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大隐静脉曲张手术治疗静脉曲张实施方法及效果观察论文_孙茂亚

孙茂亚

(济南市历城区西营镇卫生院 外科;山东济南250100)

【摘要】目的:探究改良大隐静脉曲张手术在静脉曲张患者中的应用方案及应用效果。方法:择取2013年1月到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40例静脉曲张患者,按照采取术法的不同将其分入两组,即采取改良大隐静脉曲张手术的20例研究组患者、采取传统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手术的20例对照组患者。为两组患者进行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状况的对比。结果:研究组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手术,改良大隐静脉曲张手术对静脉曲张具有更好的实施效果。

【关键词】静脉曲张;改良大隐静脉曲张手术;实施方法;临床效果

静脉曲张是一种常见的外科血管性疾病,可分为大隐静脉曲张与小隐静脉曲张,其中前者发病率要比后者高,发病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将会严重降低[1]。对于此病,临床多以传统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手术进行治疗,但是患者术后容易出现并发症,因此临床选择将术法进行改良,使用改良大隐静脉曲张手术进行治疗。本文选择2013年1月到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40例静脉曲张患者,试探究改良大隐静脉曲张手术的具体实施方法及实施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2013年1月到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40例静脉曲张患者,按照采取术法的不同将其分入两组,即采取改良大隐静脉曲张手术的20例研究组患者、采取传统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手术的20例对照组患者。为两组患者进行临床资料的对比:对照组:男性患者11例,女性患者9例;年龄29~61岁,平均(45.28±11.19)岁。研究组: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8例;年龄28~62岁,平均(49.33±11.25)岁。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分布、性别构成等资料,差异全无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学对比可正常进行。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传统手术——大隐静脉高位截扎+剥脱术进行治疗。具体操作为:将大隐静脉主干与其五大分支高危结扎,在大隐静脉主干中插入剥脱器,向远心端推送直至膝上,取切口并剥脱大隐静脉,在下段的曲张血管上行分段切口,剥脱曲张血管。

研究组采取改良大隐静脉曲张手术进行治疗。具体操作为:取平卧体位并给予麻醉,使患者的患肢向外轻度屈曲,于膝关节内侧向下两个横指部位处沿着大隐静脉取20mm长度的横向切口,定位大隐静脉并将其横断,向静脉近端插入微波发射导管,将患者皮下分离直至暴露出大隐静脉的根部,于根部20mm左右处切断大隐静脉并将其结扎,将借助微波导管发射出的微波将膝上段大隐静脉热凝固闭合。对于明显曲张的属支,可保留1~2条后将其余均切断结扎。术后,以弹力绷带为患者加压包扎,出院后使用医用弹力袜。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状况。

1.4 统计学方法

纳入到研究中的静脉曲张患者其临床数据均以SPSS21.0统计学软件包检验。其中的并发症发生率等计数资料均使用(n,%)表示,使用卡方值检验。而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等计量资料则使用( ±s)表示,使用t值检验。若数据统计计算后为P<0.05,则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

见表1,研究组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的对比( ±s)

3 讨论

大隐静脉曲张通常发生于下肢浅表面,静脉血管内压力过大、静脉壁弹性发育不良是其直接诱因,体重过大、家族史以及久站等是其高危因素,若不及时治疗将有可能出现下肢溃疡,不仅患者生活质量严重下降,且治疗难度也会显著上升[2]。因此,及时为患者选择适宜的术法是非常重要的。而本文中对照组所采取的传统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便是一种具有良好治疗效果的术法,经过多年临床实践这种术法被证明有着较为显著的疗效[3]。但是不可忽视的是,这种术法对患者的创伤较大,患者出血量较多,不仅恢复时间较长,其发生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的风险也比较高[4]。而改良大隐静脉曲张手术是将主干剥离,将静脉结扎与缝合,这种术法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由于其不必像高位结扎+剥脱术那样产生多次“创伤,因此患者创伤更小、更轻,失血量更少,术后恢复更快[5]。见结果,研究组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其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5%vs35%),这无疑突显出改良大隐静脉曲张手术对静脉曲张更加显著的治疗效果。

结语:

改良大隐静脉曲张手术在静脉曲张的治疗上具有更加显著的治疗效果和应用价值,临床应积极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吴桂勇,李红,刘锐,王辉.静脉曲张患者实施改良大隐静脉曲张手术治疗的价值评价[J].医药论坛杂志,2017,38(12):136-137.

[2]潘海豹.改良大隐静脉曲张手术治疗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J].浙江创伤外科,2017,22(06):1079-1081.

[3]吴森.改良大隐静脉曲张手术治疗静脉曲张实施方法及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02):45-47.

[4]刘万春.静脉曲张患者行改良大隐静脉曲张手术治疗的可行性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09):1185-1186.

[5]吴占忠.大隐静脉曲张手术方法的探讨[J].生物技术世界,2015(12):76.

论文作者:孙茂亚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9

标签:;  ;  ;  ;  ;  ;  ;  ;  

改良大隐静脉曲张手术治疗静脉曲张实施方法及效果观察论文_孙茂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