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经济建设与发展速度的加快在很大程度上以生态环境的退化为代价,人类日益面临水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等问题。为了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对生态环境修复给予足够的重视,通过生态水利工程的实施在改变流域生态环境的同时,尽可能降低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加强生态理念在生态水利工程实施后中的应用。对生态水利工程实施原则与措施进行了探讨,所提出的生物群落多样性、生态系统自我修复等原则对生态水利综合治理工程建设及水生物多样性的恢复、水资源保护等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生态水利工程;水资源;保护;影响
1概述
我国虽拥有长江与黄河两大世界上最大的水系,但水资源区域分配不均衡,大部分地区水资源匮乏。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通过加强水利建设基本建成大江大河干流防洪减灾体系,城市防洪标准不断提高,同时,通过水库等蓄水工程及跨区域引调水工程的修建使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问题初步得以解决。当前国内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的 55%左右,高效农业灌溉体系基本建成,通过对重点区域实行封育保护,使生态系统恶化得到有效遏制。然而,成绩的背后仍存在许多问题,人们片面追求水利工程所带来的短期经济效益,而忽略其对河流生态可能造成的破坏,例如河流原始形态改变的过程中改道和裁弯取直等工程措施的应用,加剧了河流渠道化,河水流速加快,对河岸冲刷严重,使过去急流、缓流、弯道相间的河流型态不复存在,流域生物群落的生存环境也遭到严重破坏,流域生态系统严重失衡;边渠和堰坝工程等混凝土堤防结构使河流原始形态不复存在,河道周围河床的国度开挖与填高既破坏了河床,又使鸟类、两栖动物和水生物失去了适宜的生存环境,大自然服务人类的功能严重弱化。
2生态水利工程对水资源保护的影响
2.1有利于保护区域内生态环境的多样性
在对地区整个生态水利工程进行建设的过程中,工程技术人员需要对河流及其周边的环境进行全面抽查和保护,然后根据水域内的具体情况对水利工程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改造。在这方面,需对生物多样性进行多重保护,确保水利工程建设完备,进而实现经济和生态双重效益。在建设生态水利工程的过程中,应该对水利工程的整体规模进行事前评估,以便极大地减少生态水利工程的占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
2.2有利于增强水资源的自我恢复能力
按照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总体规划,新疆水资源的分布特点是南少北多、东少西多,南北东西分布极不规律,有着巨大的区域差异。其中,经济发展程度较高的乌鲁木齐以及以乌鲁木齐为中心的天山南坡经济分布带,水资源非常短缺,因此,从短期和长期的发展来看,必须将实行水资源的区域优化分配及与之相关的重点工程建设放在首位;主要是合理规划和优化配置各水域内的水资源。因此,需要对现在的水利工程建设进行系统配置和技术改革。另外,为了进一步解决人畜饮水和农村用水问题,需要对水资源进行合理调配,以便对水资源的开发进行保护。地区的水域环境自身是具备自动恢复能力的,因此,在建设生态水利工程的过程中要保护好水域自身的调节能力,不能任意破坏,否则会对生态水域周围的环境产生不利影响。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的规划需要考虑生态环境范围内的自我调节能力和平衡能力。
3生态水利综合治理工程建设
3.1整体性规划生态水利工程建设
在生态水利工程设计中,需要遵循整体性原则,相关工程需要从生态系统结构的主体出发,促进相关生态因素和生态系统的交互,提出河流生态系统修复的综合、整体方法,避免仅仅考虑水文系统问题。同时,生态系统属于随着自然规律、水文变化和降雨的动态系统,如果没有考虑到有机环境和大环境的整体性,只考虑到修复,就无法构建完善的生态环境工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设计生态水利工程,具有一定的问题,考虑到有机大环境以及整体水域系统,这样才能掌握关键信息,落实相关措施。
3.2工程规划符合水体生态系统要求
传统的水利工程和生态水利工程存在差别,主要是具备一定的水体自我恢复能力。生态水利工程设计中,需要详细调查生态环境以及自然环境,进而全面掌握具体情况,在这个前提下实施施工和设计。只有全方面的了解自然生态环境,了解具体情况,才能实施必要措施,尽可能降低本地水利工程建设对于相关自然生态环境的具体影响,确保相关水体以及生态环境能够自我恢复。在传统的水利工程设计中,仅仅考虑到对自然河流的单纯控制,在构建生态水利工程流程中,相关设计者需要遵循科学理念,这样符合自然变化的具体规律,能够全面了解水质生态系统情况。
3.3河岸防护
生态水利工程实施后将直接影响和改变水陆连接区域的河岸防护型式,水陆连接区域往往是水生物栖息和繁衍的基础地带,也是水生物与两栖生物觅食、避难、迁徙、生活的重要场所,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设必须基于水生物栖息地保护和生态系统维护的基础,加强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协调设计,以保护生态景观与生物物种多样性为原则,避免硬质不透水材料等的使用,为物种的生存繁衍和生态环境多样性的保存提供条件。河岸景观设计能够成为生态水利工程建设与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点睛之笔,以原有自然河岸为基础,进行水生、湿生和中生性河岸植物的搭配种植,加强园林绿化和生态绿化手法的结合运用,加强河岸绿化格局的层次性与景观性。
3.4遵循生态工程经济性和安全性原则
生态水利工程设计中需要遵循水利工程原理,了解生态学原理。在建设相关工程设施过程中,需要遵循工程力学以及水文学的规律,这样可以确保工程设施的耐久性、稳定性和安全性。必须全方面考虑河流泥沙冲刷、河流侵蚀、淤积等河流特征,这样可以动态探究河势变化的相关规律,进而确保河流修复工程的稳定程度。经过对生态水利工程的深度分析,在实际设计中需要遵循生态效益最大化以及经济效益最优化的原则。作为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管理者在现有工程建设工作实施中,应该按照整个工程建设管理中对于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的安全管理原则出发,将整个工程建设管理工作实施中的安全性问题重视起来,这样才能保障在重视相应安全管理问题的同时,能够科学的规划和引导水利工程生态建设整合工作,促进其整个工程建设的综合性管理水平深化。
结束语
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设与河流水体生态系统的良性运行密切相关,更是水生态系统修复和水资源保护的基础性措施,传统水利工程仅以改造和控制流域为目的,并不注重因势利导,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开发利用水资源以及防洪防涝等方面的需求,但扰乱和破坏了水生物物种原本的生存环境,引起了生态系统的恶化和水资源更为严重的匮乏。为此人们开始重新思考传统水利工程所具有的弊端,工程水文学与生态水文学理论充分结合,探索水生物多样性保护、流域生态环境恢复的行之有效的治理措施,为生态水利工程的实施与水资源的保护提供可行之策。
参考文献
[1]刘斌.水利设计工程中生态理念的应用[J].价值工程,2017,36(35):161-162.
[2]林馨,徐燕,仲兵兵.生态水利在河道治理工程中的应用[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7,17(12):145-146.
[3]李龙波.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在水利建设中的运用[J].四川水泥,2017(12):84.
[4]张乾睿.水利设计中的生态理念应用[J].四川水泥,2017(12):86.
[5]崔琳.水利设计中的生态理念应用探讨[J].低碳世界,2017(34):121-122.
论文作者:佟思南,季闯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5
标签:生态论文; 水利工程论文; 水资源论文; 水利论文; 工程建设论文; 生态环境论文; 河流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