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乳腺癌术后乳房缺失的心理调查论文_宋成英,太荣芬

关于乳腺癌术后乳房缺失的心理调查论文_宋成英,太荣芬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 650000

【摘 要】目的:分析了解和探索乳腺癌患者面对术后乳房缺失时的真实心理感受。方法:对十名乳腺癌术后乳房缺失的患者进行深入访谈记录并进行分析。结果:术后乳房缺失患者会发生自我形象概念的紊乱,有强烈的不确定感,焦虑悲观情绪剧烈及社会适应能力的改变。结论:术后乳房缺失患者需要社会广泛持续的支持与理解。

【关键词】乳腺癌乳房切除术、调查、临床护理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占全身各种恶性肿瘤的7%—10%.近年来发病率逐年上升并趋于年轻化,成为导致妇女死亡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1]手术是治疗乳腺癌的主要手段,而乳腺癌改良根治切除术是最常用的术式.[2] 但患者在术后的康复期问题,例如身体的缺陷、身体状况、患者的工作、家庭等方面的变化,使患者产生焦虑、悲观情绪,生活质量和疾病康复进程的下降。[3]本调查旨在通过深入交流会谈详细描述乳房缺失患者的心理,为今后的临床护理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并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本调查采用取样法,选取2016年2月-2016年5月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肿瘤外科的10例乳腺癌术后乳房缺失的患者,年龄24-66岁,平均年龄(40±3.6岁),均为女性.调查均为已知乳腺癌诊断,神志清,记忆能力正常;有完整的表达能力并且自愿配合并参与此次调查.手术方式为乳腺癌改良根治切术6例,占60%;乳腺癌根治术2例,占20%;全乳房切除术1例,占10%,保留乳房乳腺癌切除术1例,占10%.

1.2调查方法

在患者病房,少数在家中,氛围轻松。通过采取与患者交谈的方法获取受调查者的真实心理感受,并以文字形式记录.然后通过分析总结出乳腺癌患者术后的真实心理感受。我通常问的第一个问题是:患者在术后面临乳房缺失是的真实感受.患者可以广泛的来回答这个问题,而后又问到具体的.我对被调查的每位患者都会进行1-2次的访谈,在交谈过程中我严密观察她们的一举一动甚至表情,并及时记录.

2、结果

2.1、悲观情绪

在此次调查中,约80%的患者都存在悲观情绪,她们表示:术后乳房缺失造成身体缺陷还不是最大的隐患,而术后的生活`工作质量才是引起她们悲观情绪的根源。一位患者表示“虽然我现在身体已经基本康复,但好像夫妻间的正常性生活都无法得到满足”也有患者表示“虽然术后已经恢复了工作,也佩带了假文胸,但总感觉同事们看待自己的眼神变了。”正因为种种的经历,使患者在术前术后都产生了悲观情绪。

自我概念的改变

2.2、失去女性外表特征(自我形象的紊乱)

绝大部分患者在术前经历了诊断位“癌”的打击后,术后恢复期担心自己外表的改变。几乎所有的调查者都表示:切除乳房意味着将失去部分女性特征,根治性手术虽然解决了疾病本身,但又给心理带来了另一种负担。有的患者在术后变得很敏感,例如别人在提到“身材”二字的时候,她就会认为别人在讽刺嘲笑她。还有的患者害怕到公共场所,她总担心别人会看出她佩带了假性文胸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自尊的下降

有部分患者表示“她们术后都不敢出门,不敢再去工作,她们认为和其他人相比她们无任何优势可言,别人条件再差,至少她们有完整的身体,是健全的,而她们是残缺的,对于未来的日子一点信心也没有。”还有患者表示“术后她们不敢再照镜子,每次看见自己的胸部平平坦坦的,还有蚯蚓一样的伤口,开过刀的手不敢用力,平时能做的家务都做不了,还有什么用”这些都表明了患者的自尊再下降。

2.4、强迫的敏感性增高

乳腺癌患者在经历了痛苦的心理挣扎之后,往往更加注重自己的身体,每天都会很注意自己的身体,甚至有强迫的敏感性。每天都会有意无意的触摸剩下的一侧乳房,经常会摸到很多肿块(乳腺小叶)都会很担心的跑去看医生。经过了一次磨难已经让她们的心灵变得很脆弱。

2.5社会适应能力的改变

通过访谈,我了解到大部分患者都变得怯懦,不只是对生命的畏惧,而事对社交的胆怯,她们总会看到别人怜悯怪异的眼神,久而久之变习惯了一个人的交流,从而害怕与人交往。

3、讨论

3.1情绪的改变

在调查中大部分的都感到焦虑`悲观。位自己的预后`外形。对于这部分患者来说,应该稳定她们的情绪,让其家属做好动员工作,从而在某种意义上减轻她们焦虑的情绪,也可以用一些做得好的榜样来勉励她们。

3.2自我概念的改变[4]

自我概念对个人的心理及行为其着重要的调控作用。在本次调查中,大部分的患者因为乳房缺失而感到忧郁悲哀,从而导致自我认知的下降。对于这部分患者来说,她们对自己的身体需要重新认识,对别人的反应也需要重新评价。而且她们必须适应与接受这些改变以符合其形象,才能达到自我认知。

3.3不确定感

疾病的不确定感是指缺乏确定与疾病有关事物的能力,这种不确定的感受在一些不能被准确地分类或解释或者结果不能被完全预料到的现象或疾病中出现。在本调查中,大部分被调查这均表达出不能预测治疗后的效果和未来的生活,从而产生强烈的不确定感。对于这部分患者,应提供和解答与疾病治疗和康复有关的信息,给以情感的支持,使患者能预测将要发生的事物,可帮助她们明确疾病的发展,清晰治疗进程,以降低疾病的不确定感。

3.4社会适应能力的改变

社会适应能力包括社交能力和利用社会支持系统应付紧张的能力等。每个人的社会适应能力不尽相同。在被调查这的绝大部分患者中,因为术后乳房缺失导致不敢或不愿与他人沟通交流,害怕社会交往,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她们自卑无助的感觉。[5]对于这些患者我们除了提供医疗帮助,更要给与情绪支持,增强患者对自我的评价度以不断提高社会适应能力。通过积极的沟通和交流,一方面能使患者倾泻烦恼和苦闷,一方面也可以指导患者寻求有效的社会支持,从而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4、小结

通过对10例乳房缺失患者的深入交谈,从而了解乳腺癌患者面对术后乳房缺失时的真实心理感受。它为我们的今后临床护理工作改进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宋玉莲,张克明.乳腺癌术后乳房缺失患者的心理护理进展[J].医疗装备 ,2015,28(2):125-126.

[2]郑黎明,索秀平.乳腺癌术后乳房缺失的心理护理干预[J].中国保健营养月刊 ,2013,23(7):1845-1846.

[3]谢思红.乳腺癌术后乳房缺失对病人身心的影响及护理对策[J].全科护理 ,2014,12(4):351-352.

[4]黄维明,郑婉婷,莫锦萍等.乳腺癌患者术后心理社会适应水平及影响因素分析[J].天津护理 ,2016,24(2):97-99.

论文作者:宋成英,太荣芬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6月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9

标签:;  ;  ;  ;  ;  ;  ;  ;  

关于乳腺癌术后乳房缺失的心理调查论文_宋成英,太荣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