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实现教学方法创新论文_董娅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实现教学方法创新论文_董娅

董娅 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木鱼镇中心小学校 628100

【摘要】小学数学是一门十分实用的基础性学科,它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小学阶段的数学科目。作为数学学习的基础性阶段,这一时期数学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及对以后学习数学的兴趣。本文结合自身从事多年小学数学教学的经验,从教学创新的角度来谈谈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实现教学创新,以此来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水平的提升,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小学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8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6-167-01

在小学时期,学生处于性格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因此,现代小学数学教学的创新方式,首先应从小学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心理入手。

一、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教学方式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采用的都是传输性的教学方式,即以数学教师为唯一主导的教学方式。由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占据了过多的位置,忽略了不同学生的学习特征,包括学生的数学思维、个性特征和心理条件等,这很容易导致小学生学习数学过于依赖教师,因而影响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另一方面,小学数学中的探究性,并没有被有效利用。很多数学教师忽略了引导和协助小学生自主思考的过程,在知识点的讲解和解题过程中,数学教师往往是采用告知和记忆方式进行数学教学,这也是部分小学生对数学学习无兴趣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需求也在相应地改变。一些小学数学教师在综合教学能力方面,往往存在一定的不足。如:知识讲解较强的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则较弱;善于与学生互动、教学方式较多元化的教师,可能因为自身教学经验较少,最后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这是因为小学数学是基础知识,对教师的专业能力要求也相应宽松,所以就很容易导致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能力在全面性上有所不足。加上新课程改革的落实,就更加凸显了解决该问题的迫切性。

二、新课程改革下小学数学教学的创新方式

(一)更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可以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础,只有确立目标,教师才可以根据目标来制定教学内容和方式方法。但目前部分小学数学教师的目标都过于单一化,这也是导致小学数学教学单一化的主要原因。小学生因头脑、个性、以往的受教育情况和成长环境的影响,对于数学的学习、理解和认知都会有一定的差异。所以以考试成绩为唯一的教学目标,已经不适合新课程改革下小学生的需求。以新课程改革为教学核心,对于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目标而言,除了最为直观的成绩,应该还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过程的心理变化,以及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不考虑小学生数学成绩的部分,学生由消极的学习态度,转变为积极地参与到数学教学中,这也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

在以新课程改革为核心,确立小学数学教学目标时,提高数学的实际应用意义,把学生的实际生活与数学知识紧密相连,一方面增加了小学学生实际应用数学知识的机会,同时,不同个性、思维模式的学生也对数学有了属于自己的认知,这也符合了新课程改革中注重学生个性培养的教育理念。

(二)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小学生在数学教学中的参与度,直接体现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师生间的互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一直存在着,教师讲、学生听的静态教学现象。课堂上,师生之间缺少有效的互动和回应,就很容易导致学生过于依靠教师而进行被动性质的学习,离开学校或教师,很多小学生的学习就会变得低效。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想要让师生之间进行有效互动,首先要打破静态的课堂教学。针对这方面,首先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带领学生利用一些简单的模型或是画图来学习数学知识,使学生可以亲自感受数字的实际变化、几何图形的变化等。令学生的大脑和手共同参与其中的同时,也减少了固定教学模式带给学生大脑的疲劳感和枯燥感。

(三)教学评价的创新

教育教学的进步,离不开相应的评价体系。教学评价是不断完善教学方式和让数学教学与时俱进的关键所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评价,应从效果和效率两方面同时入手。效果则分为短期和长期的效果,而对教学效果的评价离不开对效率的评价。短期效果可以理解为学生对一个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情况,而花费了多少时间和是否达到了理想的效果,离不开教学效率的评价。而考核评价制度,则是检验数学教师教学不足之处的有效方式。考核的内容,在以新课程改革教学理念为基础的同时保证其全面性,除了学生的成绩之外,还应包括学生对教师教学方式的接受情况和心理态度。最后则是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态度是否发生了改变以及改变的程度等,而不是以课堂纪律和学生的考试成绩为考核评价的内容。

(四)提高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

教师是从事教育的一线工作者,是联系教育与学生之间的重要纽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虽然学生可以从多个渠道学习数学知识,但最直接、最全面的仍然是数学教师的教学。因此,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直接影响了新课程改革下小学数学教学创新的实际效果。

目前,虽然多数数学教师相互之间的教学方式各有不同,但自身的教学方式却比较单一,这就导致数学教师的教学方式只适用于部分学生。所以,校方在组织教师培训时,不但要加强教师教学的系统性和科学性,还要加入针对学生个性化、多元化需求的教学培训内容。另外,要加强教师思想文化上的培训,包括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思想品质的培训,以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的综合素质,这样才可以保证教学创新的有效性。

总之,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学创新是十分必要的,但要向做好创新工作,就必须创新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教师从教学的目标方面、教学的导入方面、教材的理解方面、教师教法等方面的创新,可以有效提高教学创新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新波.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实现教学创新[J].中国校外教育,2014,29:126.

论文作者:董娅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2月0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7

标签:;  ;  ;  ;  ;  ;  ;  ;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实现教学方法创新论文_董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