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文化与幼儿发展_幼儿心理论文

电视文化与幼儿发展_幼儿心理论文

电视文化与幼儿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文化与论文,幼儿论文,电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理论研究

随着电视机大量普及,一种新的文化形式——电视文化已悄然形成,并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领域,影响着处于其文化氛围中的每一位社会成员。而且,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环境,电视文化对幼儿的影响尤为显著。

一、电视文化鲜明的特征,决定了它必然为幼儿所接受

电视的普及使幼儿最容易接受到电视文化的影响。电视是我们这个时代最普遍、影响最深入的大众传播媒介。在对一乡镇中心幼儿园近500名幼儿的调查中发现,拥有电视机的家庭占调查总数的98.5%。4—5岁幼儿每天看电视的时间平均为2—2.5小时,多数幼儿晚上及星期天的主要活动便是和家长一起看电视。

电视“大众娱乐者”的角色,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电视是声音、图象、色彩、动作一应俱全的媒介,电视内容形象性、多样性、通俗性的特点,使之具有很强的感染性和娱乐性,这对注意力容易分散、知识经验不足、理解能力差尤其是还不识文字的幼儿来说,极易引起他们的注意和兴趣,传播的信息也更容易被幼儿所接受。

电视“大众沟通者”的角色,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幼儿强烈的交往需求。目前,我国独生子女家庭的比例几乎达到了百分之百,在多数家庭内部幼儿无法找到同辈的游戏友伴而显得十分孤独。为了能缓解自己的孤独感,幼儿最好的也几乎是唯一的选择就是移情于电视。

作为“大众教育者”角色的电视,其传播内容和传播方式符合幼儿个体学习行为的心理学模式。电视不仅传播经验、行为,而且还能促进个体从这些经验、行为中获得自己实践的原动力。幼儿在观看电视时,可以从这些刺激和刺激物中产生兴奋、受到吸引、获得激发,从而会引发出观念的行为动机。这种“S—O—R”的模式,与幼儿个体学习的心理模式是一致的。

二、电视文化特殊的功能,对幼儿的发展有着多重的影响

电视文化所容纳的知识类型多样、视野开阔、视角新颖,创造了一个现代文化活动方式,开阔了幼儿学习的文化环境,对幼儿身心发展起到了“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良好效果。

其一,电视文化集纳广泛,对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和技能有着直接的作用。电视具有百科全书式集纳广泛的特点,在形式上从文艺、娱乐、宣传、教育、科技等无所不包,在内容上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无所不有。这样就使得幼儿在观看电视的过程中获得了许多知识和经验。

其二,电视文化信息传播的多渠道对幼儿能力的发展有积极的作用。

有利于幼儿言语能力的发展。幼儿的言语是在后天社会环境中,通过言语实践逐步发展起来的。语言交往实践的多少,对幼儿言语的发展有很大作用。研究表明,从小受到较多言语刺激的幼儿,其言语发展也较快。电视文化的特殊声音艺术,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言语刺激,幼儿在这种良好的刺激中,能逐步掌握正确的发音、发声技巧和规范的语法,还能丰富作为语言“建筑材料”的词汇。

有利于幼儿的注意能力的发展。幼儿的注意通常是无意识注意占优势地位。鲜明、直观、具体、形象、生动的刺激物以及刺激物突然的、显著的变化,最易引起幼儿的无意注意,电视正具有引发幼儿无意注意的这些“元素”。因此,幼儿在观看符合“口味”的电视节目时,能长时间集中自己的注意,这样对提高注意的稳定性有着积极的作用。另外,多种感官的共同参与也能促使幼儿注意的合理分配。

有利于幼儿想象能力的发展。幼儿期是想象发展比较迅速的时期,而幼儿想象的产生往往是由外界刺激直接引起的,外界的刺激越丰富,就越有利于幼儿想象能力的发展。电视播放的动画片、艺术表演、音乐欣赏、儿歌朗诵……为幼儿想象力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刺激。

另外,电视文化对幼儿感知能力、思维能力及审美能力等等的提高也有很大的帮助。

其三,电视文化的教育功能,对幼儿良好心理品德及健全人格的形成也会产生积极作用。人类的正义感、是非感、审美感、羞耻感等诸如此类的心理以及道德与良心、伟大与崇高、鄙俗与渺小等所谓人格的形成与产生,都离不开大众文化的教化。幼儿道德品德、行为习惯的形成主要是通过简单的重复、模仿、有意练习和与坏习惯作斗争等方式获得的,而电视为幼儿重复和模仿提供了具体的“榜样”。“孔融让梨”的电视片可培养幼儿先人后己、尊敬长辈的良好品德。“龟兔赛跑”则教育幼儿不要骄傲自满,而要象乌龟一样勤勤恳恳,有吃苦耐劳的精神。“狼来了”则教育幼儿要做诚实的好孩子……

美国传播学者威尔伯·施拉姆和威廉·波特说过:“所有电视都是教育的电视,唯一的差别是它在教什么。”由于电视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在对幼儿发展发生积极作用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消极影响。

其一,电视文化的不可规定性,容易导致幼儿榜样选择的偏差,而使行为失范。幼儿的是非判别能力差,对电视呈现出的各种信息无法做出正确选择,只是从自己的兴趣出发加以接受,因而出现了一些错误的行为模仿。《中国教育报》1993年1月20日“电视的忧虑”载,某幼儿园的一个男孩子强行抱住女孩接吻,在教师批评他时,却振振有词地申辩“电视里就这样”。

其二,电视文化中一些低品味的节目对幼儿知识的掌握、审美的取向产生了误导。近年来,一些电视片为迎合一些人的低级趣味,片面追求娱乐、新奇,传播一些艺术性差、审美层次低、缺乏历史真实性、违背科学规律的内容,影响了幼儿审美能力的发展和正确概念的形成。以致于3岁幼儿也开始学着某“歌星”的样子,拿腔拿调,历尽沧桑似的:“我拿青春赌明天……”。(《南通日报》1993年11月20日)

其三,幼儿在电视机前的时间激增,容易导致心理障碍。幼儿过多地观看电视,势必会减少与同辈友伴和亲子之间的交往时间,削弱了家庭生活中形成人格所需的成员之间相互联系的密切程度,丧失较多的进行社会比较和社会适应的机会。人际直接交往的减少,造成幼儿社会心理的分离而变得孤癖、抑郁。

其四,电视文化中大量的“舶来品”,不利于幼儿民族自信心的确立。“猫和老鼠”、“机器猫”、“米老鼠和唐老鸭”……等等一大批“儿童片”均来自外国。广告片同样不甘示弱,日本电器、巴黎时装、美国可乐……过多的外来片,容易诱发幼儿媚外的心理,形成“外国月亮比中国圆”的错误心理定势,这便出现了幼儿的吃、穿、玩均以“外国货”为荣的现象,以致于到了“只有开水是中国产”的危险地步。

另外,过多地观看电视对幼儿视觉,听觉及人体其它各部分的正常发育都会造成不良影响。

三、加强对电视文化的规范,扬长避短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

首先,增强“传播者”的教育意识。电视节目的制作者要精心制作出有利于幼儿身心发展的优秀节目,为幼儿发展提供丰富的、有价值的精神食粮。从幼儿的生活特点出发,科学地安排电视节目的播放时间和顺序,保证幼儿能接受到积极的、有效的教育。

其次,父母要肩负起“守门者”的职责。适度、适量地安排幼儿观看电视的时间,选择适合幼儿观看的电视内容。

再次,做好对幼儿“电视病”的防治。幼儿并不是所有的行为都由基本需要决定的,对于他们偶然表现出的不良行为,父母及幼儿园老师应及时地加以引导,通过巧妙的示范和积极的暗示帮助幼儿辨明是非、改正缺点,以防止不良行为的再现和蔓延。

随着人类向文明社会的不断迈进,电视文化对幼儿的影响也将日益显著。只有全社会都来关心幼儿,并共同肩负起教育幼儿的职责,使电视文化融知识的真、教育的善、娱乐的美于一体,才能保证幼儿身心健康全面、和谐地发展。

标签:;  

电视文化与幼儿发展_幼儿心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