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加环素对鲍曼溶血不动杆菌治疗分析论文_梅鸿,杨静

(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 贵州遵义 563000)

摘要:目的:探讨替加环素在鲍曼溶血不动杆菌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医院诊治的80例鲍曼溶血不动杆菌感染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将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方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头孢哌酮舒巴坦加依替米星治疗,实验组采用替加环素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白细胞及降钙素原水平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白细胞及降钙素原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38/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26/40)(P<0.05);实验组细菌清除率为90%(36/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5(25/40)(P<0.05)。结论:鲍曼溶血不动杆菌感染患者采用替加环素治疗效果理想,能改善炎症反应,提高病原清除率,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替加环素;鲍曼溶血不动杆菌;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 R969.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鲍曼溶血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Ab)是临床上常见的致病菌,它属于是一种革兰阴性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人体皮肤表面,患者感染后主要以肺部感染为主,如果不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治疗将会引起衰竭衰竭等。常规药物主要以光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以及糖皮质激素为主,这种药物虽然能改善患者症状,但是长期疗效欠佳,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近年来,替加环素在鲍曼溶血不动杆菌中得到应用,且效果理想,它对于临床大多数的病原菌均表现出极强的抑菌活性[1]。为了探讨替加环素在鲍曼溶血不动杆菌中的临床治疗效果。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医院诊治的80例鲍曼溶血不动杆菌感染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医院诊治的80例鲍曼溶血不动杆菌感染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将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方法分为两组。实验组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19.4-83.6)岁,平均(56.3±2.9)岁。对照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20.3-84.3)岁,平均(55.7±2.3)岁。患者中,32例重型颅脑损伤,24例脑出血,20例脑梗死,4例其他。入选患者均定期行病原菌和药敏试验检测。患者及家属对手术治疗方案、护理方法等知情同意,且自愿签知情同意书,患者性别等临床资料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头孢哌酮舒巴坦加依替米星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症状、病史等静脉滴注3g头孢哌酮舒巴坦(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20598)混合200mg依替米星(无锡山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1422),每天2次,连续服用7天(1个疗程)[2]。

实验组采用替加环素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症状、病史等静脉滴注100mg替加环素(江苏豪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23394),使用12h后药物剂量降低一半,每天2次,连续服用7天(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1.3.1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白细胞及降钙素原水平;(2)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有效率和病原菌清除率。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软件处理搜集的数据,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采用n(%)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采用(均数±方差)表示,P<0.05表示存在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白细胞及降钙素原水平比较

本研究中,两组患者治疗前白细胞及降钙素原水平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白细胞及降钙素原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注:*P<0.05表示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表示和治疗前相比差异显著。

2.2 两组患者临床有效率及细菌清除率比较

本研究中,实验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38/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26/40)(P<0.05);实验组细菌清除率为90%(36/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5(25/40)(P<0.05)。

3.讨论

鲍曼溶血不动杆菌是临床上常见的致病菌,属于常见的机会性感染致病菌之一,容易引起泌尿系统、呼吸系统以及腹膜炎等部位感染。患者发病后病情变化较快,如果发病早期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将会威胁患者生命。近年来,替加环素在鲍曼溶血不动杆菌感染患者中得到应用,且效果理想[3]。该药物是美国2005年批准的新一代四环素类药物,该药物对于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药物又称之为甘氨酰环素,患者用药后药物具有光谱抗菌性,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症状,促进炎症的早期消失,提高病原菌清除率。研究表明:替加环素与其他四环素类抗生素并不会出现交叉过敏现象,且药物价格相对廉价,适合基层医院推广应用。而对于单一采用替加环素治疗效果不理想的鲍曼溶血不动杆菌感染患者则可以联合其他抗菌药物,发挥不同药物优势,促进患者恢复[4]。

综上所述,鲍曼溶血不动杆菌感染患者采用替加环素治疗效果理想,能改善炎症反应,提高病原清除率,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佰义,何礼贤,胡必杰,等 . 中国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诊治与防控专家共识[J].中国医药科学,2012,2(8):3-8.

[2]温隽珉,吴劲松.40株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替加环素药敏分析[J].吉林医学,2013,34(15):2918-2920.

[3]褚少朋,曹金德,徐耀忠,等.替加环素与米诺环素对多药耐药及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5):3344-3346.

[4]韩锐,马吉,贾立华,等.替加环素治疗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1例病例分析[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2,28(10):785,792.

收稿日期:2015-10-09

论文作者:梅鸿,杨静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文摘》2015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4/26

标签:;  ;  ;  ;  ;  ;  ;  ;  

替加环素对鲍曼溶血不动杆菌治疗分析论文_梅鸿,杨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