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康明霞论文_康明霞

三明市第五医院 三明 365000

【摘 要】目的:分析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评价风险管理效果。方法:2014年全年,共收治患者1742例,2015年开展风险管理后,共收治患者1805例,组建风险管理小组,调取护理不良事件报告、既往护理服务质量报告,查阅相关文献,进行现场调查、访谈,最后小组讨论,分析风险事件特点、危害,不安全因素,提出解决对策,集中讨论这些对策的可行性、必要性,进行2轮讨论,最终形成改进计划。结果:2015年护理不良事件、医疗不良事件、结局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2014年,家属满意率、医师满意率高于2014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较多,问题发生的原因与“人”、“物”、“环”、“法”四个环节有关,危害较大的事件为猝死、急性心力衰竭、心脏骤停、显性误吸、褥疮、坠床,发生可能性较大事件为管道意外、磕碰伤、病情变化、护理内容遗漏等护理差错;做好安全管理,提高科学管理水平,确实可降低不良事件发生风险,改善患者预后,获得家属与医师好评。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风险管理;护理不良事件

心血管病是人类第一杀手,在我国是居民第二大死因,仅次于脑血管病[1]。心血管病内科住院患者多为老年人,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并发症发生风险较高,心血管系统疾病变化性强,病情易恶化,部分患者甚至可出现猝死,有报道显示我国65岁以上老年患者猝死率高达0.2%。猝死等危象的发生影响因素较多,易受环境、心理状态等因素影响。只要有护理活动,便存在护理风险,在护理技术基本成熟的当下,提高护理科学管理水平是提高心内科护理质量的主要途径[2]。为此,医院心血管内科自2015年开展了一次风险管理活动,深入分析科室不安全因素,制定解决对策,取得一定成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4年全年,共收治患者1742例,其中男920例、女822例,年龄16~94岁、平均(57.3±10.3)岁。其中心脏病403例,急诊入院476例,危重症85例。有心血管事件发生病史61例,有住院史265例。Ⅱ级别护理296例。2015年开展风险管理后,共收治患者1805例,其中男956例、女849例,年龄15~98岁、平均(58.4±10.0)岁。其中心脏病424例,急诊入院508例,危重症91例。有心血管事件发生病史71例,有住院史284例。Ⅱ级别护理315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心脏病比重、急诊比重、危重症比重、既往病史、护理级别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 准备

组建风险管理小组,5名高级职称护士组建,1名组长。调取护理不良事件报告、既往护理服务质量报告,查阅相关文献,进行现场调查,与10名一线临床护士进行一对一深入交谈。进行为期1周的准备活动,随后,进行小组讨论,以风险管理为主题,先基于搜集的资料、现场考察报告、录音等材料,分析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评估风险事件类型、危害、发生可能性,并从“人”、“物”、“环”、“法”四个环节分析风险事件发生的原因。整理需重点关注的不安全事件,进行头脑风暴,提出解决对策,集中讨论这些对策的可行性、必要性,进行2轮讨论,最终形成改进计划。

1.2.2 问题提出

(1)不良事件:2013-2014年,发生的不良事件主要包括护理不良事件、结局不良事件、医疗不良事件与其它四大类,按照具体方式形式主要包括猝死、病情恶化进展转ICU、管路脱落、供氧意外、抢救不及时、普通意外、伤害事件、家属与患者不遵医、护理管理问题等。(2)现场考察发现的问题主要包括:①部分走廊、病房无安全提示标识,家属与患者走错病房情况时有发生;②家属与患者私人物品管理不到位,存在安全隐患;③防护用品不齐全,如预防压疮的水床的设备不足用,病房洗手物品少,急救车有时存在物品不足情况,抢救设备老化存在故障风险;④部分地点灯光炫目或过暗等;⑤家属与患者管理不到位,特别是对于病情相对较轻患者,不遵医嘱行走情况较普遍。(3)访谈问题:①工作压力较大,轮班不合理,总是感觉精力不足;②在交接班时,有时比较茫然,不知道患者具体情况,不知晓晨间护理是否已经做了等;③部分护士自信心不足,担心遇到紧急情况;④在进行护理时有时无法取得患者及其家属的理解与支持,部分家属偏听偏信,依从性较差。

1.2.3 问题分析

(1)问题发生的原因与“人”、“物”、“环”、“法”四个环节有关:①人的因素主要包括护士、患者、家属、医师四个方面,主要包括家属不配合或配合能力较差、患者病情较复杂或特殊心理状况、医师疏忽大意或医嘱不全,护士自身护理能力不足或缺乏足够的重视。②物:主要包括物品数量不足,物品质量不合格,物品分布不合理,如抢救设备与药品不足、病房内物品凌乱、环境控制不到位等。③环:主要包括交接班问题、部分基础护理落实不到位、部分护士应急能力差。④法:主要包括缺乏客观的环境质量评价标准与方法、护理计划不够科学、护理质量监督不到位、未能发挥医师与高年资护士对临床的支持作用、缺乏科学的健康教育护理计划、缺乏对家属的管理。

(2)风险分析:从危害来看,危害较大的事件为猝死、急性心力衰竭、心脏骤停、显性误吸、褥疮、坠床,发生可能性较大事件为管道意外、磕碰伤、病情变化、护理内容遗漏等护理差错。

1.2.4 解决对策

针对以上问题制定针对的解决对策,主要包括。(1)人:①每一个团队设立1名亲和力好、沟通能力强的护士负责与患者家属做好沟通协调工作,特别在护理衔接、路径变异过程中,及时告知,满足患者家属知情权,规范告知流程;②划分高风险人群,执行护理技术准入制度,采用压疮风险表等工具科学的寻找高危人群,如对于猝死者多见于原发性心脏疾病患者,如心律失常、心脏瓣膜病、动脉夹层等,加强监护;③设立一只应急抢救队伍;④做好能级管理,使护士能够胜任本职工作;⑤关注患者心理状态,每日晨间护理,对清醒患者必须进行必要的评估[3];⑥利用PDA核对医嘱,双向审核;⑦拟定新一轮的培训计划重点,做好新入职、低年资护士管理。(2)物:①每隔1周检查1次抢救设备、病床等固定设备;②及时维修更换故障设备,执行零容忍;③做好环境管理,控制噪音;④加强病房巡视,及时纠正患者及家属不安全行为,如随意取用热水[4]。(3)环:①引入患者及家属监督机制,互评健康教育、基础护理等护理质量;②改进查房与交班流程,将体温等指标纳入每日交班处理范畴,早班安排1名护士提前30min到病房做好晨间护理,进行导管、呼吸机冷凝水处理。(4)法:引入健康教育单、康复训练单制度;执行不良事件无责任上报制度;高年资护士必须参与一线护理;书面化家属须知[5]。

1.3观察指标

护理不良事件、医疗不良事件、结局不良事件。家属满意率。医师满意率。

1.4统计学处理

收集数据建立WPS xls数据表,计数资料以数(n)或率(%)表示,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015年护理不良事件、医疗不良事件、结局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2014年,家属满意率、医师满意率高于2014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2015年相比,*P<0.05。

3讨论

护理风险来源按照质性分析,主要来源于医院、护士、患者、家属四个方面,但需注意的是,护士、患者、家属、医院之间对风险的认识并不尽相同,以患者为例,其认为医院护理技术水平低、护士人力不足是护理风险的主要来源,而护士责任职业压力过大、自身技术不足、患者及其家属配合能力差是风险的主要来源。不同医院护理管理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不同科室甚至病房不安全因素也可能同样允许存在差异,欲理清这些纷繁复杂的关系,便需要采用科学方法进行研究。科室主要通过建立类似于专家团队的风险管理小组,通过调取护理不良事件报告、既往护理服务质量报告,查阅相关文献,进行现场调查、访谈等方法获取详实的资料,全面了解本科不安全因素。结果显示,该心血管内科风险事件主要包括猝死、急性心力衰竭、心脏骤停、显性误吸、褥疮、坠床、管道意外、磕碰伤、病情变化、护理内容遗漏等护理差错等,这些风险事件危害与可能性可大可小,结合相关文献、医院实际情况,从“人”、“物”、“环”、“法”四个方面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从根本原因出发,控制风险事件源头,防微杜渐。结果显示,相较于2014年,2015年护理不良事件、医疗不良事件、结局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下降,获得家属与医师的好评。对于心内科而言,威胁患者生命健康的事件并不复杂,只要抓住重点,掌握医院实际情况,分析其中深层次的原因,便可有效控制风险,将隐患消灭于萌芽之中,降低可能性较高事件发生几率,减轻高危害事件危害。如对于心脏骤停,关注高危患者,除控制诱发因素外,做好应急准备,以提高抢救效率,可改善患者预后。

综上所述: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较多,做好安全管理,提高科学管理水平,确实可降低不良事件发生风险,改善患者预后,获得家属与医师好评。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1,39(1):3-21.

[2]阮杏菲,钟华,邓建飞.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工作的风险分析与对策[J].临床合理用药,2011,4(8A):66-67.

[3]刘鹏,刘腾飞,黄颍,等.交感神经与心源性猝死[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3,34(9):1003-1007.

[4]王春暖.预防心血管内科护理风险的方法[J].中国校医,2014,28(8):614-615.

[5]谢强丽,周润,黄少益,等.心内科护理人员工作压力分析与对策研究[J ].中医药管理杂志,2013,21(6):647-648.

作者简介:康明霞(1974— ),女,福建省三明市人,主管护师,毕业于福建医科大学。现为福建省三明市第五医院主管护师。

论文作者:康明霞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1

标签:;  ;  ;  ;  ;  ;  ;  ;  

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康明霞论文_康明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