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发展问题研究

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发展问题研究

朱佳萍[1]2007年在《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发展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工业化的推进和现代农业的发展为人类创造了大量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生态失衡、土质恶化和食品品质下降等诸多问题,食品安全问题成为当今日益突出的全球性话题。绿色食品是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和人类生活需求。发展绿色食品能够促进生态环保、提高农产品质量、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提高农业综合效益。黑龙江省作为全国农业大省,率先开展绿色食品的开发与建设工作,经过16年的发展,已成为全国绿色食品发展较快的地区。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发挥优势和潜力,加快绿色食品发展,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区域农业的规模和质量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对进一步促进黑龙江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加快小康社会建设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因此,本文以“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发展对策研究”为题展开相关的研究工作,为黑龙江省及各级政府制定绿色食品产业的有关政策和做出正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可操作性对策,具有着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本研究设定了主题研究框架和实证研究框架,以农业产业化理论、生态农业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居民食品消费理论、清洁生产理论和区域产业化竞争优势理论作为绿色食品的理论研究基础,从黑龙江省的实际出发,第叁章在对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发展历程进行概括总结的基础上,对其发展现状进行了系统分析,文章着重应用统计学等方法对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发展现状的调查数据,从产品数量、产品结构、企业现状、基地建设、地域分布、营销市场建设等六个方面进行了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给出了调查数据的描述性结论。第四章里,在研究有利于绿色食品发展的框架下,对黑龙江省现有的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情况进行系统分析和归纳,提出黑龙江省发展绿色食品具有的基础优势和目前机遇。在第五章里,着重从研发、生产、市场、管理等方面入手,分析指出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本文通过上述系统分析和研究,进一步探索加快区域绿色食品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方式。在第六章中,依据2010年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发展目标,提出八条对策和建议:(1)明确发展重点,进行合理布局;(2)明晰政府职能定位,加大政策支持力度:(3)提高生产基地的标准化水平;(4)扶持龙头骨干企业,培育优质名牌产品;(5)建立和完善绿色食品管理体系;(6)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和农企利益共享机制;(7)开发绿色特色资源,不断优化产品结构;(8)发挥区位优势,拓展国际市场。文章最后的结论与讨论对全文进行了总结说明。

邓晨亮[2]2007年在《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培育和发展产业集群,提高地方产业的竞争优势,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产业集群的创新活动,使新增的产业竞争优势因素大于淡化、退出的竞争优势因素,是保持产业持续竞争力的基础。产业集群的创新,包括主体、相关的产前、产后及支持性产业。通过集群的创新,使集群内部各环节协调发展,保持综合竞争力的提升,是发展产业竞争优势的关键。本文以产业集群理论、竞争优势理论、产业组织理论为理论基础,采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理论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统计分析的方法,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集群的框架,构建了从整体上提升产业竞争力的模型,分析了发展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了转变增长方式,提升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思路,并完善其对策。本文分析了发展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对农业结构调整、“叁农”发展和农民增收的作用;分析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对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要求;并分析、论证了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中的粗放型特征及其产生问题的原因,对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集群确立发展目标和措施奠定了基础。在借鉴国内外产业集群发展经验的基础上,针对目前产业集群研究中的薄弱部分及对产业集群整体的研究功能不足,以及对相关及知识性产业研究的薄弱点,提出要通过整体创新(即第一层次的集群主体,第二层次的前向、后向产业,第叁层次的支持性产业),提升集群的综合竞争力的建议。提出了“培育和发展有竞争优势产业集群的叁个重点”,促进绿色食品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即重点培育在国内外有竞争优势的米业、豆业、乳业等产业集群;重点培育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和知名品牌;重点培育和发展大型绿色食品原料基地。分析了绿色食品发展的阶段及对应这一阶段的对策,特别是发展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的迫切性,以及在发展大企业集团中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要处理好与农户的利益关系,与相关及支持性产业的关系,以及与政府的关系。提出了加快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要加强政府导向、制度创新和薄弱环节的建设:第一、要加强产业政策的导向和扶持力度,以及加强各级政府在其中的作用;第二、要转变观念和加大制度创新力度,培育条件、优化环境,特别是要加强相关及支持性产业的发展,以促进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整体竞争力的提高。提出要依托黑龙江省的科教优势,加强产学研的一体化,助推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并提出了科教优势转变为生产力的建议。绿色食品产业集群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靠统筹协调的政策导向和有效的措施,促进其健康、持续的发展。

马国巍[3]2006年在《新时期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化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绿色食品目前是人类不可缺少的日常必需品。而绿色食品产业适应了未来农业和食品业的发展,是食品消费产业的趋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健康食品的需求将日益增长,从而使绿色食品产业已成为新兴的快速成长的行业,具有持久而巨大的发展前景。经过10多年的发展,黑龙江省绿色食品的生产规模、认证产品数量、加工产品产量及销售收入均居全国领先地位,黑龙江省绿色食品所处行业前景巨大,大米、大豆、乳制品和山特产品脱颖而出,成为优势。而绿色食品加工基地在黑龙江省被列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六大基地之一。 目前黑龙江省绿色食品的消费和生产正在有条不紊地协调发展,但要确保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必须要制定和推行科学有效的产业政策,全面提高黑龙江省绿色食品生产能力和市场供应能力,构建先进的绿色食品的生产、销售和质量管理制度,提高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的科学化和现代化水平,其研究对理论与实践具有很大的意义。 本论文正是从这一角度出发,调研、采集数据、研究分析针对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特点,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继续转变观念,加大绿色食品新品种研发资金的投入,加快科技人才队伍的建设,完善创新体制,紧紧围绕着“叁农”问题对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的产生背景、发展过程进行系统研究分析,并在可持续发展、农业产业化、营销、科技创新形势下的生产要素投入等主要理论基础上联系实践。 研究结果表明绿色食品产业只有大量运用科技、创新,并且通过建设创新型省份,加强和提高黑龙江省绿色食品生产要素的投入与配置,才能使绿色食品产业为黑龙江省农业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更加验证了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的全局。

李显军[4]2005年在《中国绿色食品产业化发展研究》文中提出为了保证绿色食品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促进食品安全体系的建设,取得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应借鉴国内外相关产业发展经验,深入探讨绿色食品的内涵和外延,研究绿色食品产业化发展的理论基础,探索产业化发展的模式,推出绿色食品产业化发展的促进措施,进一步推进绿色食品产业化进程,本文通过理论研究和案例探讨,取得了如下结果: 理论研究结果:1) 提出了国家层面按照自然系统中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关系,充分考虑地区之间、企业之间的密切合作合理有效地利用资源的绿色食品产业化发展规划制定的原则;利用物质循环生态工程,进行绿色食品产业设计的原则;农户小规模生产走向绿色食品产业化的“公司+农户”“合作社”“集团公司”等发展模式。2) 提出了绿色食品产业化发展过程中生态环境的重要作用,将生态环境价值纳入到绿色食品生产体系中,有价使用,制定绿色食品产品的合理价格。3) 构建绿色食品产业,利用龙头企业带动、市场拉动、政府推动和主导产业带动等形式促进产业链的形成,充分利用绿色食品产业对环境的修复功能,国家从政策层面应对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对环境作出的贡献进行补偿。4) 农产品认证一般强调从土地到餐桌的全程质量控制原则;起着信息对称作用;信誉担保和公平交易作用;提高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和农民商品意识的作用;农产品质量认证体系是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的制度基础:是实施农业品牌战略和满足国内外消费水平提高的需要。 绿色食品认证管理体系研究结果:1) 构建了以产地环境质量标准、生产技术标准、产品标准、产品包装标准和储藏、运输标准、认证标准和管理标准等构成的完整的质量标准体系;从土地到餐桌,实施环境监测、投入品控制的全程质量控制措施;构建了遍布全国各地的分支机构、食品检测机构、环境监测机构等网络化的组织系统;质量认证和商标管理相结合的规范化的管理方式为特征的认证管理体系。2) 绿色食品认证体系建设经历了“打好基础、稳步推进、加速发展、规范运行”的四个阶段。 绿色食品产业化发展研究结果:1) 绿色食品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水平继续提升;产品结构逐步优化;发展绿色食品与农业“叁增”关系更加紧密。2) 首次提出了划分绿色食品优势产品、优势产区和优势产业区域的指标体系,并据此划分了绿色食品优势产业、优势产品以及优势产业区域。3) 绿色食品产业化发展的“公司+农户模式”和“公司模式”;绿色食品产业化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提高农产品竞争能力,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的重大作用。 案例研究结果:1) 庆安县绿色食品水稻产业化进程中,政府推动其到了积极的作用;形成了“公司+农户”“公司+中介组织+农户”等两种基本产业化发展模式;促进了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税收增加等经济效益的提高;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2) 草原兴发集团通过技术创新一推广“羔羊当年育成出栏产业化”模式,通过公司+牧户组织形式,极大地提高了牧户的收益,加快了脱贫致富的速度,提高了企业的盈利能力,改善并保护了草原生态环境。3) 黑鱼泡子村在翁牛特旗政府支持下,通过制度创新,开创了行政村整建制改制成为股份制公司,加快了农村城市化、农民职工化进程,为解决叁农问题探索了一条新路。

张伟红[5]2016年在《黑龙江省绿色食品流通模式研究》文中指出黑龙江省作为我国的农业大省,耕地和绿色食品产业种植面积居全国首位,在2013年已成为我国唯一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在我国蔬菜产业发展规划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研究黑龙江省绿色食品流通模式,目的在于解决绿色食品流通上存在的流通成本高、效率低、流通模式过于单一,信息化程度不高等问题。为完善黑龙江省绿色食品流通模式提出了合理对策,并为以后绿色食品流通模式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实践方面,有针对性的对各环节建设提出相应的建议,为现实经济建设提供可操作性强的实施对策。本文通过文献搜集与调查法、归纳分析法、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等方法研究了黑龙江省绿色食品流通模式的现状和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绿色食品流通模式,分析了黑龙江省绿色食品流通模式存在的问题和发达国家在绿色食品流通上所给的启示与经验借鉴,提出了完善黑龙江省绿色食品流通模式的对策。本文通过对黑龙江省色食品流通模式的研究,提出了流通模式的新构思和实施意见,得出以下结论:绿色食品作为黑龙江省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产品,凭借其地理和气候的优势以及农业大省的地位,在黑龙江省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目前黑龙江省绿色食品流通模式存在多样化、主体多元化、流通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出现流通成本高、效率低和市场信息不对称的现象;据黑龙江省不同区域的优势条件,结合各区特点构建与完善流通模式;借助电子商务平台、物流平台、直销点平台和政府平台构建新的流通模式,以解决现有流通模式存在的问题,为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提供完善的政策体系和良好的市场环境;根据不同的流通主体制定出不同的保障措施,政府加大政策保护力度,建设第叁方物流企业硬件设备与物流操作流程,确保电子商务平台信息安全性;龙头企业应带动小规模生产者绿色食品的发展,并给予一定的技术指导。

宋国宇[6]2011年在《中国绿色食品产业发展评价与结构调整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绿色食品产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新兴产业,其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国产业结构优化程度与经济发展质量高低。目前我国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其发展仍然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存在诸如结构不合理、效率低下、发展协调性不强等问题。绿色食品产业的飞速发展吸引了众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其存在问题、发展战略和发展模式等进行了广泛研究,但深刻揭示中国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内在规律,并对产业发展进行系统分析与评价的文献却很鲜见。因此,系统评价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演化特征、进而提出其政策调整措施,对促进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方式转变以及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在借鉴马克思经济增长理论与产业发展思想、西方经济增长理论与产业生命周期理论、产业结构优化理论、产业动态理论,以及系统科学等相关学科成果的基础上,采用规范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等方法,在明确界定绿色食品产业及其发展内涵与特征的基础上,构建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系统研究框架,分析我国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历史演进状况与“结构制约”问题,以发达国家有机食品产业发展为经验借鉴,探讨了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动因与发展在机理,进而对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规模、结构、效率及其协调进行综合评价,提出促进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旨在为中国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提供政策参考和决策依据。首先,论文通过分析我国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探讨产业发展演化的特征,通过国际经验借鉴为产业发展提供思路。通过分析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与内在机理,探讨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内在规律,提出产业发展演化的核心动力在于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与政策放大作用的发挥。其次,论文基于产业生命周期理论对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演化阶段进行判定,利用逻辑斯蒂曲线和龚伯兹曲线进行实证检验与分析;引入C-D生产函数对产业增长方式进行测定,指出并分析绿色食品产业粗放型发展阶段性特征,为促进产业发展方式转变和发展阶段“跃迁”提供理论支持。论文引入灰色关联分析对绿色食品产品结构与产品选择进行定量分析,提出绿色食品产业发展要通过产品结构调整与优化来实现,重点发展加工类与水产类绿色产品,从而确定了产业发展与结构优化的着力点;借助信息熵分析我国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演化的时空演变特征,指出绿色食品产业地区结构的发展呈现“非均衡”特征。论文借助DEA模型对绿色食品产业发展进行效率评价,实证分析表明我国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整体效率较低,产业发展的规模收益呈递减趋势,进一步验证产业发展方式属于粗放型,提出向集约型发展方式转变,加大高级生产要素投入并调整与优化投入要素结构,通过结构优化升级促进产业效率提高与产业可持续发展。再次,论文通过构建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指标评价体系,应用PCA和灰色系统理论建立协调度模型对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协调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绿色食品产业发展规模子系统与结构效率子系统波动明显,产业发展协调性呈下降趋势,产业发展的“非协调”问题突出。最后,论文从产业发展模式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组织优化以及政府作用等方面提出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论文建立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系统分析框架,在对影响因素分析基础上构建产业发展机制寻求产业发展的内在规律,并通过对绿色食品产业发展从规模、结构、效率及其协调等方面进行系统评价,提出转变产业发展方式,以结构优化调整为主线,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促进产业化发展、效率提高与协调性增强等创新性观点,能够为我国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王德章, 李翠霞, 杜会永[7]2011年在《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竞争优势研究》文中认为资源禀赋、市场需求、战略、政策和管理创新是影响一个地区产业竞争优势的主要因素。在产业的不同发展阶段,以上因素对竞争优势的影响程度有所不同。本文运用因子聚类分析方法,将我国31个省份划分为不同的区域竞争优势的类别(强、中、弱),重点分析了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2000—2009年)在全国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及变化,探讨了变化的原因,得出了在新形势下保持和发展竞争优势的结论和建议。

徐文燕[8]2004年在《中国绿色食品出口战略研究》文中认为随着中国成功加入WTO,世界各国的高关税壁垒相应大大削弱,国际市场国内化和国内市场国际化成为大势所趋。但是对于绿色食品而言,国际市场容量的扩大并不意味着产品就有了良好的市场机遇。一方面,遭遇绿色壁垒已经成为影响中国农产品出口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中国绿色食品企业缺乏国际营销理念和对国际市场有针对性的分析,导致出口产品结构和出口市场结构失衡。 中国绿色食品成功开拓国际市场,必须根据国际贸易环境和国际市场环境的变化,对绿色食品出口国进行有针对性的市场分析、制定准确的国际市场进入战略,并选择适合的国际市场进入方式,以增强绿色食品在产品开发和市场开拓方面的能力。 本文提出了绿色食品出口贸易理论、绿色食品拓展国际市场战略理论和绿色食品国际市场进入理论,构建了中国绿色食品出口战略研究的理论基础。 本文设计了绿色食品出口战略的总体框架。针对绿色食品出口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持久的竞争优势是绿色食品出口战略的基础。指出绿色食品拓展国际市场战略具有渐进性和阶段性。认为绿色食品国际市场环境因素(机遇与威胁)和绿色食品产业的系统因素(优势与劣势)是绿色食品出口战略制定的重要影响因素。通过建立绿色食品SWOT分析矩阵,以此为依据提出绿色食品增强型战略构想,指出其战略取向是高附加值产品战略、均衡市场战略和市场进入战略。 对绿色食品国际贸易环境和国际市场环境的详细分析是中国绿色食品出口战略实施的前提条件。本文研究指出绿色食品国际市场准入制度具有完善性、严格性特点,绿色食品国际市场需求具有总量大、层次高特点,绿色食品消费群体层次复杂,国际市场营销手段先进、营销渠道灵活。通过深入的市场分析,为绿色食品准确定位、市场细分和选择市场进入方式提供了实证依据。 对中国绿色食品的优势条件进行重点分析,是中国绿色食品出口战略实施的重要依据。本文选取质量管理制度、市场结构、产业集群、安全与环保角度,深入阐述了绿色食品的优势条件。提出“金字塔型”质量管理模式,指出绿色食品供应链综合质量管理是保证绿色食品质量、发挥绿色食品制度优势的关键因素;认为绿色食品企业规模的合理发展以及产品的差别化是改变绿色食品生产规模过小、消除市场无序竞争状态、优化绿色食品市场结构、发挥绿色食品企业与产品优势的必然选择;揭示了绿色食品产业集群优势的发挥要依靠各种因素的关键f生作用,如:自然资源、规模经济、相关产业的支持、吸引外资、企业家精神和政策环境等因素;拓展了绿色食品国际竞争力概念的内涵,指出绿色食品的安全优势和环保优势是绿色食品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构成要素,不仅在理论上突破了传统产品竞争力概念的内涵,而且在实践上有助于企业从发展和全面的视角重视产品竞争力的培育。 本文提出了绿色食品增强型战略的实施途径,指出其主要策略应侧重产品和市场两个方面。从微观角度提出产品开发和品牌经营策略,从宏观角度提出产业化、市场化发展策略,从应用性角度提出国际市场进入的具体方式。为了增强理论研究的实用性、可操作性,进行了有关对策建议的综合研究,分别从政府层面和企业层面提出具体对策,为政府和企业提供可供借鉴的决策参考。 此外,本文对黑龙江省绿色食品拓展国际市场战略进行了实证研究。针对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发展中的问题,提出了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开拓国际市场的政策取向,即出口导向的发展思路、外向型基地建设、中小企业的政策支持,详细分析并阐述了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开拓国际市场的具体方式。

黄禹, 刘德方[9]2013年在《黑龙江省绿色农业发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发展绿色农业是我国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的必然举措,也是黑龙江省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由之路,对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黑龙江省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具有发展绿色农业的天然优势。本文通过对黑龙江省绿色农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分析,提出加快黑龙江省绿色农业发展的合理对策及建议。

邓雪霏[10]2017年在《依托供给侧改革培育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新动能》文中研究指明加快现代农业绿色发展,是从供给侧推动农业结构改革、提高现代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必要举措。《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坚持质量兴农,实施农业标准化战略,突出优质、安全、绿色导向,健全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标准体系。黑龙江省作为农业大省,绿色食品产业方面有

参考文献:

[1]. 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发展对策研究[D]. 朱佳萍.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7

[2]. 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发展研究[D]. 邓晨亮. 东北林业大学. 2007

[3]. 新时期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化问题研究[D]. 马国巍. 东北林业大学. 2006

[4]. 中国绿色食品产业化发展研究[D]. 李显军. 中国农业大学. 2005

[5]. 黑龙江省绿色食品流通模式研究[D]. 张伟红. 哈尔滨商业大学. 2016

[6]. 中国绿色食品产业发展评价与结构调整研究[D]. 宋国宇. 哈尔滨商业大学. 2011

[7]. 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竞争优势研究[J]. 王德章, 李翠霞, 杜会永. 农业经济问题. 2011

[8]. 中国绿色食品出口战略研究[D]. 徐文燕. 东北林业大学. 2004

[9]. 黑龙江省绿色农业发展研究[C]. 黄禹, 刘德方. 2013年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2013

[10]. 依托供给侧改革培育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新动能[J]. 邓雪霏. 奋斗. 2017

标签:;  ;  ;  ;  ;  

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发展问题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