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公有产权经济效率的再认识_张五常论文

公有产权经济效率的再认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再认论文,产权论文,效率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公有产权经济效率的传统认识

在主流经济学教科书和新制度经济学著作中,经常以“公地的悲剧”作为公有产权配置资源缺乏效率的论证,其中较为著名的是“戈登—张五常”模型。1954年,加拿大经济学家斯科特·戈登(H.S.Gordon)在分析私人投入品与公共资源结合使用,比如私人渔船与公共渔场、私人牲畜与公共牧场结合使用时会导致租金耗散,从而得出自然资源在公有产权下进行配置将产生帕累托无效率的结论。(注:Gordon,H.S.1954,The Economic Theory of a Common Property Resource:The Fishery,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62(April):124~142.)戈登认为,在私有产权下,生产均衡由工资率W和边际产品价值VMP(P·MP)的水平决定;在公有产权下,生产均衡由工资率W和平均产品价值VAP(P·AP)的水平决定;从而导致两种产权形式的效率差别,如图1所示。

图1 传统模型对两种不同产权效率的比较

图1中,当自然资源以私有产权的形式配置时,资源所有者的劳动力投入量为L[,1],这时其租金达到最大化,租金收入为三角形B(WXY)所围的面积;当自然资源以公有产权的形式配置时,租金的存在将吸引更多的劳动力投入到该项资源中,由于超过点X以后劳动力的边际产品价值VMP低于其边际成本W,从而导致租金耗散,耗散的水平为三角形A(XZT)所围的面积;只要A小于B,剩余的租金就会吸引新的投入,直至达到点Z;此时劳动力的投入量为L[,2],A=B,该项资源的租金将全部耗尽。(注:思拉恩·埃格特森,1990:《新制度经济学》(中译本),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76~79页。)

1970年,张五常在戈登的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了上述均衡的调整过程:第一个进入的企业F[,1]不断扩大劳动力的投入以便从公有资源中获取最大租金,直至边际产品价值VMP等于其边际成本W;第二个进入的企业F[,2]也通过VMP等于W的作法,最大限度地获取它在其余租金中的份额;但当第二个企业进入时,由于VMP向左移动使第一个企业必须重新调整其投入和产出水平;这样,F[,1]和F[,2]将在新的条件下分享租金,但租金之和却小于只有F[,1]时的水平;在公有产权下,这种竞相进入会不断持续,虽然每一个企业都依据VMP来作出自己的决策,但最终结果却使均衡停留在VAP与W的交点即上图Z和L[,2]的水平上,从而导致自然资源租金的耗尽。由此,张五常得出结论,以公有产权的形式配置资源是无效率的,除非私人产权的交易费用(如果定私人产权的成本等)大于自然资源能够提供的租金。(注:张五常,1970,The Structure ofa Contract and the Theory of a Non-exclusive Resource,Journalof Law and Economics,13(April):49~70;或张五常:《和约结构和非专有资源理论》,《经济解释》,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第81~109页。)

二、对传统模型的重新认识

从以上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戈登—张五常”模型有赖于几个预设前提:1.假定社会处于充分就业状态,因而所有劳动力的机会成本都等于即定的工资水平W;2.假定劳动力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劳动力价格或机会成本不随需求增加而增加,因而工资率W是一条水平直线(如图1所示);3.假定产品市场是完全竞争的,产品价格P等于其边际收益MR,因而劳动力的边际产品价值VMP(P·MP)等于其边际产品收益MMP(MR·MP)。(注:对“戈登—张五常”模型预设前提的推论是根据最基本的微观经济学理论作出的,可参见任何一本微观经济学教材,比如高鸿业主编的《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中国经济出版社1996年版,第276~33页。)显然,“戈登—张五常”模型只有在这些前提成立时才能严格成立。但正如我们以下分析所表明的,当这3个条件中任何一个不成立时,公有产权在配置资源时比私有产权缺乏效率的结论都是不严格的。

首先,我们分析存在着社会失业时的情况。(注:严格地讲,这种情况也只有在劳动力市场不完全的情况下,比如说存在着工资刚性或最低工资管制的情况下,其逻辑才严密。)仍以图1为例,由于存在着劳动力剩余,因而L[,2]-L[,1]的劳动力如果不被投入使用,则这部分劳动力的机会成本和产出将是0。当劳动力投入量为L[,2]时,资源所有者的租金虽然会有所减少,减少的水平为三角形B(WXY)所围的面积;但劳动者的整体收入却会增加,增加的水平是四边形XZL[,2]L[,1]所围成的面积;由于A等于B,因而从社会角度看,公有产权与私有产权效率的高低取决于四边形XZL[,2]L[,1]和三角形A的大小,也即取决于三角形XFL[,1]和TFL[,2]的大小。由此,我们可以说,只要界定私有产权的交易费用大于XFL[,1]-TFL[,2],公有产权就比私有产权更有效率。如果进一步分析还可发现,XFL[,1]-TFL[,2]的值取决于工资率W的高低,如果W足够高的,即便交易费用为0,也可能公有产权更有效率。(注:当然,做出这一结论的前提是两种产权的生产函数不发生变化,而公有产权往往会因为缺乏激励使生产函数向左偏离。但这是另一个层面的问题,因为我们的分析是针对“戈登—张五常”模型而言的,而“戈登—张五常”模型并非从生产函数偏离的角度、而是从租金耗尽的角度来证明公有产权无效的。在新制度经济学中,租金耗尽是公有产权最本质的、甚至是无法修补的缺陷。)

其次,我们分析劳动力市场处于不完全竞争时的情形。在这种情况下,随着劳动力投入的增加,劳动力的边际成本是不断上升的,因此我们会有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W曲线,如图2所示。

图2 劳动力市场不完全竞争时两种产权效率的比较

图2中,私有产权下劳动力的投入量为L[,1],社会总剩余为三角形WXF所围的面积,其中劳动者剩余为CXW,所有者剩余(租金)为CXF;公有产权下劳动力的投入量为L[,2],其中劳动者剩余为三角形DEW所围的面积,梯形DZXC为劳动者剩余较私有产权下增加的部分,如果此时租金仍然全部耗尽,(注:在这里我们仍然采用戈登和张五常的假设,即如果公共资源仍有租金存在,则将引起新的竞争,直至所有租金全部耗尽。)则三角形DZF为公有产权下租金损失的部分;所以,两种产权的效率就将取决于ZEX和DZF的大小。微观经济学告诉我们,Z是DE的中点,FDZ-ZXE=DFK=EXG(其中DK平行于工资率W),因此,在公有产权下,从整个社会看,租金并不会全部耗尽,而是其中的一大部分(CXDE=DKXC)转换成了生产者剩余,其中的一小部分(FKD)被耗散了。此时,只要一个较小的界定私有产权的交易成本(大FKD),就会导致公有产权比私有产权更有效率。在图中我们还能发现,当其他条件不变时,DFK(EXG)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曲线W和VMP的斜率,即劳动力市场的垄断程度和生产函数的产出弹性。

第三,我们分析产品市场也处于不完全竞争时的情况。如果产品市场存在着某种垄断力量,私有产权下劳动力的投入量由工资率W和边际产品收益MMP(MR·MP)的交点决定,公有产权下劳动力的投入量由工资率W和平均产品价值VAP(P·AP)的交点决定,社会最优劳动力的投入量则由工资率W和边际产品价值VMP(P·MP)的交点决定。(注:社会总剩余最大化即Max:U(Q)-TC,其一阶条件为MC=U′(Q)·f′(L),即W=P·MP。参见哈尔·瓦里安:《微观经济学(高级教程)》,经济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因此,私有产权和公有产权都会偏离社会最优劳动力投入量。由于MMP小于VMP,私有产权会导致劳动力投入量的不足;而VAP大于VMP,公有产权则会导致劳动力的过度投入。如图3所示。

图3 产品市场不完全竞争时两种产权的效率比较

上图中,L[,2]为社会最优劳动力投入量。如果以此作为参照,当L[,1]L[,2]大于L[,2]L[,3]时,私有产权偏离社会最优劳动力投入量的程度超过公有产权,因此公有产权的效率将高于私有产权;反之,则私有产权的效率将高于公有产权。(注:严格地说,此处以劳动力偏离最优水平的大小来衡量两种效率的高低,其结论是不确切的,真正的判断标准应以社会总剩余为准,但这里由于篇幅的限制,仅分析到此。)在图中我们还能发现,当其他条件不变时,不同产权的效率比较主要取决于产品市场的垄断程度。产品市场的垄断程度越高,MMP的斜率就越大;而MMP的斜率越大,L[,1]偏离L[,2]的程度就越大,从而私有产权造成的效率损失较之公有产权就越多。这一结论在劳动力市场处于完全竞争,即上图W为一条水平直线时,仍然成立。

三、简短的结论

1.“戈登—张五常”模型关于公有产权缺乏资源配置效率的结论是有条件的,当存在社会失业或垄断因素时,这一结论不具有必然性;2.在存在着社会失业的情况下,公有产权虽然会导致租金耗散,但劳动力的收入水平会增加,在不考虑分配效应和交易费用的条件下,两种产权效率的高低由工资曲线W的高低决定;3.在劳动力市场处于垄断状态时,从社会角度看,公有产权下的租金并不会全部耗尽,而是其中大部分转移为生产者剩余,小部分耗尽,耗散的程度取决于,劳动力市场的垄断程度和生产函数的产出弹性,其结果是,一个较小的私有产权的界定成本都会使私有产权无效;4.在产品市场存在着垄断因素时,公有产权和私有产权都会偏离社会最优投入水平,社会净福利的损失将取决于产品市场的垄断程度,垄断越强,私有产权所造成的效率损失越大,公有产权在效率上的优势就越明显。

因此,我们没有理由认为,与私有产权相比,公有产权在资源配置方面一定是无效的。一般情况下,私有产权的高效性主要表现为所有者剩余(租金)的最大化,但它往往会侵蚀资源的其他剩余,比如劳动者剩余或消费者剩余。

标签:;  ;  ;  ;  

对公有产权经济效率的再认识_张五常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