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言归纳的功能_联想论文

再论语言诱导功能,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论语论文,诱导论文,功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语言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方式的符号实体系统。作为符号,它一头联系着它所指称的具体内容;一面又以其独立的实体形式存在着,介入人们的生活。在“人──语言──事物(内容)”这三位一体中,“语言”的存在价值就在于诱导“人”通过其符号实体联想到它所称代的“事物(内容)”:口语以其声音形式,书面语则以其文字形式来完成其各自的诱导功能,实现其存在价值。

笔者在《浅谈语言诱导功能》①中,从阅读的角度,以《浮生六记》为论例,分析了词、语句、段落、篇章的诱导功能,作出了富有心理学意义的动态、辨证的解释,指出它发挥作用因人而异的相对性。本文题为“再论”,其主要内容是:(一)以《楚辞·九歌·湘夫人》“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的诱导功能为例,进一步探求它在文学欣赏与文学研究上的价值;(二)初论语言诱导功能的诱导顺序与诱导量;(三)由语言诱导功能揭示语言拜物教的实质。

先把“沅有芷兮,澧有兰”(记为A [,1])抽出单独玩味。王注:“言沅水之中有盛茂之芷,澧水之内位有芬芳之兰,异于众草以兴湘夫人(笔者按:应为湘君)美好亦异于众人也。”因此,湘夫人一提起沅芷、澧兰就情不自禁地想起芷般芳香、兰样高贵的湘君。这种以“兰”、“芷”比兴所欢,诱导着读者径直联想到《楚辞·九歌·少司命》:“秋兰兮青青,绿叶兮紫茎;满堂兮美人,忽独与予兮目成。”(A[,2])。同类的表达诱导读者还联想《信天游》“五谷里的田苗子唯有高梁高,一十三省的女儿家唯有兰花花好。”(A[,3])。《阿诗玛》:“千万朵山茶,你是最美的一朵;千万个撒尼族姑娘,你是最好的一个。”(A[,4])、湖南民歌《采槟榔》:“高高的树上结槟榔,谁先爬上谁先尝。少年郎呀采槟榔,小妹妹提篮抬头望,低头又想呀,他又美,他又壮,谁能比他强?赶忙来叫声呀我的榔(郎)呀。高山青呀,流水长……。”(A[,5])、……(A[,N])

再把“思公子兮未敢言”(也记为A[,1])抽出玩味。蒋注说:“言神之无定在也,……思而不敢言,几绝望矣。”其中“未敢言”诱导读者径直联想到,《续齐谐记·青溪小姑歌》:“日暮风吹,叶落归枝;丹心寸意,愁君未知。”(A[,2])“思公子兮未敢言”、白话译为“我思念你啊不敢开言”②,这便诱导;读者联想到苏北里下河民歌:“九九那个艳阳天,十八岁的哥哥怀念那个小英莲,风向不顺车难转,决心没有下呀,怎么开言?(A[,3])、苏联伊萨可夫斯基《红莓花儿开》:“野外小河边,红莓花儿开;有一个少年真叫我心爱,没有勇气怎么对他表白,满怀的心腹话儿没法讲出来。”(A[,4])、国内当代流行歌曲《知道不知道》:“山清水秀太阳高,好呀好风眺,小小船儿撑过来,一路呀摇又摇,为了那心上人,起呀么起大早,也不管路遥遥,情愿多辛劳;山清水秀太阳高,好呀么好风眺,三步两脚跑呀跑,快赶到那土地庙,我情愿陪着他,陪呀陪到老,除了他,我都不要,他知道不知道?”(A[,5])、……(A[,N])。

把“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记为A[,1])再合起来整体欣赏。它又会诱导读者联想到《说苑·善说篇》译引《越人之歌》:“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A[,2])《汉武帝故事》载《秋风辞》:“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A[,3])苏轼《前赤璧赋》:“桂棹兮兰浆,击空明兮,泝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A[,4]),乃至陕西民歌《信天游》:“前沟里的糜子,后沟里谷:哪达儿想你哪达儿哭”(A[,5])……(A[,N])

可见,语言诱导功能在文学欣赏中是有积极作用的。它诱导着读者超越时空的限制,实现对古今中外,相同或相似的语言艺术作品的联想,从而扩大阅读欣赏的对象与范围,使得阅读印象增深加厚,并最终使读者获得更多、更美、更坚实的艺术享受。近几年,民歌联唱,流行歌曲联唱、电影、电视剧主题联奏等割裂词曲(可以统称为音乐语言)拼合荟萃方式的艺术作品的普遍兴起与深受欢迎,与此恐怕也不无关系。在文学研究上,语言诱导功能使得文学古今中外的比较研究,具体到版本考证、一种描写手法的产生、发展与创新,乃至文学风格的传承与流变等研究最终成为可能。我们可以说,诱导功能作用发挥得越好,研究者的比较研究也就会越广泛、越深厚,越有生机。专攻楚辞与民俗神文化的萧兵教授就曾由上引“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的句法推论到:它很可能就略采了“沅有芷兮,澧有兰;公思子兮未敢言。”同时,他还由汉乐府杂曲《悲歌》:“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联想到苏北里下河民歌“风向不顺车难转,决心没有下呀,怎么开言?”③并进行饶有趣味的欣赏研究。事实上,翻阅任何一本比较文学论集,都能找到支持这一观点的论例。

语言诱导功能靠读者的阅读思维活动变为现实。这是由上例分析带来的另一结论,只是问题在于,读者由A[,1]被诱导到A[,2]A[,3]A[,4]……A[,N],这之间诱导联想是不是有序的?换一个读者,其中A[,2]会不会变成A[,3]A[,4]或其它?再者,诱导联想究竟能诱导到多少个相同或相似的语言作品,即诱导量有多大?是有定的,还是无定的?

原苏联当代心理学家哥洛万和斯塔林斯提议对语义联想关系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任何两个词语(概念)均可经四、五个阶段建立起联想关系。如“木质”同“皮球”,“天空”同“茶”,都是离得很远的概念,但只要经过四步中间联想(每个联想都是很自然的)就可以从“木质”联想到“皮球”,从“天空”联想到“茶”:④

木质──树林─田野──足球场──足球

天空──土地──水──喝──茶

就是说,不相同的语词,靠相关义的诱导作用,心理学的研究已证明是可以联想到一起的。相关义的诱导量(拟称“相关诱导量”?)是有定的,为四、五步联想阶段,可以表示为:A-E :A-B ,B-C ,C-D ,D-E 。而这里所论述的语言诱导功能与之有别,它诱导的是相同相似的,可大致称为同类诱导联想。同类中有n 个个体,它就有可能实现n个诱导量(拟称:同类诱导量An”)。其间有正比关系,无限定关系。之所以说“有可能”,是因为笔者同时还认为语言同类诱导功能发挥作用受着三方面因素的制约:(1)同类语言作品实体有多少;(2)阅读者知道多少;(3)在诱导联想过程中,被诱导者的思维状态是不是最佳的。有了这三方面因素的介入,对本节开头的问题的回答就出现下面情况:

第一、诱导联想的顺序,在固定的时间里,对于具体确定的人来讲是有序的,必然是下列三种情形的一种:

但如果不是具体确定的人,或虽是具体确定的人而不是在固定的时间内,那由于第(2)、(3)因素的制约,就会出现同类诱导无序的情况:对甲来讲,他可能会由A[,1]想到A[,2];由A[,2]想到A[,3],由A[,3]想到A[,4],由A[,4]想到……A[,n](如①,可称线性联想);对乙来讲,就有可能由A[,1]想到A[,2]后,再由A[,1]与A[,2]一起想到A[,3],再由A[,1]、A[,2]、A[,3]想到A[,4],依此下去,直到A[,N](如②,这可称复合联想);对丙来讲,有可能由A[,1]想到A[,2],由A[,2]想到A[,3],再由A[,2]、A[,1]、A[,3]、A[,4]一起想到A[,n],形成“线性”与“复合”交替综合的情况(如③,称为综合联想)。可是,如果其中任何一人,若不在同一时间内被诱导,那又会出现与前次联想顺序不同的情况(但超不出上述三种情况)。

第二,同类诱导量从理论上讲该是有定的,因为同类型语言作品客观上是个定量。但实际上,由于第(2)、(3)因素的介入,这个“量”就因人、因时而异,形成《浅论》提及的“相对性”。要想完成对所有同类型语言作品的联想,除了要熟悉这些作品外,思维状态也必须工作正常。因此语言诱导论特别强调(语言诱导的实际则时刻表现着)人们阅读积累的增加、文化修养的提高与思维优良品质的培养。

把语言当作符号实体系统,在“人──语言──事物(内容)”这三位一体中研究语言,得出的语言诱导功能论比“语言是义流思想的工具”之“工具”论和“语言是传递信息的符号”之“传递”论都要更客观实际。“工具”说有悖于“语言无优劣”:既然是工具,那怎能没个优劣好坏?“传递”说似有夸大语言功能而忽略这三位一体中“人”的作用之嫌。夸大语言作为符号实体的功能,必然使得这三位一体中“人”、“语言”、“事物”间的关系失去平衡。三者关系,单以词语论,可以简示为:

人─词<文字形式词音形式=词形─指称的事物、

内容=词义

“词形”(或称词符、词)与“词义”间本无必然联系。荀子说“名无固宜,约之以命谓之宜,异于约谓之不宜。”⑤马克思说:“物的名称,对于物的性质,全然是外在的。我知道这个人名叫哲科布,我依然不知道他是怎样的一个人。”⑥其间的关系至多不过是偶然后的约定俗成。这里“词形”的功能就在于它之于“人”对于“词义”的诱导联想。割去诱导联想关系,就有可能忽略“词形”与“词义”间的偶然联系,甚至把二者混同。语言拜物教⑦就多少存在这方面的问题。其实质乃是对语言诱导功能的异化。书面语(文字)的物神化为“符”,口头语(言语)的物神化为“咒”,“符咒”这一语言实体异化成了“神”就可“收拾”妖魔鬼怪、“整治”人了。《西游记》时常见有这样的描写:要消灭对手,只要举起自己的法宝(葫芦或袋子),念念有词,一呼对手名字,就可把对手装进去,消灭了。这有似念咒。而用符,《红楼梦》第二十五回写道:赵姨娘恨贾宝玉与王熙凤,便叫马道婆它把俩的名字写在纸上,天天用针刺这两个姓名,俩人便被整治了。这类描写,中外文学作品屡见不鲜,过去马路边的电线杆上常见到这们的无头揭贴:天皇皇,地皇皇,吾家有个哭儿郎;四方君子念三遍,吾儿一夜睡到大天光。很显然它也把语言(揭贴)神化了,异化了“语言”(揭贴文学)之于“人”(君子)对“事物内容”(小孩夜哭)的诱导联想关系。

不过,也正因为语言存在诱导功能,语言对于人,有时也会产生一定的积极效应。当某人处于逆境,甚而至于绝境时,人们往往用言语劝导他“往好处想”,“车到山前必有路”之类。一旦他真的念念不忘“好”字。他也就会真的意外地摆脱逆境。这实质是“好”的语言诱导出了他对人生的新祈望、愿望、希望,而这些,重新调整其精神状态,作用其生理机制,从而产生了意外效应。日常生活中,人们喜用一些委婉语词⑧来交际,实质也是把本不便或不好讲出的话,用委婉的语言说出来,从而委婉地诱导听者进行委婉的联想,以取得优雅、良好的言谈效果。语言要文明,要美化,也是同样的道理。

注释:

①拙文载《湖湘论坛》1990年第2期,又见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1990年第6期。拙文获淮阴社会科学第二届学术成果奖。

②参见刘毓庆《古朴的文学》北方文艺出版社1988年2月版第211页。

③参见萧兵《中文自修、研究方法、技术简介》一文,打印本。

④转引自《安徽师大学报》87年3期第96页。

⑤《荀子·正名篇》

⑥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3年版第89-90页。

⑦语言拜物教其他例子参见陈原《语言与社会生活》三联书店1980年4月版第35-45页,《社会语言学》学林出版社1983年9月版第325-336页、第339-341页

⑧委婉语词例分别《社会语言学》学林出版社1983年9月版第77-88页、第336-339、341-350页。

标签:;  ;  ;  ;  

论语言归纳的功能_联想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