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塞运用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的临床观察论文_况元明

脑梗塞运用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的临床观察论文_况元明

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第二人民医院内一科 610500

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是医院在2015年5月- 2017年5月100例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用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对照组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脑梗塞临床疗效。结果:结果表明,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达86%,高于对照组(68%),P值< 0.05。研究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7.04±4.73)分、血清CRP浓度为(3.71±1.83)mg /L,优于对照组,P值< 0.05。结论氯吡格雷与阿托伐他汀联合使用治疗效果显著,对脑梗塞患者能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降低血清浓度的CRP,可以广泛应用于临床。

关键词:脑梗塞;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临床观察

脑梗塞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又称缺血性脑卒中,主要由于脑缺血、缺氧、血液供给障碍等多种原因所致[1],有死亡率和发病率较高的特点,对患者会造成严重的健康问题,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患者一生的后遗症[2]。而且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极大的痛苦和沉重的负担。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医院2015年5月—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脑梗塞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50例一组,患者及家属对本次实验研究均知情同意,且自愿纳入本次研究。

在50个研究组中,男性和女性的比例是23:12,年龄最大的是79岁,最小的是60岁,平均年龄是(68.43±3.01)岁,文化程度:初中30例,高中13例,大专及以上7例。在50名对照组中,男性与女性的比例为21:11,年龄最大的为77岁,最小的为60岁,平均年龄为(67.15±2.96)岁,文化程度:初中29例,高中14例,大专及以上7例。在这些数据中,研究组与脑梗塞对照组比较不明显,P值>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入院后给予常规治疗,给予血压调节,根据患者症状治疗的不同情况,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每20毫克服用一次,一天1次,连续治疗6个月。联合使用阿托伐他汀和氯吡格雷的研究组,阿托伐他汀剂量与对照组相同,氯吡格雷口服,每次服用75毫克,每天1次,连续使用6个月。

1.3观察指标、判定标准

1.3.1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观察神经功能缺损和血清CRP浓度的评分,并进行详细记录进行分析比较。

1.3.2疗效判定标准

为了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将其分为3种类型。

效果: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生活可自理。

有效:症状明显减轻。

无效:治疗后不超过2个标准。

与两组的总临床效率相比,总概率与无效概率的差异。

1.4统计学处理

所有脑梗死患者使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如果P < 0.05,表示两组数据比较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研究组患者32例,有效11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6%;对照组24例疗效明显,10例有效,16例无效,总有效率为68%;两组比较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血清CPR浓度对比

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7.04±4.73)分、血清CPR浓度为(3.71±1.83)mg /L;对照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2.41±6.87)分、血清CPR浓度为(5.48±1.94)mg/L;两组之间的比较表明,研究组明显更有优势,P 值<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结论

脑梗塞患者患病的原因是复杂的,由于血小板聚集和甲状腺机能亢进的凝血因子,动脉粥样硬化,如血液粘性相互作用的崛起导致周期的紊乱,所以血小板聚集在血管内皮的损伤表面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所以血小板激活脑血栓形成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阿托伐他汀是3-基3-甲基戊二酸单酰还原酶抑制剂,是目前使用比较多的抑制剂[3],对肝脏TC合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能有效抑制红细胞聚酯指数和动脉粥样硬化,改善微循环,对血液粘度有显著降低作用,缓解冠状动脉痉挛的症状,可以有效地抑制血栓形成[4];氯吡格雷是非竞争性二磷酸腺苷抑制剂,可以结合ADP受体,对病人的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5],病人可以选择性地抑制其他受体在体内腺苷二磷酸的结合,抑制血栓形成,对血小板释放的活动也有较低的影响,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可以抗血小板聚集[6],优化血液循环,改善内皮细胞功能,抑制脑梗死的进一步发展,加快恢复患者健康,显然具有非常高的使用价值,值得推广。

本次研究主要是对100例脑梗塞患者治疗的效果进行研究、分析。对照组患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研究组患者实施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86%)高于对照组(68%),P值<0.05;研究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清CPR浓度分别为(7.04±4.73)分、(3.71±1.83)mg/L,均比对照组更有优势,P值<0.05。

总而言之:对脑梗塞患者使用氯吡格雷与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的效果显著,[7]对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有改善作用,能够降低血清CPR浓度,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裴大旭,裴钟泽. 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脑梗塞的临床观察[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39):7848.

[2]王芳. 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脑梗塞的临床观察[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06):232-233.

[3]张震南.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脑梗塞60例临床分析[J].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5):1146-1146.

[4]林佳庆. 氯吡格雷联合氟伐他汀治疗脑梗塞的临床效果[J]. 中外医疗,2015,34(22):122-123.

[5]顾琳,王俊军,丹红. 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老年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J].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4,36(6):2315-2316.

[6]刘红梅. 阿托伐他汀钙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的疗效观察[J]. 河北医药,2011,33(21):437-438.

[7]刘明国. 阿托伐他汀钙联合维生素E治疗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的疗效观察[J]. 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2):547-548.

论文作者:况元明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3

标签:;  ;  ;  ;  ;  ;  ;  ;  

脑梗塞运用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的临床观察论文_况元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