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原理在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_心理学论文

心理学原理在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_心理学论文

心理学原理在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政治课论文,心理学论文,原理论文,教学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将心理学原理应用于政治课教学有利于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有利于密切师生关系,树立教师威信;有利于教学相长,提高教学质量。

一、政治课教学离不开心理学

心理学作为一门教育的基础理论,其原理广泛适用于教育的各个方面,对各门学科的教学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政治课教学也不例外有赖于心理学的指导。

大家知道,政治课的主要任务是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教育。它有目的、有计划地教育引导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为学生树立无产阶级的人生观世界观打下理论基础。但任务的确定和任务的实施是两回事。怎样才能做到让政治教育“入耳、入脑、入心”呢?怎样让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都能听懂和爱听政治课呢?这里就有一个研究受教育者学习规律的问题,有一个研究中学生心理活动特征的问题。我国心理学工作者曾对部份中学生进行过调查,把学生对各个学科的兴趣及其原因作了统计分析。当调查学生“最喜欢”的原因时,学生回答“老师讲得好”的占最大比例(占34.2%);当调查“最不喜欢”的原因时,主要原因是“老师讲得不好”(占23.3%)。如果每个政治教师都能了解学生的心理和评价标准,他将清楚地看到自己的讲课水平多么重要,他也将深刻地意识到作为政治教师将政治理论同教学艺术相结合是多么必要。

教育是生产人才的特殊产业,其特殊在于主体是人而不是物。传统的政治课教学的一大失误恰恰就在这里,“满堂灌”、“填鸭式”,强迫学生死记硬背,搞题海战术等等,无不表现出对学生作为人的漠视。中学生接受教育,既有生理特点,又有作为人的心理特点,特别是有中学阶段的年龄特点,只有承认和掌握了这些特点,才能为科学地实施教育提供方法上的保证。从理论上讲,人的行为总是与人内在的心理活动相联系的,是辩证地统一在一起的。心理学强调,行为是人内在心理活动的直接表现。它很明显要受个人心理活动的调节和支配。依据这些原理,不难看出由于种种心理压力而寻短见的青少年的悲剧,以及心理测查出的相当一部份青少年存在种种心理障碍的情况,无不反映出“心病”的存在。在帮助学生形成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方面,政治教师责无旁贷。政治教师只有掌握了青少年的心理特点,才可能做到教学前心中有学生,才能在心理学原理指导下产生种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这样的政治教学才是有的放矢,针对性强,才真正是对“人”的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政治教师的经验与心理学原理

实践是理论的源泉。虽然经验不等于理论,但理论是在经验的基础上的擢升。有过政治教学经历的教师多少都有一些经验,特别是广大中老年教师,在教书育人上自有丰富的经验和办法。细究起来,这里面就包含有不少心理学原理的内核。比如,当一位政治教师信步走上讲台,面对一个刚开始的新班时,经验会告诉他,这节课十分重要,应当尽力上好。这种感觉是对的,它包含了心理学上“首因效应”原理,但只有经验的提示是够的,经验毕竟是不全面、不深刻的。一个人只有在完全了解其“所以然”后他才可能全身心地投入,从而自觉做好那件事。“首因效应”原理从理论上揭示了自身的重要性:它具有“先入为主”的性质,给人以深刻持久的印象。但是心理学同时指出,伴随时间的推移,“首因效应”的影响会逐步下降,最后将由“近因效应”来替代。这些原理启示人们,要搞好政治课教学,并在政治课教学中获得学生的尊敬,从而树立自己的威信,仅靠第一印象是远远不够的,应当持续不断地努力,才能最终使得学生心悦诚服。

心理学认为,人的表现是写在外表上的心理符号。人的语言、举止、表情、眼神甚至发型服饰等等无不是心理特征的折射。经验丰富的政治教师很善于观察学生,一但抓准学生在某种环境下的特殊心理,就可以从容不迫地采取主动姿态,化解矛盾,解决问题。有位政治教师上课改进普通话。他从学生那窃笑的眼神和表情中弄懂了学生当时的心态,便不慌不忙地举出一个事先准备好的重要事例来讲解课文中的理论。他绘声绘色讲述将学生紧紧地吸引住了,学生居然“忘”掉了老师那不规范的语音形式,渐渐地习惯了。在心理学理论中就专门论述了人的“注意中心”与“注意边沿”的关系。当刺激的兴奋点强烈地集中于人的“注意中心”时,“注意边沿”就会出现模糊以至被人“遗忘”掉,对于一个谙熟心理学注意原理的政治教师,一定会注意创造很多具体方法来维持或转移学生的注意力的。

心理学研究人的个性心理特征,指出课堂上出现个别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思想开小差,甚至上课违反纪律搞小动作等都是有可能的。在此情况下,有的老师斥责、批评,有的老师好言劝说,但收效都不一定好,甚至有时还可能激起学生的“情绪逆反”心理。心理学鼓励人们多采用“暗示”的方法。“暗示”容易收到好的效果,因为它是在无对抗条件下,运用语言、动作、表情等对他人心理活动和行为发生的影响。心理学专家的研究表明:人们大都存在一种自尊和自主的心理倾向。因此,采取以维护对象自尊为前提的暗示往往比直接的命令、指示和劝说的作用大。有的政治教师讲课正讲得精采,忽然发现学生中有人窃窃私议。政治教师往往采取停止讲课,用片刻的静场来提醒。经验告诉他,这样做比正面制止好些。学生往往会自动安静下来。甚至很多人讲话也会因此平息下来。其实这种静场就是在传递一种批评劝告的暗示。如果这位教师深谙心理学上“暗示”的妙用,他一定会做得更好。

心理学还特别注意研究人的气质类型特点。气质是人们心理行为的动态特征,主要指人的神经系统对外界信号刺激的反射情况,包括人的情绪体验和语言动作的快慢强弱等等。心理学理论概括了气质的四种基本类型,即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和抑郁质等。政治教师要做学生的思想工作,不根据学生气质特点来引导是难以奏效的。对胆汁质的学生教育要从细,诱导要耐心;对粘液质的学生则应开门见山,一针见血。那种不分对象千篇一律的说服方式,以自己情绪好恶任意处置的作法没有不遭失败的。至少会在相当程度上影响思想教育的说服力和渗透度。

此外,了解中学生的“从众心理”及其行为也是很重要的。“从众”俗称“随大流”,是指个人容易在多数人的舆论和行动的影响下,主动选择和大多数人保持一致的态度和行为。这是人们普遍存在的一种心态。政治教师可以根据这种心理活动的特征和规律,积极配合班主任老师抓好班风建设,鼓励干部、团员起好模范带头作用,树正气,灭歪风,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有时经验也会启示政治教师这么做,但理论的启示毕竟能帮助政治教师把事情做得更好。

三、自觉学习和应用心理学将成为政治教师的新时尚

主动求学心理学理论的政治教师越来越多,边学边用的也不乏其人。有的政治教师甚至还总结出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例如有位政治教师专门研究了“思维定势”与政治课教学的正反影响关系。思维定势作为一种利用过去已有的经验,按固定的思路去思考和分析问题的既定心理倾向。它对学生的政治知识的学习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这位老师研究认为,假如学生能灵活地运用思维定势规律,可以将新学到的政治知识尽快转化到已有的知识体系上,形成内在的联结,从而实现知识的正向迁移。但是,当某些解题条件变化了,思维定势也常常诱导学生去依样画葫芦,妨碍创造性思维的发挥,从而导致知识的负向迁移。因此他得出结论,政治练习一定要强化逆向思维的训练,才能克服学生思维定势的单向性;还建议重视学生发散思维的训练,以克服学生思维功能的单一性。这位教师按照自己的设想去积极实践,收到了比较明显的效果。

还有位政治教师在指导学生复习政治迎接高考时,发现学生普遍存在情绪紧张、焦虑、急躁的倾向。他认为这些心理障碍是十分有害的。在同班主任研究后,提出给学生松“包袱”,积极进行心理调适。他们的做法很符合心理学“希望效应”。当老师们用各种各样的“希望”去勉慰学生时,学生们得到及时的心理疏导,不安的心理趋于平衡,为学好这门课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心理学原理还有利于教师的自我心理调节。有一次,我受邀请去上公开课。我心理压力很大,因为是借班上课,学生都不认识,指定的教学内容又非教学重难点,不容易激起听课的兴趣,听课的老师经验都很丰富。而我只是一个不出名的年轻教师。我用心理学上的动机、能力、情绪、意志等原理主动来调节自己心理,从而坚定了自己的信心。并精心设计,刻意创新,积极作好准备。正式登场后,我不断地给自己鼓劲,按照自己的设计,认真上课,取得较好效果。我总结这次跨区交流上的公开课,第一条体会便是调节心理和情绪,这对我上好这次公开课十分重要。

心理学的使用价值是客观存在的。现在,重视心理学的学习已成为广大政治教师的共识,很多人开始自觉进修或自学心理学理论。我认为这是很有远见的。邓小平同志倡导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不少人因此重视教育硬件设施现代化,其实,现代化的教育思想、观念、理论包括用心理学理论来指导教学也是非常重要的。对于肩负跨世纪教学使命的中青年政治教师来说,尤其应该把掌握和熟练运用心理学各项原理视作政治教师的基本功。那种满足于已有的经验而裹足不前的经验主义是不可取的。经验只有当它被理性的思辨升华至理论的高度才是深刻的、牢靠的、最有效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每个有经验的政治教师都不妨来学学心理学。

标签:;  ;  ;  

心理学原理在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_心理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