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降糖药失效T2DM论文_杨月莲

杨月莲

贺州市人民医院 广西 贺州 542899 项目基金:贺科转1304018

【摘要】 目的 观察现实条件下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T2DM 患者联合基础胰岛素治疗的有疗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T2DM 患者100例,睡前加用基础胰岛素,观察治疗前后血糖达标率、HbA1c降幅、BMI变化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 联合基础胰岛素治疗24周HbA1c降低2.78±2.76%(P<0.05),HbA1c≤7.0%比例38%,低血糖发生率8%,治疗过程无严重低血糖事件发生,BMI在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胰岛素使用剂量0.20±0.02U/kg.结论 规律口服2种或2种以上降糖药血糖控制欠佳T2MD患者,联合基础胰岛素治疗,安全有效,患者依从性好. 【关键词】 T2DM 基础胰岛素HbA1c 【中图分类号】R587.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1050-01

最新调查资料显示,T2DM 患病率高达11.6%.但目前我国T2DM 患者患病率高、知晓率低、控制率低,血糖达标率仅为1/3[1],导致慢性并发症严重,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严重负担.原因之一是口服降糖药失效后患者不能及时启动胰岛素治疗.2013年T2DM 防治指南提出:若2种口服药治疗未达标可加用基础胰岛素.现将我院100例口服降糖药失效T2DM 患者联合基础胰岛素治疗的临床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3年5月至2014年12月我院就诊口服降糖药失效T2DM 患者100例.诊断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所有患者规律口服2种或2种以上口服降糖药治疗3个月以上.除外服用可能影响血糖控制的药物(如糖皮质激素、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和减肥药等)及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恶性肿瘤、甲亢或甲减、重症感染和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自愿接受胰岛素治疗.所有患者HbA1c大于7.0%,男38例,女62例,年龄42~71yr(58±8yr),病程0.5~18yr(6.4±5.0yr).BMI23.32±2.85kg/m2. 1.2 方法 所有患者给以健康宣教,治疗前后测FBS、HbA1c、肝肾功能、测体重.保留治疗前所用口服降糖药.每晚9-11点皮下注射中效胰岛素(NPH), 起始剂量0.2U/kg;据血糖调整胰岛素剂量,FBS大于7.0mmol/L,增加胰岛素2U,每月调整一次,共治疗24周.治疗过程记录低血糖事件(血糖低于3.9mmol/L,伴或不伴低血糖症状为轻度低血糖;需第三方协助为严重低血糖).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x- ±s)表示.治疗前后用配对T检验进行比较.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联合NHP治疗24周,FBS降5.46±5.41mmol/L(P<0.05),HbA1c降2.78±2.76%(P<0.05),38例HbA1c≤7.0%,达标率为38%.BMI治疗前后无显著变化(P>0.05).8例夜间出汗及饥饿感,进食后缓解,未测血糖,低血糖发生率8%,无严重低血糖事件发生.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对比

3 讨论胰岛素分泌受损和胰岛素抵抗是T2DM 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基础.研究表明,T2DM 患者在诊断之初胰岛功能已降至正常人的50%,且以大约每年4%速度衰减,直至完全衰竭;胰岛细胞功能进行性减退是糖尿病起病的中心环节,也是疾病进展的最主要驱动力.进一步的研究显示,在亚裔人群胰岛素分泌缺陷对2型糖尿病发生发展的“贡献”大于胰岛素抵抗[2].随病程延长及病变进展,控制血糖力度也需逐渐增加,临床上常需要多种药物联合方可使血糖控制达标.

在对我国城市地区口服降糖药治疗T2DM 患者血糖控制达标现状调查显示,单药、双药、3种和4种及以上口服降糖药治疗患者,达标率分别为40.6%、33.7%、27.0%和24.5%,提示随着病程进展,增加口服降糖药种类,也不能提高血糖达标率[3].2013年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提出,在生活方式干预基础上,若2 种口服药物治疗HbA1c仍大于7%,应尽早予以基础胰岛素治疗.

FBS和PBG共同构成全天血糖谱.FBS升高源于基础胰岛素不足,PBG在空腹高血糖基础上也变得增高.HbA1c大于8%时FBS对HbA1c贡献率大于PBG,此时有效控制FBS有助HbA1c达标.基础胰岛素可抑制肝糖原输出,抑制糖原及脂肪分解,从而有效降低FBS,使PBG绝对值随FBS下降而下降.故降低FBS有助改善全天血糖谱.基础胰岛素包括NPH 及长效胰岛素类似物.长效胰岛素类似物作用时间长,无明显峰值,吸收变异度小,但费用高.NPH 为最早用于临床的基础胰岛素,作用时间短,价格便宜,但有峰值效应,吸收不稳定, 存在个体差异.随着T2DM 患病率的持续上升,由此带来的经济负担也日益加重.故临床中医生和患者不仅关注其有效性和安全性,还关注其经济性.相比较加STZ类药,睡前予NPH 联合二甲双胍和(或)磺脲类促泌剂更为经济实惠.

尤其在基层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可能更易为病人长久接受.从本研究可看到,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T2DM 患者,每晚睡前予以适量NPH 可有效降低FBS 及HbA1c,分别达5.46±5.41mmol/L、2.78±2.76%(P<0.05);38例HbA1c≤7.0%,达标率38%. 使用胰岛素的障碍包括低血糖和体重增加.本研究显示,口服降糖药联合睡前NPH 治疗,低血糖发生率为8%,均可通过进食自行缓解,无严重低血糖发生.经治疗24周体重无明显增加(P>0.05).因处基层地区,经济相对落后且人们健康意识较为薄弱,本组绝大多数观察对象来自农村,多数没有微量血糖仪, 每个月取药1次,因而无法及时调整胰岛素剂量.胰岛素剂量相对低可能亦为低血糖发生率低及体重增加不明显的原因之一. 注射频率和复杂性也是患者接受胰岛素治疗的重要考虑因素.基础胰岛素每日一次,可达到良好血糖控制,低血糖和体重增加风险低,可为患者良好接受. 综上,我们认为T2DM 患者在规律服用2种口服降糖药HbA1c不达标时,即可联合基础胰岛素治疗,每日注射一次,患者更容易接受,依从性好,可更好兼顾疗效和安全性.

参考文献[1] 北京糖尿病防治协会.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第一版:5. [2] HongJ,GuWQ,ZhangYF,etal.Theinterplayofinsulinresistanceandbeta-celldysfunctioninvolvesthedevelopmentoftype2diabetesin Chinese[ obeses.Endocrine.2007;31(2):93-99. 3] 陆菊明,纪立农,郭晓惠,等.中国城市地区口服降糖药物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达标现状.中华糖尿病杂志.2012,4:402-406.

论文作者:杨月莲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综合临床》2015年12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10

标签:;  ;  ;  ;  ;  ;  ;  ;  

口服降糖药失效T2DM论文_杨月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