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书插图在对话教学中的应用--以修改后的PEP V(I)单元3 A“让我们交谈”为例_课件论文

教科书插图在对话教学中的应用--以修改后的PEP V(I)单元3 A“让我们交谈”为例_课件论文

课本插图在对话教学中的运用——以修订版PEP五(上)Unit 3 A Let#39;s talk为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修订版论文,为例论文,插图论文,课本论文,教学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对话板块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解读插图,合理利用各个板块中的插图资源,在读前、读中和读后环节设置不同的语言输入和输出活动,使学生在插图的帮助下,顺利完成学习任务,促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

      笔者以修订版PEP五(上)Unit 3 A Let's talk为教学实例,谈谈课本插图在对话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一、读前——以图为“境”,引入对话

      语言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使用的,学生如果能在情境中学习语言,那么就能更好地理解语言的真实意义和用法。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可以为对话板块的导入提供切合主题的情境。

      (一)复习导入,自然过渡

      五(上)第三单元的话题是食物,语言教学目标是“What would you like to eat/drink? I'd like...”,谈论自己想要吃的食物和为什么喜欢吃,其中A部分谈论的是想要吃的食物。而在前一单元学习的是星期和日常学习。在上课热身部分,教师利用这些插图设计了如下教学活动。

      1.用PPT呈现Unit 2的主情境图中Wu Yifan周一至周五所上的课程,让学生用“Wu Yifan has...on...He's in/on...”句型来进行交流。

      2.接着,出示Unit 3主情境图的一角——学校餐厅,让学生说说:What food do you see in the canteen?以此来复习学生学过的食物类和饮料类单词,同时学习本课新词salad和sandwich。

      3.用课件展示Recycle 1中的一张学校餐厅菜单,让学生用“I would like...”与同桌谈论。

      上述课前的热身活动,教师利用了前后单元的情境插图,引导学生在进入对话学习前温习了食物类单词。通过三个层层递进的活动,将学生本节课的语言情境集中在了谈论食物上,帮助学生明确了本节课的话题内容。

      (二)预测内容,导入对话

      本节课的Let's try,教材没有用英语过多地交代语言背景,而是设计了一个迷你菜单插图和背景语:Sarah is hungry.What would she like to eat?根据这个教学内容,教师设计了以下的教学步骤。

      1.在课件中直接出示了课本中的背景描述语:Sarah is hungry.Guess,where is she now?

      2.学生猜测后,在PPT中呈现Sarah放学回家的背景图,接着让学生同桌互猜:Sarah is hungry.She would like...

      3.在课件中出示菜单插图和文本“She would like some...”,引导学生听录音判断刚才自己的猜测是否与Sarah想要吃的相吻合。

      教师利用有限的插图对教材的整体语境进行了一个创设:傍晚Sarah回家,肚子饿了,向妈妈要吃的。为后面Let's talk学习谈论晚餐想吃什么创设了语境。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利用插图引导学生观察、猜测、判断,使教学从“看图预热”到“听文验证”。学生渴望知道他们预测的内容是否与教材内容一致,从而在后续的对话文本学习中会更认真、更专注。

      二、读中——以图为“景”,阅读对话

      理解文本内容是对话板块的主要教学目标之一。教材中所配的插图紧随语言内容,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语境,使文本语境更为丰满。在读中借助插图,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地理解语篇内容,加快提取信息的速度,抓取语篇的关键信息,为学生理解、阅读文本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一)把握整体,突破重难点

      对话板块的插图体现了文本的重难点。教师在教学中应避免枯燥繁琐的讲解,在教学设计上运用插图呈现语篇的要点,突出语篇的重点。

      本节课的对话插图有两幅,一幅是爸爸下班回家,妈妈接过爸爸的手提包,并问他想吃什么;另一幅是Sarah问爸爸想喝什么。根据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教师设计了以下教学步骤。

      1.在课件中呈现妈妈接过爸爸的手提包这样一个截图,让学生带着问题“What would Dad like to eat?”,通过录音来寻找答案信息,然后课件出示第一段对话进行教学。

      2.课件中继续呈现Sarah给爸爸递开水的插图,让学生模仿刚学的第一段对话,用“What would you like to drink? I'd like some...”进行相互问答。

      3.课件呈现完整的对话插图,让学生通读整篇对话,并复述爸爸想吃的食物和想喝的饮料:Dad would like to eat a sandwich.He would like to drink some water.

      以上教学步骤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教师在充分利用插图的基础上,从听对话到学对话,从读对话到模仿对话,再到复述中心内容,使学生能够轻松地理解和掌握对话的重难点。

      (二)关注细节,拓展延伸

      本节课所选用的插图是Sarah一家,教师在让学生观察图片时,问学生: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Sarah's family?学生意识到Sarah家应该有四口人,还有Sarah的弟弟Sam。教师抓住了这个细节,设计了以下教学步骤。

      1.课件中再次出示时钟,此时已经晚上6点了,引导学生猜测:Where is Sam now? Guess,please!

      2.接着在课件中呈现Sam拿着足球满头大汗地出现在大家面前,然后很淘气地对妈妈喊道:I'm hungry and thirsty.紧接着让学生分别扮演妈妈和Sam表演对话。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充分挖掘教材资源,收集教材所提供的信息,增强信息搜寻能力,从而更充分地利用教学资源。本环节中,教师利用家庭成员弟弟Sam的加入,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和巩固刚学的语言知识,同时也让整个对话学习更丰满、更完整。

      三、读后——以图为“路”,运用语言

      听、说、读、写是学生英语学习的四项基本技能。读后的说和写不仅能巩固和检测所学文本的目标语言,也是对对话的拓展和运用。

      (一)以图促说,复述概要

      复述对话主要内容是读后综合运用文本语言的一种口头活动,是让学生用目标语对对话内容进行简要复述。但对学生来说,在有限的知识范围内,复述课文是有一定难度的。而恰恰课文插图,其形象逼真的画面内容能有效地帮助学生记忆和复述。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设计了以下两个步骤。

      1.利用课件展示Sarah,Dad以及Sam所想吃的食物和想喝的饮料,让学生用“...would like to eat/drink...”复述。

      2.接着课件出示本单元的主情境图——Sarah一家一起吃饭的场景,让学生在四人小组中问答:What would you like to eat/drink,Mom? I'd like...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利用先前呈现过的插图,让学生进一步复述Sarah,Dad以及Sam所想要的食物和饮料,以进一步掌握和巩固本节课的目标语言“...would like to eat/drink...”。接着出示的单元情境图,也蕴含着一种情感教育:妈妈为大家操劳了这么多,我们也应该关心妈妈想吃什么,从而深化和拓展对话文本。

      (二)依图学写,活用语言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小学英语二级写的技能目标做了明确要求:能根据图片、词语或例句提示,写出简短的描述。确实,对学生来说,这项技能掌握起来难度比较大。为了降低书面表达的难度,教材插图就是很好的素材。插图可以在写作表达过程中让图片与英语思维、表达之间建立直接联系,顺利输出目标语言,达到活用语言的目标。

      在本节课中,教师在读后的拓展运用环节设计了以下活动。

      1.课件出示课文插图Amy与Oliver的对话,让学生同桌间交流对话。

      2.依据插图,教师先示范描述自己想要的食物和饮料,并用菜单的形式呈现出来,再用文字展现出来。

      3.课件出示写作任务,学生书面表达自己一日三餐想要的食物和饮料。

      在这个书面表达任务中,教师利用Ask and answer中的插图,让学生进行书面表达,从而使教学从文本走向生活。学生根据个人喜好,运用主要句型表达自己的想法,真正实现了基于文本而又超越文本、促进学生活用语言的目的。

标签:;  ;  

教科书插图在对话教学中的应用--以修改后的PEP V(I)单元3 A“让我们交谈”为例_课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