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气“三伏贴”防治呼吸系统疾病124例论文_张淼

(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中医科 辽宁大连 116001)

【摘要】目的:观察根据中医运气学说调整三伏贴用药防治呼吸系统疾病124例的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2016年来我院门诊进行“三伏贴”敷贴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23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124例,对照组112例,连贴3年为一个疗程。对照组予普通三伏贴;治疗组根据每年运气的不同调整三伏贴用药。结果:三种病症治疗组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气“三伏贴”疗效明显优于普通“三伏贴”。

【关键词】运气;三伏贴;呼吸系统疾病

【中图分类号】R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9-0095-02

三伏贴是在“春夏养阳”、“冬病夏治”思想指导下,利用三伏天天地万物阳气充盛、气血通畅的特点,外敷温阳散寒等作用的药物于特定穴位,对治虚寒类疾病的一种外治法。我院根据“天人相应”的原理,根据运气的变化调整三伏贴的用药防治呼吸系统疾病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将我院2014年-2016年三年间进行“三伏贴”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124例的疗效观察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自2014-2016年三年间来我院进行“三伏贴”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236例,男107例,女129例,中医辩证均为虚寒类肺系疾病,其中慢性支气管炎73例,支气管哮喘54例,变态反应性鼻炎10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普通三伏贴;治疗组根据每年运气的不同调整三伏贴用药。两组年龄、病程、性别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考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制定。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中医诊断标准;②病情分级属轻、中度者;③年龄18~65 岁;④知情同意,志愿受试。

1.4 排除标准

①排除治疗期间依从性差的患者;②排除对所用药物过敏的患者;③排除心、肝、肾等脏器有严重功能障碍及器质性病变者。

1.5 疗效评定标准

参考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疗效标准:临床控制:咳、痰、喘症状和肺部哮鸣音基本消失;显效:咳、痰症状明显好转,喘症基本平息,肺部哮鸣音明显减轻:有效:咳、痰症状减轻减少,喘症稍平,肺部哮鸣音减轻;无效:咳、痰、喘症状及哮鸣音无改变或加重者。变态反应性鼻炎疗效标准:临床控制:鼻痒、喷嚏、鼻塞、流清涕症状消失,鼻镜检查黏膜色泽正常,下鼻甲不肿胀,总鼻道无分泌物,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显效:鼻塞减轻,喷嚏、清涕减少,鼻镜检查下鼻甲轻度肿胀,总鼻道可见清涕,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有效:鼻塞、鼻痒症状减轻,鼻涕、喷嚏次数减少,鼻镜检查下鼻甲仍肿胀;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无改善,鼻镜检查鼻甲肿胀,生活质量无改善。

1.6 治疗方法

两组均于三伏天敷贴治疗。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第五个庚日为末伏。分别将两组药物研成细粉,以适量姜汁调和,制成直径“1cm”的圆饼敷贴于穴位之上,保留2~3小时,不耐受者时间可酌情缩短。治疗期间注意保暖,禁吹空调、洗冷水澡;清淡饮食,禁食辛辣、肥甘厚腻、生冷腥膻等食物。

1.6.1对照组 药物取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穴位选膻中、天突、大椎、风门、肺俞。

1.6.2治疗组 2014年为甲午年,药物取白芥子、菖蒲、甘遂、延胡索、细辛等敷贴于膻中、天突、大椎、风门、肺俞、脾俞、丰隆等穴位。2015年为乙未年,药物取白芥子、细辛、菖蒲、桂枝、紫苏等敷贴于膻中、天突、大椎、风门、肺俞、膏肓、丰隆等穴位。2016年为丙申年,药物取白芥子、延胡索、细辛、甘遂、炙麻黄、防风等敷贴于膻中、天突、大椎、风门、肺俞、曲池等穴位。

1.7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治疗结果

慢性支气管炎,治疗组有效率92.3%,对照组为73.5%;支气管哮喘,治疗组为93.1%,对照组为72%;变态反应鼻炎,治疗组为91.1%,对照组为77.4%。三种病症治疗组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表1 各病症治疗前后疗效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三伏贴“冬病夏治”理论源于《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结合腧穴、经络与中药学,利用三伏天天地万物阳气充盛、气血通畅的特点,外敷温阳散寒等作用的药物于特定穴位对治虚寒类疾病。中医运气学说是我国古人创造的用于观测机体正气、天运之气和外在邪气的演变及其相互作用的一种推演工具和方法,展现了中医学天地一体、五脏一体、天人相应、辨证施治等思想及理论特质。每年的运、气不同,其对人体生理、病理的影响也不相同。

2014年为甲午年,《素问·六元政纪大论》云:甲子甲午岁上少阴火中太宫土运下阳明金,热化二,雨化五,燥化四,所谓正化日也。其化上咸寒,中苦热,下酸热,所谓药食宜也,运气特点以湿热为主,故加入菖蒲,其性辛开苦燥温通,芳香走窜,不但有开窍醒神之功,且兼具化湿,豁痰,辟秽之效。穴位加入脾俞、丰隆等穴,提高化痰利湿之功效。2015年为乙未年,《素问·六元政纪大论》云:乙丑乙未岁上太阴土中少商金运下太阳水,热化寒化胜复同,所谓邪气化日也。灾七宫。湿化五,清化四,寒化六,所谓正化日也。其化上苦热,中酸和,下甘热,所谓药食宜也。运气特点以寒湿为主,肺气较弱。故加入桂枝、紫苏,桂枝辛甘温,具有温通经脉,助阳化气等功效;紫苏辛温,具有散寒解表,理气宽中等功效。穴位加入膏肓、丰隆等穴,以加强温通经络,补火祛寒,化痰利湿,扶正达邪之功效。2016年为丙申年,《素问·六元政纪大论》云:丙寅丙申岁上少阳相火中太羽水运下厥阴木,火化二,寒化六,风化三,所谓正化日也。其化上咸寒,中咸温,下辛温,所谓药食宜也。运气特点易致外风寒束表,内风火相煽,故酌减白芥子、细辛用量,加入炙麻黄、防风,麻黄性辛、微苦,温,具有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等功效;防风辛、甘,温,具有祛风解表,胜湿止痉等功效,穴位加用曲池,增加清里热通经络的功效。

综上所述,运气“三伏贴”,充分利用中医“天人相应”的思想,借助自然气候的有利条件更好的发挥了三伏贴的治疗作用,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我院对比运气“三伏贴”与普通“三伏贴”的观察,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论文作者:张淼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22

标签:;  ;  ;  ;  ;  ;  ;  ;  

运气“三伏贴”防治呼吸系统疾病124例论文_张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