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的结合_教育论文

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的结合_教育论文

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社会实践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140—0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 —1287(2000)02—0113—03

江泽民总书记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强调:“我们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为人民服务,坚持教育与社会相结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努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其中的坚持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突出了知识经济时代社会主义现代教育的重要特征,明确了实现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指出了社会主义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 社会实践的重要意义

社会实践是一个富有非常广泛而深刻涵义的概念。就其根本性质来说,社会实践主要是指人类社会为生存和发展所进行的最基本的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全部活动的核心。坚持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表明了教育对社会实践的依赖关系,显示了社会实践的重要意义。认识社会实践的意义是坚持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客观要求,也是办好教育的普遍规律。社会实践是人类的发展地,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社会实践——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劳动创造了人本身”。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是一部社会实践的历史。社会实践是人类智慧的源泉,“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社会实践是财富的源泉,“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教育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起源于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并以不同的水平和方式与社会实践结合,为社会实践服务,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实践活动的发展而不断发展。认识和理解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必须认识社会实践的意义。

首先,社会实践是人类的发展地。人类,不可能脱离开社会实践这个母体到其它别的什么“环境”或以其它别的方式进行培养和教育。就是说,人类必须在社会实践中得到培养、教育、成长、发展。我们无法设想一个非社会实践的环境能够育人,使人发展。人类社会的发展史证明了社会实践是人的发展唯一不可摆脱的条件。同时,培养人的活动——教育也产生于社会实践。因此,我们必须遵从在社会实践中育人这个客观事实。脱离开社会实践去培养人,去办教育就违背了客观规律,是注定要失败的。社会实践的育人功能是不言自明的。因此,我们必须“坚持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这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特征。

其次,社会实践是人类智慧的源泉。智慧的物质器官是人的大脑,大脑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这早已被达尔文的进化论和人类发展史所证明。智慧的内容来自于客观世界。可以说,智慧是客观世界的事物作用于人脑的产物。客观事物为什么一定要作用于人的大脑呢?因为我们人类必须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社会实践活动,这就必然要作用于客观事物,因此,社会实践是客观事物作用于人类大脑的根本途径。人类智慧产生于社会实践,发展于社会实践。正如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中所阐述的那样,“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通过实践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社会实践是人类智慧的源泉,要求我们必须坚持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这就为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必须肩负起科学研究的重任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教育不承担科学研究的基本任务,就只具有传播知识的功能而不具有发展知识的功能,这是不符合现代教育发展要求的。教育部门聚集了大量的优秀人才和先进的仪器设备,具备科学研究的绝对优势。同时社会发展也赋予现代教育必须承担科学研究的重要使命,这是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从教育内部分析,教学和科研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才有活力,因此,进行科学研究又是教育自身的主观要求。所以,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是坚持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基本要求和具体体现。

再次,社会实践是人类财富的源泉。社会实践为人的发展提供各种财富。人类社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是人类通过社会实践创造的。过去,我们对社会实践创造物质财富认识较深入,而对社会实践创造精神财富理解不深刻。或者说,以往我们只把物质财富的创造过程叫做社会实践,而没有把精神财富的创造过程也叫做社会实践。我们必须深入理解社会实践的涵义。社会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因此,人类要发展就必须重视社会实践,当然,教育要发展也必须重视社会实践,这是坚持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内在要求。

二 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基本要求

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坚持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必然要求教育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经济建设是现今社会实践的基本内容和核心要素。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是我们国家的根本任务,是全党、全军、全国人民的中心工作。教育为经济建设服务,只有通过坚持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才能够实现。坚持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就必然要求教育发展同经济发展相适应。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来说,教育发展不适应于国民经济发展,就阻碍社会的顺利发展。教育与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并服务于国民经济发展,是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也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首先,教育结构必须同国民经济结构相适应。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就业结构以及人才培养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必然发生不断的变化,这就要求不断地调整教育结构,使之适应经济结构的变化。经济发展必然要不断地开拓新的生产领域。比如,我们要开发海洋,要向太空进军,要进一步高效率地挖掘地下宝藏,这就要求教育调整传统的专业设置,设立相应的院校和专业,培养专门人才。社会进步,经济发展要求我们进一步探索生命的奥秘,探索新的能源科学,新的材料科学。这就要求教育的发展要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及时培养出高、精、尖的专门人才,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经济发展要求改变传统产业的旧模式,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向管理要效益,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必须抛弃只重视工业,忽视金融、财政、经营、管理、咨询、服务等旧的专业设置模式,加速教育结构调整。

其次,教育方法手段必须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经济发展水平要在教育上及时体现,最重要的就是教育的仪器、设备和与这相应的方法手段。先进的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如果不能及时地在教育发展中表现出来,进步的经济基础就失去了对教育的决定、制约和保证作用,也就不会有与先进的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教育发展水平,这种经济迟早要退变为落后的经济。所以,经济发展高水平、高速度的国家和地区必须以较大的教育投资来保证教育事业的高速发展,促进良性循环。教育投资属于基础性投资,教育投资是今天的消费,明天的生产,发展教育是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教育发展必须同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本身也要求经济发展必须最大限度地满足和保证教育的发展,教育与国民经济之间的关系绝不是单向的。教育仪器设备及相应的方法手段是一定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志。这如同生产力既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又是社会发展的标志一样,教育既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力,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标志。未来社会的人才,在他们接受教育时接触、使用了当今社会最先进的仪器设备,他们就提早进入社会经济活动,就首先抓住了社会经济发展的脉博,这本身就是最好的社会实践。否则,将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形成差距,不能尽快地为社会经济发展贡献力量。教育必须有先进的仪器设备,必须用最先进的方法手段实施教育,否则,谈不上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当今社会已经进入电子计算机时代,倘若我们的教育还仅仅使用着“算盘子”这类旧“仪器”,那么,我们的教育怎么可能培养出适应经济发展的人才,教育同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又从何谈起呢?!

第三,教育内容必须反映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坚持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表现在教育内容上就要及时反映或体现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水平。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不能只是形式上的结合,而没有内容上的结合。形式上的结合是要有的,但内容上的结合更重要,更有意义。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教育,必须突出教育内容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真正结合。这就要求教育内容必须及时地反映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表现科学技术发展的最高水平,在知识经济社会中的现代教育尤为重要。坚持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必须从教育内容入手。教育内容与社会实践的紧密结合是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内在凝固力。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客观上要求教育内容既表现社会实践的过程,又反映社会实践的成果。知识经济时代的社会实践过程的每一步骤和环节都必须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指导;知识经济时代的社会实践的成果又正是人类智慧的结晶——现代科学技术的充分表现。所以,教育内容必须反映和表现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水平,这是坚持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客观要求。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了高等教育的教学、科研和校办经济一体化的任务,这就为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沿着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发展指出了最明确的发展方向。学校必须是既出人才又出成果的地方,是人类智慧最集中的地方。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全面深入地理解和认识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意义。只有这样,才能自觉地贯彻江总书记提出的教育方针,落实全教会精神,实现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完成社会赋予学校的历史责任。科学研究既是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又是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的结果。学校既应该以科学研究的过程育人,又必须以科学研究的成果育人;既应该是先进科学技术、工艺的试验场,又必须是先进科学技术、工艺的效率场,真正起到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的作用。

收稿日期:1999—10—25

标签:;  ;  ;  ;  ;  ;  

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的结合_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