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城市城市旅游发展模式研究&以西安市为例_旅游开发论文

遗产类城市都市旅游开发模式研究——以西安市为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西安市论文,为例论文,遗产论文,旅游开发论文,模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都市旅游作为一种结合现代都市生活和现代化旅游的有效旅游形式,正在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西安市是全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和国际旅游热点城市,同时也是我国西部的大都市。旅游业作为西安市最具特色的产业,已经成为西安市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和非外贸创汇的主要来源。多年来,西安市在旅游资源开发、客源市场开拓、设施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为旅游者提供了多样化的旅游产品[1]。城市建成区内独特的历史遗迹与现代建筑并存的都市风貌、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为开展都市旅游也奠定了雄厚的基础。然而,由于在遗产类城市发展都市旅游是一个敏感话题,自都市旅游出现以来,人们就在关注它给遗产类城市的文化遗产带来的巨大冲击[2]。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是西安市都市旅游开发的立足之本,基于这种考虑,笔者对西安市文化遗产与都市旅游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1 文化遗产与都市旅游的关系模式探讨

在遗产类城市发展都市旅游所面临的难题,是需要在文化遗产和都市旅游之间找到平衡,也就是在文化遗产保护者对其内在价值的保护和旅游者对文化遗产的外在价值的消费之间找到平衡。

1.1 文化遗产与都市旅游在宏观层面的对比

科尔(Kerr,1994)指出:“对保护有益的未必对旅游有益;而对旅游有益的却极少是对保护有益的。”在实践中,凡在文化遗产被作为商品化了的旅游产品而提供给访问者轻松消费的地方,文化价值即为商业利益所贬损。当这样一种态度存在时,即任何形式的旅游化都是一种恶劣影响,某些文化遗产的旅游价值便会被牺牲[3~5]。

为利用相同的资源而竞争,却不为互利的目标合作,这构成了文化遗产保护大部分近期历史的典型状况。竞争常常被错误地视为一种产生胜利者和失败者的零和游戏。然而事实上,大多数竞争者都既表现出互补的利益,也表现出冲突的利益(Pinkley,1990; Quirk,1989)。也就是说,虽然都市旅游和文化遗产利益相关者可能会有一些相异的目标,但他们同时也享有许多共同之处。双方都可以通过在这个共同基础上不断努力而获得共享利益。

1.2 文化遗产与都市旅游在微观层面的对比

文化遗产保护者与都市旅游参与者各以怀疑的态度看待对方,这一点并不令人惊讶,因为除了资源基础以外,他们所共享的东西很少。两个行业都根据不同的核心意识形态和价值观而独立发展,它们服务于不同的利益相关者群体,服从于不同的政治主管,实现不同的目的,在社会中扮演着完全不同的角色。旅游业人士将文化遗产视为其产品的原材料,借以产生出旅游活动和财富。文化保护界人士则因为其内在价值而珍视这些同样的遗产,二者在微观层面的比较见表1。

1.3 文化遗产保护与都市旅游开发之间可能建立的7种关系模式

在实际考虑文化遗产与都市旅游之间的关系模式时,可将他们之间的可能关系模式细分为7种。这一问题在文献[7]中有详细讨论。表2概括了分布在合作/冲突连续体上从全面合作到公开冲突的7种可能模式。其中,伙伴模式一般是不可能自行发展起来的,它们通常都需要来自某一主管部门的干预,而在管理缺失的地方,冲突最可能发生。

2 遗产类城市都市旅游开发的战略思考

2.1 以文化铸造遗产类城市都市旅游之魂

文化是遗产类城市的精髓,是都市旅游之魂。遗产类城市都市旅游的开发,必须始终强调历史文脉的延续,使它能够反映城市的个性和魅力[8]。在开发过程中应以城市文化研究为依据,物质文化遗产和精神创造加以表现,使遗产类城市的传统文化和城市风貌焕发出新的光彩。

2.2 以文化遗产丰富遗产类城市都市旅游的内涵

都市旅游发展定位应该有所侧重,但一定要将文化遗产放在合理的地位,使“古”和“今”能够巧妙融合。文化遗产是一定地区在一定时间内的文化积淀,不仅具有起源的古老性、遗存的多元性,而且有很强的观赏性[9]。可以考虑如何深入挖掘这些文化遗产,将文化遗产优势转化为都市旅游的核心竞争力。

2.3 以文化提升遗产类城市都市旅游的品味

文化对个人品味的提升作用是毋庸置疑的,而一个城市的旅游品味同样能够因其深厚悠远的历史文化得以提升,遗产类城市在这一方面则表现得尤为明显。

2.4 以文化树立遗产类城市都市旅游的独特形象

文化遗产反映了城市丰厚的文化底蕴,一提到遗产类城市,人们马上会涌起厚重感、沧桑感,这是其他城市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在进行旅游形象宣传时,要充分运用文化元素,结合遗产类城市的历史文化,使“古”城更有历史感,使“今”城更有底蕴,实现遗产类城市都市旅游形象的有效提升。

2.5 以文化开拓遗产类城市都市旅游的海外市场

遗产类城市的文化遗产具有世界影响力。在西方人的视野内,中国是神秘的东方古国,对其具有吸引力的,是中国的古文化。遗产类城市浓缩了中国的历史文化,策划得当,就可以拓展海外市场。在国际旅游市场领域,“遗产类城市”是一张不可多得的城市名片,这不仅是认识问题,同时也是策略问题。

3 遗产类城市都市旅游开发空间发展模式的选择

3.1 空间分离型发展模式

城市规模较小,建筑大多以传统风格为基调,同时城市有条件采取全面保护政策的遗产类城市,针对其历史格局保存完整、传统生活风貌犹存、文物遗迹集中分布的现实情况,可以选择空间分离型发展模式分别进行文化遗产保护和都市旅游开发[10]。这种模式将新城的现代居民生活与古城的保护同都市旅游开发活动相分离。达到互不干扰、互不阻碍,又能互为补充、互相促进,进而实现遗产类城市保护、开发与发展的和谐统一,见图1。

图1 空间分离型发展模式

3.2 空间镶嵌型发展模式

城市历史风貌犹存,骨架格局、空间形态仍有保护和开发价值,或城市的整体格局和风貌虽已不存在,但还保留有若干体现传统特色的历史地段和街区的遗产类城市,为了最大限度的保护文化遗产,同时又不完全排斥城市现代生活的介入,都市旅游开发宜采用空间镶嵌型发展模式[11]。空间镶嵌型发展模式使得居民生产生活与遗产类城市保护和都市旅游开发和谐共存在一个地域空间内,并分区集中展示各自拥有的特色,见图2。

图2 空间镶嵌型发展模式

3.3 空间融合型发展模式

某些遗产类城市其内部已经难以找到几处保留完整的文化遗产,仅存规模不大的零星文化遗产散落于城市各处,但城市在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影响国家民族命运的重大事件,或在国家经济发展史上起过极其重要的作用,或以其特有的历史贡献而闻名于世,它们仍然具有极大的科研价值和旅游价值。这些遗产类城市的都市旅游开发,除了对仅有的少量的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开发利用外,都市旅游开发的重点和主题应该转向深入挖掘城市独特历史文化内涵方面[12],譬如选择合适地段,将城市曾经拥有的繁华风貌和曾经发生的历史事件模拟演示,推出具有自身特色的历史文化内涵的现代旅游产品,在空间上它们将同遗存的文化遗产一起成为都市旅游的开发亮点。

4 遗产类城市都市旅游开发体系的构建

笔者提出一个轮廓性的都市旅游开发体系大纲,其体系主要包括5大部分:首先构建都市旅游开发的综合评价系统(包括价值量评价、资源保护评价、开发条件评价和开发影响评价4个方面);其次是在评价的基础之上明确都市旅游开发的目标设定(包括社会、环境、经济、文化4大目标);第三部分提出都市旅游开发的总体定位(包括开发指标控制限定和都市旅游开发定位确立);第四部分为都市旅游开发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空间格局、资源保护、产品创新、形象塑造、景观建设以及设施配置等一系列相关内容);最后建立都市旅游开发管理体制,见图3。

图3 遗产类城市都市旅游开发体系

4.1 综合评价

作为遗产类城市都市旅游开发的基础性工作,评价分为4个方面进行,即对遗产类城市所拥有的文化遗产价值、资源保护现状、都市旅游开发条件以及都市旅游开发影响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其目的是确定其文化遗产价值,为下一步文化遗产保护和都市旅游开发提供必要的科学依据。

4.2 目标设定

寻求可持续发展是遗产类城市发展都市旅游的最终战略目标,使文化遗产与都市旅游互为动力,互相促进,使城市所蕴涵的文化、环境、产业协同发展,进而达到和谐旅游、和谐城市、和谐社会的更高层次。

4.3 控制定位

遗产类城市都市旅游消费的基本倾向是对异地、异质、异时文化内涵的期望,遗产类城市满足这种都市旅游期望的资源优势极为明显。因此遗产类城市的都市旅游开发活动以及相关辅助工作都应围绕着这个定位来展开,并依据相关的控制指标来进行建设开发,顺利达到遗产类城市都市旅游开发预设的总体目标。

4.4 开发建设

遗产类城市都市旅游开发的主要建设内容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其一为城市发展的空间格局、城市景观建设以及城市配套设施建设;其二为文化遗产的保护、都市旅游产品的开发与创新以及都市旅游形象的塑造等一系列相关内容。

4.5 管理体制

遗产类城市的旅游资源是一种极具垄断性和稀缺性的资源,几乎没有替代品,要实现其可持续利用,必须是以政府管理为主导,计划控制与市场化机制运作相结合。此外,该体系的正常运行还需要两条反馈机制:其一,开发建设过程中对评价体系和目标设定提供反馈;其二,管理体制运行过程中对目标设定及控制定位的内容和深度不断提供反馈。

5 实证研究——西安市都市旅游的开发模式设计

5.1 西安市都市旅游开发的总体思路和目标设定

1)根据西安的资源条件、客源市场条件、都市旅游产品的竞争条件以及当前存在的问题,今后一个时期,西安市的都市旅游开发总体思路应确定为:以“面向未来的华夏盛世古都,充满活力的内陆现代化城市”为目标理念,充分利用西安市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在中国西北的独特地位,形成以现代城市为依托,以文物古迹为主体,人文景观与现代都市景观、观光产品与休闲度假及会展旅游共同发展的现代都市旅游产品结构。

2)文化遗产是遗产类城市西安的“城市之根、发展之本、旅游之魂”,“世界四大古都”其本身就是稀缺资源,具有不可复制和不可替代性,应重新审视“世界四大古都”的城市名片和“遗产类城市”的都市旅游价值。在我国遗产类城市的旅游发展定位中,西安市的“历史文化”形象最为特色鲜明[13]。由此,笔者认为西安市都市旅游开发的总体目标应该设定为:“把西安市建设成为最具东方神韵的世界古都旅游目的地城市”。

5.2 西安市都市旅游开发的空间发展模式选择

在西安市这样的遗产类城市发展都市旅游,尤其要注意解决文化遗产与都市旅游之间的矛盾,注意二者利益的协调,使西安市都市旅游取得发展的同时,文化遗产能够得到有效保护和充分利用,推动文化遗产与都市旅游之间的关系向着合作/伙伴模式的发展方向转变。由此,对西安市的城市空间格局进行相应的调整,全力构建合理的都市旅游空间发展模式就显得尤为必要。

综合考虑文化遗产及都市旅游的长远发展,构建都市核心旅游区、现代化新城市旅游圈和环城旅游圈的“一区两圈”大西安都市旅游发展格局。

1)都市核心旅游区。以古城墙以内地域范围为主、向外扩展至可至二环路以内的区域。发展重点:结合古城区保护和古建筑的大规模修缮,挖掘和保护文化遗产,大力发展传统文化与民俗文化旅游和特色街区商业购物旅游,不断推出新的历史文化和现代文化旅游产品,形成相应的旅游配套服务体系;同时,充分挖掘都市旅游的开发潜力,大力推进商务旅游等都市旅游功能建设,着力开发都市观光一日游产品,适应都市旅游国际化的发展需求。

2)现代化新城市旅游圈。包括二环路附近及其以外,三环路以内的地域范围。发展重点:一是强化和完善新城市的服务功能,培育各具特色的都市旅游产品和都市旅游服务项目,形成区域性的都市旅游服务基地;二是重点发展科技旅游、休闲娱乐旅游、体育旅游、会议服务等的都市旅游产品,完善现代化新城市的综合配套服务体系,强化新型项目的建设;三是在全力保护文化遗产的前提下,积极推进城市建设,改善城市环境,推动都市旅游健康发展。

3)环城旅游圈。包括环绕西安市周边的临潼、长安、户县、周至、阎良、蓝田、高陵等郊区(县)和邻近区域,它们是西安都市旅游的主要扩展区域。发展重点:以西安市为核心,以连霍高速公路和108、210、211、 310、312国道为旅游交通走廊,通过区域协作,实现资源共享和市场互育,形成集科技示范、休闲游憩、生态康体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都市旅游扩展区域,适应不同偏好游客的多样化旅游需求。

5.3 西安市都市旅游产品谱系设计

5.3.1 现代化都市旅游产品设计

以城区为重点,整合都市观光、休闲、购物、娱乐、商务、会议、展览、科技、艺术、文化、体育等现代都市旅游资源,针对不同的细分市场设计差异化产品,重点开发一日/半日游都市观光系列产品。

5.3.2 商务会展旅游产品设计

提升完善现有会展旅游配套硬件设施,引进和培养专业化的会展、商务旅游人才,鼓励发展以会展旅游、商务旅游为中心的专业化服务公司,提供优质、多样化、个性化和人性化的服务[14]。

5.3.3 现代化娱乐旅游产品设计

加快引进世界著名品牌,建设大型主题公园,重点打造大型商业娱乐、主题娱乐、体育娱乐、休闲健身及互动性文艺演出等精品项目。

5.3.4 城区民俗旅游产品设计

全面整合城区传统民俗文化旅游资源[15],积极创新民俗旅游活动,深度开发具有西安地域特色的戏剧、文学、绘画、音乐以及传统民俗、传统商业、传统娱乐等特色文化旅游活动与项目。

5.3.5 多元化开发与其他专项旅游产品设计

多元化的实现途径包括:加强与国际奖励旅游组织联系,不断开拓奖励旅游市场,努力使西安成为奖励旅游的目的地;积极争取大型体育赛事和体育交流在西安市举办,推进体育旅游发展;加快建设和完善具有高科技含量的都市科技旅游项目,精心策划组织以科技观光、科学实验、专题研讨为主要内容的科技旅游活动;实现都市旅游线路的跨区域合作等。

5.3.6 精品节庆活动策划与节庆旅游产品设计

融现代特色与地方文化内涵于一体,重点整合与提升具有西安市地方特色的节庆活动;积极配合文化、体育等部门举办大型文化艺术和体育活动;加强与相关部门之间的协调和合作,挖掘和开发若干以文化遗产为主题的精品节目,使各类节庆活动亦成为开展都市旅游的吸引要素。

6 结语

1)遗产类城市的都市旅游开发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新课题,并且正受到学术界和政府部门越来越多的关注。遗产类城市文化遗产与都市旅游的整合应该是有机的、内在结合的。二者整合的基础不应该仅仅是资源和经济利益,而应有一个共同目标,即城市的人文精神和人文理念的弘扬,二者都应以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为终极目标。

2)西安市是一个世界级的遗产类城市,其都市旅游开发有一定的基础和规模。目前西安市已经开始向都市旅游养文化遗产,文化遗产促都市旅游的方向迈进,如何实现此二者在更深层次的整合创新是下一步的研究重点。

3)西安市都市旅游开发模式的实证研究,从理论和实证角度,对遗产类城市的都市旅游究竟选择什么样的开发模式,都市旅游如何才能避免破坏遗产类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文化氛围、淳朴的民风民俗等珍贵的文化遗产,文化遗产该怎样发挥其社会功能等问题进行了研究探讨,对其他都市旅游尚不发达的遗产类城市有许多借鉴和参考价值。

标签:;  ;  

遗产城市城市旅游发展模式研究&以西安市为例_旅游开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