖掘数学的特殊潜在教育,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论文作者:薄海艳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年9月下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16

标签:;  ;  ;  ;  ;  ;  ;  ;  

从兴趣入手开展幼儿数学教学活动论文_薄海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