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供求与中国产业资产运营_银行论文

资本供求与中国产业资产运营_银行论文

中国工业的资金供需和资产营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供需论文,中国论文,资产论文,资金论文,工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资金是经济循环的“血液”,它的“多”与“少”,不仅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对整个国民经济的成长、通货膨胀压力的大小都有直接的关系。资产营运是对资产配置结果的运用,资产配置合理,资产营运效率就高,反之,则低。资产规模是一种潜在的生产能力,如何把潜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取决于对各类资产的有效利用程度。因此,资产营运效率既与资产配置结构密切相关,又反映了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有鉴于此,我们主要分析工业资金供需和工业资产营运这两个主要问题。

资金供需:是总量不足?还是使用不当?

近四年来,为了抑制通货膨胀,国家采取了适度从紧宏观调控政策。从实施结果看,1995年物价涨幅与经济增长呈现双回落态势,经济发展趋向平衡,实现了宏观调控的预定目标。在这种背景下,针对部分企业经营困难的情况,有些人把这归昝于资金短缺。资金是否短缺?首先应分析资金供应量。那么,用什么标准来衡量资金投放的多与少呢?我们认为,应以其是否大体能够满足经济正常发展的需要作为评判的基本尺度。就工业来讲,一般情况下,流动资金需求量的增加,主要受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满足工业生产实际规模扩大,即生产产品实物量的增长所需要增加流动资金的部分,包括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用于储备、生产、库存等各环节资金占用的增加,以及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需的结算资金的增加,这些资金的占用和使用都应随生产规模的扩大相应增加。二是满足因物价上涨造成的同等实物量产品生产所需的资金增加部分。按现行价格计算的工业总产值的增长中,既包括了工业产品实物量增长部分,也包含了物价的上涨因素。因此可以认为,在正常情况下,工业流动资金的增长大体相当于现价工业总产值的增长,就可以基本上维持工业经济的正常发展,就不应出现流动资金全面紧张的局面。

由于在国家每年流动资金信贷规模中,大部分给了国有企业,因此我们首先分析近四年的国有企业资金增加情况。1992~1995年,国有工业流动资产年平均增长21.3%,同期现价工业总产值平均增长20.3%,资金的增长与现价产值增长的弹性系数为1.05。这表明国家用于国有企业的资金投入从总体上是可以满足生产发展需要的。同期全国乡及乡以上工业流动资产平均增长27.9%,现价工业总产值平均增长30.6%,增长的弹性系数为0.91。流动资金的增长幅度低于生产的增长幅度。

需要指出的是,在分析资金问题时,我们可能忽略了另一方面的问题。这就仅用国家银行的贷款数量来表明国家对企业资金的投入情况,已不能完全反映企业获得资金的真实情况。因为企业特别是非国有企业获得资金的渠道已不仅是银行贷款一条。目前,能够增加企业资金总量的资金供应渠道至少有以下六个:

1.金融机构对企业的各项贷款。目前仅指人民币贷款。1995年新增人民币各项贷款9339.8亿元,比上年增长29.4%。全部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的增幅高于当期全国现价工业总产值增幅5.4个百分点。

2.企业获取外汇资金。外汇是企业在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贷款之外的一条重要资金来源。一是1995年出口的高速增长,使企业通过结汇、售汇获得了较多的资金。二是实际利用外资的增长缓解了企业的资金的压力,1995年实际利用外资金额达到481.3亿美元, 比上年同期增加49亿美元,其中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利用金额375.2亿美元, 比同期增长11.1%。当年实际利用外资折人民币3994.6亿元。三是国家银行对企业的外汇贷款有较大的增长。1995年国家对企业外汇贷款和外汇委托贷款两项合计增加100多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多增40亿美元左右。 这相当于对企业多增约330亿元的人民币贷款。上述三项合计, 企业从外汇(含外资)渠道所获得的新增资金折人民币超过7000亿元。

3.银行承兑汇票。银行承兑汇票的转让流通,以银行信用为后盾,由银行承担信用风险,企业可直接实现交易,这无异于增加了对企业的资金投入。1995年, 仅工商银行承兑汇票就达334 亿元, 比上年增加250多亿元。

4.金融机构的帐外帐。这是指金融机构经批准或为避让某些管制,在正规核算的帐务体系之外对企业发放贷款和投资。这无疑为企业提供了大量的资金。

5.非规范发展的财政信用。主要是指各级财政部门用预算内的部分资金和预算外资金,无序地向企业发放贷款,用于企业的生产经营周转和技术改造等。据调查,近几年这类财政信用规模呈快速增长趋势。

6.企业欠税欠息。这相当于财政和银行相应增加了对企业资金的投入。1995年,企业累计欠交工商税收比上年末增加100多亿元。 拖欠银行贷款利息也大幅度增加,据统计,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通银行共被企业拖欠利息比上年末增加约200亿元左右。

以上这些正规和非正规的资金供给中,主要还是金融机构的贷款,但其他资金供给近年来发展迅猛,不可忽视。从反映社会资金供给情况的综合指标来看,广义货币供应量M2的增幅仍在高位上运行,1995年,M2在上年34%的高增长基础上,又增长30%,远远高于工业生产增长的幅度。

以上情况说明,当前资金供给的总量不能说少,因此,必须从资金的使用情况入手。回答这一问题,首先应当承认,企业资金是紧张的。从宏观上看,造成工业资金紧张的原因有:

1.外资涌入过猛,配套人民币严重短缺,加剧了国内资金紧张。据以往的经验,每吸引1美元外资,需国内配套人民币8至15元左右,才能形成生产能力。以1994年为例,该年全国外商直接投资375.21亿美元,按1美元需10元人民币配套计算,需要国内配套人民币3752亿元。 当年国家银行的新增贷款是7790.5亿元,即外商直接投资所需配套人民币占新增贷款的48.16%。当年工业生产企业新增的贷款只有1580.1亿元, 而国家银行从未将配套人民币资金的需求纳入规划,面对如此大量的配套人民币资金,地方和企业是难以落实的。由于配套人民币难以落实,不仅影响了三资企业的投产开工率及经营效益,而且远比国有企业灵活的外商投资企业,一旦加入角逐有限资金贷款的行列,会千方百计地获取资金,这包括高利率集资和擅自办理外汇抵押人民币贷款等,势必挤占部分内资企业的流动资金,影响整个工业经济的效益。

2.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建设项目超概算、资金缺口严重且到位不及时,特别是地方自筹资金不到位。在国民经济高速增长期,有的地方靠拖欠上项目,建设项目超概算和资金安排不落实的情况非常严重,致使在建规模偏大。1996年,全社会在建总规模达56000亿元, 剩余工作量在28000亿元以上;主要行业的272个基建大中型项目资金缺口近500亿元。

3.除了基建占压资金等因素外,非现金支付工具不发达也是造成我国工业企业资金紧张的一个重要因素。

从现实情况分析,资金紧张这一矛盾的主要方面还是资金的使用与占用不合理以及资金分布的不均衡。从工业企业领域来看,资金使用与占用不合理大致有以下五个方面:

1.投资短缺挪用一块。据有关方面测算,由于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有缺口,有大约15%的流动资金被挪用于固定资产投资。截止1995年11月末,国家银行、信用社用于工业短期贷款的流动资金余额为10593 亿元,据此可测算约有1500多亿元的工业流动资金被挪用。

2.企业亏损吃掉一块。近几年来,工业企业亏损越来越严重,亏损额逐年上升, 1992 年到1995 年的四年中, 工业企业累计亏损额约为2600亿元。这笔巨额亏空的大部分无论是冲销企业自有流动资金或资本金,还是挂帐,都占用着企业的资金,已经不可能再参与周转。

3.坏帐呆帐吞蚀一块。一些企业由于长期亏损,资不抵债,无力归还债务,造成国家或供货企业的资金回收无望,形成了呆帐死帐。据有关部门估计,目前待核销的坏帐呆帐累计约有4000亿元。

4.债务拖欠拖死一块。1995 年末, 工业企业应收帐款净额已高达8050亿元,仅当年新形成的拖欠就有1700多亿元。

5.产品积压占用一块。1995 年末, 工业企业产成品资金占用额为4598亿元,比年初增加850多亿元, 按照产品资金占用的相对合理水平测算, 目前产成品资金占用中, 约有20 %左右属于超正常水平, 达900亿元以上。

此外,企业资金分布不合理是导致资金紧张的另一重要原因。据银行方面统计,1995年前10个月,企业活期存款增势减弱,比上年同期少增加429亿元,而企业定期存款却增长迅猛,比上年同期多增474亿元,增长88.5%。这反映了当前企业资金大量增加与流动性下降并存的深刻矛盾。从统计调查分析看,工业生产企业的资金分布状况大体是:产销对路、效益较好的工业企业资金循环周转相对较为顺畅,银行也愿意贷款支持,资金较为宽裕。产品没有销路、效果差的工业企业资金周转不畅,银行严格控制对这些企业的贷款,资金较为紧张。也不否认部分产品有市场的企业受贷款规模的限制,生产受到一定影响。从企业类型看近两年国有大中型企业受益于国家的资金倾斜政策,资金较为充裕,而国有小型企业和非国有工业企业,资金较为紧张。从地区看,工业结构偏向轻型,并且新兴工业发展较快的地区,资金较为宽松,而工业结构偏向重型特别是老工业基地和军工企业比较集中的地区,资金较为紧张。生产下游产品的企业因市场较旺,资金较为宽松,而生产上游产品的企业因生产周期长、资金需求大、周转慢,拖欠又较为严重,资金较为紧张。因此,当前反映资金紧张主要是结构性的。

结合以上情况分析,我们认为,当前的工业流动资金紧张,有宏观从紧政策的影响,但更为突出的还在于资金的使用方面,投资挪用、企业间相互拖欠、产品积压、企业严重亏损等,是导致近一个时期以来工业流动资金紧张的主要原因。据测算,由于资金使用与占用不合理,目前工业流动资金周转速度与“七五”时期平均水平相比约低15%左右,也就是说,如果当前资金周转率能够达到“七五”水平,相对可节约资金占用约4800 多亿元。 1995 年, 全国工业企业流动资金周转次数为1.55次,如果周转次数提高0.1次,可节约资金1927亿元。不仅如此, 大量资金被占用或拖欠还使企业背上了沉重的利息负担。1995年全国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利息支出总额为1907亿元,比上年净增440多亿元,增长30.3%,利息支出额相当于全部盈利企业盈利额的74%左右。因此,解决当前资金紧张问题的立足点是改善工业资金占用结构,抑制和减少拖欠与积压,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把资金紧张的原因简单归结为资金投入不足,恐怕难以从根本上缓解这一矛盾,而且还会加大通货膨胀的压力。

资产营运:利用水平不高

资产营运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实现资本增值的过程。也是宏观资源配置与微观经营管理的综合反映。根据第三次工业普查资料,我们用资产周转速度和资产利用效率这两个指标来分析目前我国工业企业资产营运状况。资产周转速度反映资产的利用状况,资产利用效率则反映资产的利用结果,把二者结合起来分析,可以更准确、更全面地反映资产的营运状况。

第三次全国工业普查结果显示,1995年我国乡及乡以上工业企业(下同)总资产周转次数仅为0.67次,与1994年持平,比1993年下降0.1次;其中,固定资产周转次数为1.18次,比1994 年下降0.07 次, 比1993年下降0.3次;流动资产周转次数为1.58次,比1994年增加0.06 次,比1993年下降0.19次。由此可见,无论是总资产,还是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的利用水平都不高,并且呈不断下降的趋势。

资产的利用结果,就其本质而言也就是资产利用效率可以通过一系列财务盈利性指标来反映,其中资产利润率和资产利税率能够综合反应资产营运效率的高低,所以,本文主要用这两项指标来分析目前我国工业企业资产的利用结果。一般来说,资产利润率和资产利税率越大越好,因为这表明投入同样的资产能够取得更多的盈利,反之,则说明资产获利能力差。

1995年乡及乡以上工业企业总资产利润率只有2.06%,其中,固定资产利润率为3.63%,流动资产利润率为4.88%。1995年总资产利税率为6.37%,其中,固定资产利税率为11.23 %, 流动资产利税率为 15.08%。从变动趋势看, 各类资产利润率和利税率一致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总资产利润率由1993年的3.24%下降到1995年的2.06%,总资产利税率由7.92%下降到6.37%。从资产获利结构看,一般来说,固定资产的获利能力应高于流动资产,但从1993年到1995年我国工业企业资产获利结构看,呈现出流动资产获利能力高于固定资产的现象。 1995年固定资产利润率和固定资产利税率分别为3.63%和11.23 %,流动资产利润率和流动资产利税率分别为4.88%和15.08%, 这说明近几年我国工业资产获利结构处于不合理状态。

正如前文所述,资产营运是宏观资源配置与微观经营管理的综合反映,宏观资源配置合理与否,微观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高低都直接影响到资产营运的状况。所以我们不妨从这两方面来分析造成近几年我国工业资产营运效率不断下降的原因。

产业结构失衡、资源配置不合理对我国工业资产营运效率的影响。从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看,1993年资产总额为49525.1亿元, 1994年为64085.8亿元,1995年达79233.9亿元。但由于产业政策缺乏约束力,盲目、重复建设普遍存在,导致生产能力严重过剩,结果是投入多、产出少。据第三次工业普查对900 多种主要工业产品生产能力的分析,1995年全国有半数产品的生产能力利用率在60%以下,生产能力利用充分或比较充分,且产销衔接较好的产品仅占全部产品的6.3%; 生产能力利用不足或严重不足,甚至低于50%,且产销衔接较差的产品占42.7%。大量资产闲置直接影响了资产营运的效率。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财政、金融、税收、价格和流通体制等方面一系列改革举措的相继出台,企业不适应市场的变化,导致期间费用持续上升,成本不断增大,直接影响了企业资产的营运效率。期间费用上升。首先是管理费用和产品销售费用的增加。1995年乡及乡以上工业企业管理费用为4280.2亿元,比1994年上升了18.65 %, 比1993年上升了100.69%,1995 年管理费用相当于产品销售利润的56.92%;1995年产品销售费用为1499.4亿元比1994年上升了38.58%,比1993年上升了56.27%,1995年产品销售费用相当于产品销售利润的19.94 %,管理费用和产品销售费用的上升已成为影响企业资产营运效率降低的主要因素之一。其次是财务费用的增加。1995年乡及乡以上工业企业财务费用为2529.7亿元比1994年上升了36.70%,比1993 年上升了208.5%。1995年财务费用相当于产品销售利润的33.64%,其中利息支出为2229.76亿元,占产品销售利润的29.65%,占财务费用的88.14 %,财务费用中利息支出的大幅度上升是影响企业利润下降的另一主要因素。

生产成本的上升。近几年由于原材料涨价,使生产成本上升幅度较大。由于农副产品收购价格上升和水、电、煤、油、邮电及铁路运费提价,使企业的生产成本大幅度上升超过了企业消化的能力。由于企业产品出厂价没有同步增长,影响了企业资产周转和利用效率。

机制弊端和企业管理滞后,是造成企业资产营运效率下降的微观原因。从造成企业资产营运效率下降的微观原因来看,主要是由于企业在体制上存在弊端,特别是资产营运效率最低的国有企业,很多项目在开工上马之前,不作详细的市场调查,不经周密的科学论证,致使投产的产品大量积压,生产能力闲置,企业有限的资产不能进入生产领域,造成资产营运效率的下降。

企业现有的经营观念、管理方式与市场经济很不适应。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同市场是隔绝的,企业完全是政府的附属物。而近几年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逐步完善,企业必须面对市场,必须参与竞争,所以大多数的企业面对市场,都感到极不适应。企业存在管理混乱、各项制度松弛、浪费严重、不重视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工艺陈旧、产品质量低、缺乏市场竞争力。这不仅使企业目前的营运效率低下,同时也严重地影响了企业今后的发展。

标签:;  ;  ;  ;  ;  ;  ;  ;  ;  ;  

资本供求与中国产业资产运营_银行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