粪和尿常规检验标本不合格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论文_胡淑娟

胡淑娟

(宣城市人民医院检验科 安徽宣城 242000)

【摘要】目的:对粪和尿常规检验标本不合格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间不合格粪便标本、尿液标本各110份、130份进行统计处理。结果:经统计发现,尿液常规样本不合格中样本量不足与样本污染比例偏高,分别为40.00%、39.23%;粪便常规样本不合格中样本量不足比例最高为82.73%。结论:在粪便与尿液常规检验样本方面,应重视标本量与标本污染检查,提高检验样本合格率。

【关键词】不合格因素;尿液常规;粪便常规

【中图分类号】R44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31-0345-02

检验标本是由工作人员从病人或者动植物等方面采集而成的样本,对最终检验结果具有重要影响。从2003年3月份开始,国际标准化组织便对医学能力专用与实验室质量提出相关要求,明确临床医学研究方面必须加强检验室质量管理控制。在标本采集方面,可能会因为操作失误或者收集量不足等因素影响而出现不合格标本,导致最终检验结果准确性受到影响。尿液检验与粪便检验是临床常见检验项目,在送检期间可能会存在不合格标本。基于此,本文主要选取本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间不合格粪便标本、尿液标本各110份、130份进行统计处理,总结不合格因素,提出具体处理措施,具体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间不合格粪便标本、尿液标本各110份、130份。住院患者中粪便样本与尿液样本各100份、102份,门诊患者中粪便样本与尿液样本各10份、28份。

1.2 方法

在不合格检验样本判断方面,本研究主要以《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为参考,对尿液、粪便样本不合格情况进行统计处理,总结样本不合格类型,包括超时送检、样本量不足、标识错误与样本污染等。在检验样本不合格情况统计方面,必须对样本外观、样本信息与样本性状等进行审核、复核,确保统计结果准确无误[1-2]。

1.3 观察指标

对粪便与尿液常规检验样本中不合格情况进行观察统计。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所有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用%表示。

2.结果

经统计发现,尿液常规样本不合格中样本量不足与样本污染比例偏高,分别为40.00%、39.23%;粪便常规样本不合格中样本量不足比例最高为82.73%。见表。

3.讨论

3.1 分析检验标本不合格因素

从粪和尿常规检验标本不合格分类统计中可以看出,样本量不足与样本污染是主要因素,标识错误与超时送检是次要因素,在不合格检验标本中所占比例偏低。在样本采集过程中,可能会因为护士采集方式不到位或者样本需求量不了解等因素而导致样本量不足。比如在粪便样本采集过程中,护士可能会存在随意取样行为,导致最终样本量不足。在尿液样本采集过程中,女性患者检验标本污染概率相对偏高。这是因为女性经血和阴道分泌物可能会混入到尿液中,导致尿液检验标本受到污染。在粪便与尿液常规样本标本中,可能会因为超时送检或者标识错误而导致标本不合格。其中超时送检是指样本送检不及时,导致检验标本检测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变质,从而影响到最终检验结果。标识错误则是指送检样本中存在错误标签现象,导致最终检验结果出现较大差异问题[3]。当粪尿常规检验标本出现不合格现象时,便会影响到临床医师疾病诊断,从而延误患者临床治疗。

3.2 控制不合格检验标本对策

从粪尿常规检验样本量不足现象来看,护士检验知识相对匮乏,在样本采集过程中容易忽略相关标本取样注意事项,导致最终采集样本量与检验要求存在差距。因此,护士长必须加强护士检验知识培训工作,明确要求护士在粪尿常规检验标本采集过程中必须提前注意相应采集事项,比如药物、饮食与休息等。在粪尿样本采集过程中,护士需要指导患者检验科容器正确使用方法,统一样本采集量,避免采集中出现样本量不足现象。针对尿液常规检验中存在的样本污染问题,必须加强女性患者尿常规标本采集过程控制。首先,样本采集时间必须避开女性患者经期,然后要求女性患者尿液采集前清理外阴,防止尿液样本中混合阴道分泌物或者经血[4]。在样本采集结束后,需要填写好检验申请单,填写内容必须完整,在2h内将采集样本送到检验科检验。检验科需要安排专人进行送检样本核对、签收,对样本标签、样本量或者样本容器等进行审核,并将不合格样本退回,保障送检样本合格。

粪尿常规检验是临床疾病诊治中的一部分,相应检验设备逐渐升级,检验质量控制要求越来越高。在粪尿常规检验中,必须加强检验结果影响因素控制,确保临床检验质量。在分尿常规检验标本中,很多不合格样本和护士样本采集、处理工作等存在密切关系。因此,在在粪尿常规检验标本不合格控制方面,必须重点关注护士工作情况,加强护士采集过程控制,采集标本审核、送检控制等。为提高护士样本采集质量,降低不合格标本发生率,检验科必须对分尿常规检验标本采集标准与操作流程进行制定,明确护士在采集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样本采集流程执行工作,通过相应管理机制促进护士采集标准化管理。

综上可知,在粪尿常规检验标本中,样本量不足与样本污染是导致标本不合格主要因素,必须加强标本采集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

[1]葛雪微,王青云,兰梅,等.分析尿常规、粪便常规检验标本不合格的相关因素并探讨相应对策[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7.37(8):348-349.

[2]李金涛.临床诊断中导致粪尿常规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及对策[J].世界临床医学》,2017.11(11):229+232.

[3]王洪燕.临床上粪、尿常规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及改进策略[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59):11788-11789.

[4]黄书林.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质量控制对策研究[J].饮食保健.2017.4(22):325-326.

论文作者:胡淑娟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4

标签:;  ;  ;  ;  ;  ;  ;  ;  

粪和尿常规检验标本不合格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论文_胡淑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