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思维视角下中国法律职业教育的反思与前瞻论文

法律思维视角下中国法律职业教育的反思与前瞻论文

法律思维视角下中国法律职业教育的反思与前瞻

陈超凡

(贵州大学 贵州 贵阳 550025)

摘 要 :法律职业教育是法学教育的重要环节。文章从法律职业教育发展入手,提出法律思维教育欠缺的问题,探讨了在法学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

关键词: 法律思维;法律职业教育;体系解释;司法实践

一、中国法律职业教育发展历史

中国法律职业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可追溯到距今三千多年的西周王朝。那时候就存在对基层官员进行法律教育的政策制度,可见中国自古就对法律职业教育予以重视。早在战国时代,著名法学家邓析就已经开始了私家授徒,向广大弟子传授法律知识,中国私家法律职业教育的序幕就这样被拉开了[1]。此后的各个朝代均有许多出自民办亦或是官办的法律教育机构来对当时的官员进行法律方面的培训。后来的秦朝、汉朝、隋朝、唐朝乃至明清时期,对法律职业教育的重视更甚,不但设置了“律学”“律博士”,更有专门的职位将法律考试作为择官的条件之一。

烧烤店老板挤咕挤咕眼睛,脸上的肌肉抽搐几下。凑到他们跟前,想说什么,又把话咽回去。旁边几个顾客吃完走了,烧烤店老板去收拾桌子。他边捋顺桌上的竹签边说:“莫哪个莫哪个!随便嚼嚼。”

西方世界近代的法律制度体系和法学教育体系对我国也产生重要影响。我国的法学教育在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期以英国、美国的大学教育制度为蓝本,后又借鉴当时日本在法律制度上的先进经验,相继开设了公办、民办的法学教育机构。1904年,清政府设立了“直隶法政学堂”,这是中国第一所法学教育的专门机构[2]。北京政府期间,高等学校的法学教育在理论知识传授的同时职业教育逐步并重。国民政府时期,司法官考试成为了高等学校的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紧密联系的纽带。

新中国的成立使得中国法律制度有了全新的面貌。老旧的法学教育体系被废止,新的政法教育代替了原有的法学教育,大学政法教育与法律职业分离。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陆续出现成人教育、自学考试、职业培训、职业教育等新兴的法律教育形式,我国的法律教育开始大踏步地发展,法律教育无论是在规模还是速度上,都达到了一个新高度。至上世纪90年代时,我国进行了全面深化的教育改革。1996年起,以培育应用型、高层次的专门法律人才为目的,开始设立高等职业教育类的法律硕士专业学位并进行试点[3]。在长期且持续的努力之下,我国目前已基本形成一套完善的法学教育和培训体系。

二、开展法律职业教育的必要性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要想全方位地进行法治建设,就不能将法律的学习与法律的应用割裂开来,法律职业教育成为法律学习与应用的一个重要纽带[4]。对法律职业教育进行深入研究,促进其发展,有利于构建法律职业教育体系,对社会发展也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一)可提高法律从业者的素质

法律共同体这个概念所包含的主体不仅有法官、检察官、律师,以公务员为主体的政府工作人员也包含于这个概念之中。法律专业毕业生通过考公务员这个渠道进入政府机关工作,成为政府的公务人员,行使他们的执法权,他们的素养直接决定了以后执法的水平。他们具有很高的执法权力,且工作性质也与法律密切相关,可以被充分认为也是在具有法律性质的行业从事工作[6]。所以,对法律职业教育的重视与发展,能更好地推动法律共同体的构建,无论是在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执业水平与执法水平上,还是在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上,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建设法治社会大背景下,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培养高素质法律人才是法律职业教育的目的。通过法律职业教育,不仅使得经过培训的高素质法律人才在社会中发光发热、贡献力量,也使得知法懂法的政府工作人员群体能更好地为社会工作。当前,我国不断努力构建完善的法治社会,要求政府必须依法行政,公民要遵守法律、依法办事。我国当前法治社会建设离不开具有高素质的国家行政和司法人员的推动。国家行政和司法人员的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法治社会的发展程度,因为无论是多完善的规章制度,都必须依靠人去运行[7]

(二)有利于构建法律共同体

法律职业教育能给予受教育者的不仅是法律知识、技巧方面的教育,更多的是一种职业道德素质的教育。当今社会的主流趋势就是通过对物质、政治、精神文明的建设来推动国家、社会的发展。对于法律这个行业来说,对法律职业教育的大力发展就是对这个领域的政治与精神文明的建设[5]。通过对法律职业教育的研究来推动法律职业教育发展,从而使法学专业的学生更加准确地把握法律法规,提高法律执业技能和法律职业素质。所以,不得不说提高法学专业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重视和发展法律职业教育。公平与正义是法律的无上追求,以法官为代表的法律工作者就是法律与国家司法机关形象最直接的体现,所以法律职业者的素质是不可忽视的。

(三)有助于推进法治社会的建设和发展

作为何军的班主任和老师,我为他取得的成绩感到高兴和欣慰,衷心希望他继续努力学习,博采众长,不断提高创作水平,期待他有更多更好的作品呈现出来。

三、法律职业教育的现状与问题

法律职业教育是针对从事法律工作所需知识、技能等而实施的教育,注重的是司法实践。所以实践教学是法律职业教育当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当前,我国绝大部分高校的法学院系都很重视法学实践教学,也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法学实践教学体系,如高校自主编写实践教学大纲与教材、构建新颖的实践教学架构、升级师资配备并外聘教师等,都是为了发展法律职业教育。现阶段,学校教育中理论基础的教育十分扎实,实践教育也同步进行。在实践中所暴露的问题,看似是实践教育的不足,但笔者认为实际上是缘于基础理论的传授与实践的脱节。两者脱节更深一层的原因在于法律思维教育不够,法律教育的侧重点不对。在传统的司法教学实践中两者看似结合,但事实上脱节、实践中运用能力很弱,法学教育本身存在着盲点,这个盲点就是法律思维的培养。而法律职业人的塑造最核心的问题也正是法律思维的培养。所以,当前法律职业教育的根本问题,并不是理论教学的缺失,也不是纯粹的实践问题,因为在我国当前重视普法的大背景下,大多数人都有着朴素的法感情。这种法感情所做出的概括、判断和抉择,也不见得就比专业的法律人差,而真正专业的法律人所需要具备的是运用法律思维的能力和一种对法律的理解能力。所以,笔者认为,法律职业教育真正的问题,当是法律思维教育的不足。那么,法律思维又是什么呢?它的基本定义是法律职业者在法律职业的内在视角和职业传统的立场上,经过了长期不断的摸索和实践后形成和发展出的一种思维方式,通过这种思维方式从而更好地分析、判断和思考一系列的法律问题和现象[8]。所以,法律思维与法律职业密不可分,在法律职业教育中应重视法律思维教育。

四、对策与建议

“二表哥吐了一口唾沫,然后把手中的耙子扔在地上,娟儿尖叫了一声。我吓傻了,想跑,但二表哥发现了我,我吓得汗毛都竖了起来。二表哥跑过来,把我拉进柴垛后,我以为他想把我也杀死,但他只是让我脱衣服,我害怕得要死,只好听他的话。

第一,学校应在理论教学之余将法律思维的培养融入进去,重视传授在简单的“依法办事”中没有注意到的执法、司法过程中的法律思维规律,并运用体系思维解释方法来确定恰当的法律意义。世间万物都是相互联系的,孤立而存是不可能的。法律也是如此,它与我们的社会现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法学工作者的任务就是在身边这一切相互联系的事物中寻找有关法律的联系。法律本就是社会不断发展和演变而产生的,是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抽象出来的规范体系和相对独立的运行机制,所以体系思维对法律的学习与运用来说尤为重要,它要求我们必须在社会关系中理解和运用法律,不能单纯的就法律言法律。这意味着我们不能仅仅思考法律内部规范的逻辑一致性,还要将法律规范与其他的社会规范和社会事实联系起来。体系解释的重要功能是在保障法律含义的一致性和意义的安全性的基础上,做到法律运用的恰当性。规范法学与社会法学两者的立场就是要靠体系思维在方法论上予以调和,从而使规范法律和社会之间的紧张关系得以缓解。法律的体系性的重要意义就在于防止法律在法律解释的过程中碎片化为零散的知识而致使社会法学的研究只能流于经验层面,只能为分析法学提供研究素材[11]。所以,在理论教学中融入法律思维十分重要,这不仅是一种授课方式与类型的转变,也是一种授课侧重点的转变。

法律思维概念十分宽泛,在其内部通常还可划分为立法者、执法者、司法者、法学教育者和普通民众的思维。公共性与正直性是立法者思维的特性。因为立法宗旨是希望各种各样的社会利益与诉求可以达到一个理想的平衡状态。利益的权衡过程很复杂,作为立法者,不得不考虑周全,必须去试想任何一个法律条目是否能普遍适用于所有人。所以,立法者思维的政治性特征是十分明显的。现在的行政法是比较倾向于单方面的授权,或者说在讲任何行政法律关系的时候讲到他和相对人所发生的关系时,叫做“意志先定”。在民法中,实行意思自治原则。这点在行政法中是意志先定。那么由谁先定?国家先定。任何的刑侦行为都具有先定力,具有先定力则具有执行力。所以,虽然执法者在此过程中是执行法律或者进行法律适用,但是对政策的遵循和单方意志性才是执法者在此过程中所更多强调的内容。司法者的思维则更多的是强调客观中立,他们只需关心怎样得出一个合理合法的判决“定纷止争”[9]。法学教育者也是提及法律相关工作时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职业。法学教育者因为其需要传授法律知识的职业特性而需要用冷静而批判的眼光与态度去对待法律,然后需要将其思维过程与结果告知大家,所以法学家的思维就是典型具有批判性的思维。普通民众是一种自发性和利己性的思维。如有的人在自己的案子败诉时认为司法不公正,而从不考虑案情本身,这就是普通民众一种利己性的法律思维。

专业的法律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与专门的培训是密不可分的。只有经过专门指导,才能形成正确的法律思维,且这种专业性的理念与技术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养成的,需要长时间的知识与经验的积累。例如,为了形成法官认知的一致性,让法官认同一致的规则,要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对法官进行专门的培训。只有重视法律思维的培养,才能更好地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过程中剖析问题,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法律。这才是提高法律职业教育水平,法律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有机紧密结合的关键因素[10]。对于在法律职业教育中的法律思维的培养,笔者有如下几点建议:

第二,在讲解法条的同时,更多地向学生传授法律渊源相关知识。法律渊源就是法律的来源,它是指国家机关、公民和社会组织为寻求行为的根据而获得具体法律的来源,有时简称“法源”。当法官面临案件应当根据什么来判定当事人的责任,从何处寻找根据?即是法律的渊源。法律的实施与法律渊源有着密切的关系。若是只有空洞的法条传授,将使得学生对法条的理解浮于表面,不能深刻体会法条创设时的真正用意。那么,经过这样不完全的法学教育出来的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不会是一个合格的法律工作者,这样的法学教育也很难为中国的法律界输送合格的法律人才。

青蛙用力跳出小小的井口一看,哇,眼前的一切跟小鸟说的一模一样的!原来小鸟没有骗人,有高山、有小河、有房子……外面的世界真是无边无际,大得很!

第三,将法律思维培养与时代背景相结合。法律人可以经由学习法律而获得法律知识,从而拥有用法律思维解决各种争议的能力,以法律法规作为工作与处事的行为规范与标准,从而预防和处理生活中的争议,更好地构建社会秩序[12]。同时,作为一个法律人也拥有多方面的任务。一方面,对法律知识的不断学习,保持逻辑清晰的思考,理性地处理争议等;另一方面,对于当今中国的法律发展,法律人使命在肩。这些都是作为法律人所应承担的责任,而这种责任正是时代赋予法律人的。所以,把时代背景带入法律思维培养过程中,使之变成法律思维常态,同时更应在经过法律职业教育培训后从中摸索总结出符合时代背景的特定的法律思维规律,从而使法律思维更加清晰、角度更加多元。

没有思维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缺乏思维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用空洞的理论进行盲目的实践,怎么培养出优秀的法律人才?所以,法律思维教育是法律职业教育中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法律思维教育应成为今后培养优秀法律人的重要抓手。

参考文献:

[1]曾宪义.中国的法学教育体制及改革[J].法学家,1998(5):97-102.

[2]方流芳.中国法学教育观察[J].比较法研究,1996(2):116-144.

[3]谢晖,陈金钊.法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徐胜萍.西方五国的法学学位与法学教育[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7(11):68-73.

[5]聂鑫.英国法律教育改革管窥[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1(1):93-96.

[6]王健.构建以法律职业为目标导向的法律人才培养模式——中国法律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报告[J].法学家,2010(5):138-155.

[7]梅龙生.论法学实践教学体系的完善[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6):99-103.

[8]陈金钊.现有“法律思维”的缺陷及矫正[J].求是学刊,2018(1):75-87.

[9]杜石平.发展法律职业教育,完善法学教育体系[J].北京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2):55-60.

[10]范春莹.法律思维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08.

[11]李支.法律职业教育视野下法学实践教学体系的反思与完善[J].博士论坛,2018(17):66-68.

[12]郭艳利.法律职业教育关系解析——国外法律职业教育的启示[J].继续教育研究,2013(13):156-158.

Reflection on and Prospect of Chinese Legal Vocational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egal Thinking

CHEN Chao-fan
(Guizhou University,Guiyang Guizhou 550025,China)

Abstract: Legal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legal education.From the development of legal vocational education,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problem of the lack of legal thinking education and discusses how to train students'legal thinking in legal education.

Key words: legal thinking;legal vocational education;system interpretation;judicial practice

中图分类号: G71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727(2019)09-0049-04

作者简介: 陈超凡(1995—),女,贵州大学法学院2017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法律史。

(责任编辑:张维佳)

标签:;  ;  ;  ;  ;  

法律思维视角下中国法律职业教育的反思与前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