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幽门螺杆菌个体化治疗的效果观察论文_张永欢,王春莹,赵朋莉

(兵器工业卫生研究所 陕西 西安 710065)

【摘要】目的:探索抗幽门螺杆菌个体化治疗的价值。方法:将2016年9月—2017年10月就诊于我院消化内科门诊,并愿意接受研究的HP感染者3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240例(根据HP感染量,采用动态四联疗法治疗)和对照组120例(采用固定四联疗法,严格执行国际HP感染共识一律采用四联疗法治疗两周),对两组HP根除率、副作用发生率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根治率(95.8%)高于对照组(76.7%)(P<0.05)。研究组药物副作用发生率(10.0%)低于对照组(35.8%)(P<0.05)。结论:根据幽门螺杆菌感染量不同采用不同的治疗周期,其根治率增高,且副作用发生率明显降低。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四联疗法;根治率

【中图分类号】R5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12-0117-01

幽门螺杆菌感染(Helicobacter pylori,HP)是人体内一种常见的慢性感染,在慢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上皮内瘤变-胃癌的演变进展中,HP感染起着先导作用。HP感染率与胃癌发生率呈正相关[1]。京都全球共识指出:幽门螺杆菌胃炎是一种感染性疾病;建议治疗所有HP感染者,除非存在抗衡因素[2]。因此,寻找一个经济、高效、副作用少的方法治疗HP,提高HP根除率具有深远的临床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9月—2017年10月就诊于我院消化内科门诊,愿意接受研究的HP感染患者共360例。纳入研究的360患者中,对照组120例,其中男性65例,女性55例,年龄30~70岁。研究组240例,其中男性132例,女性108例,年龄35~68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

纳入标准:经C13或C14呼气实验证实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符合幽门螺杆菌感染根除治疗指征。排除标准: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者;严重代谢性疾病及药物过敏史患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未按标准完成疗程及随诊失败者。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固定四联疗法。严格执行国际HP根除共识,无论HP感染量的多少,一律采用一线四联方案治疗2周,完成疗程后暂不复查HP,至停药1月后复查HP。若阴性为根治,阳性为未根治。

研究组:采用动态四联疗法。具体方法是:同样使用上述四联疗法,HP感染量+—++的患者治疗1周,对HP感染量+++—++++的患者治疗2周,均于疗程结束后即复查HP,若转阴,停药1月后再次复查HP。若仍未转阴,但HP感染量较前明显减少,提示治疗有效,则延长1周疗程,停药1月后再次复查HP;若未转阴,且HP感染量较前无下降或有升高趋势,提示对该疗法耐药可能,及时更换其它四联方案治疗,停药1月后再次复查HP。若阴性为根治,阳性为未根治。

1.3 观察指标

不良反应:与所用药物已知的不良反应有关;在服药后出现,停药后消失,再次服药后出现;对应主要不良反应为口苦、恶心、头晕、头痛、皮疹、腹泻、便秘、舌头麻木、味觉减退、失眠等。

根治判定标准:治疗后及停药一月后空腹复查C13或C14呼气实验,阴性表示幽门螺杆菌感染根除成功。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4.0对数据进行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组的HP根治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见表1。且药物副作用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见表2。

3.讨论

我国各地自然人群中HP感染率明显高于发达国家[3],这可能与从古至今我国均为礼仪大国、聚餐等群体活动增加HP感染机会相关。同时我国也是抗生素高耐药群体,往往又限制了HP根治的疗效。

基于HP与胃癌发生正相关性,根除HP的获益风险远远大于其负面效应[4-5]。因此,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以提高根治率、减少抗生素耐药是我们探索的源动力,同时也是预防幽门螺杆菌产生耐药的关键。

在这个研究中,我们根据HP感染量采用不同治疗时间,且治疗后及时复查。对于部分治疗疗效不理想的患者,及时发现,并调整治疗方案,不仅最终取得了较好治疗效果,而且能降低经济费用、减少抗生素应用时间进而降低耐药率发生。鉴于此我们得出,依据患者HP感染量的不同而采取不同治疗疗程的个体化治疗方案。但因我们样本量有限,后续临床上是否应用仍需要多中心、大标本研究予以支持。

【参考文献】

[1] Correa P.Human gastric carcinogenesis:a multistep and multifactorial process-fist American Cancer Society award lecture on cancer epidemiology and prevention[J].Cancer Res,1992,52(24):6735-6740.

[2] Sugano K,Tack J,Kuipers EJ,et al.Kyoto global consensus report on Helicobacter pylori gastritis[J].Gut,2015,64(9):1353-1367.

[3]张万岱,胡伏莲,萧树东,等.中国自然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0,15(5):265-270.

[4] Graham DY.Helicobacter pylori update:gastric cancer,reliable therapy and possible benefits [J].Gastroenterology,2015,148(4):719-u307.

[5] Malfertheiner P,Megraud F,o Morain CA,et al.Management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the Maastricht V/Florence Consensus Report[J].Gut,2016,66(1):6-30.

论文作者:张永欢,王春莹,赵朋莉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9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4

标签:;  ;  ;  ;  ;  ;  ;  ;  

抗幽门螺杆菌个体化治疗的效果观察论文_张永欢,王春莹,赵朋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