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综合体的防火与安全疏散设计研究论文_滕思思

建筑综合体的防火与安全疏散设计研究论文_滕思思

深圳市华蓝设计有限公司南宁分公司 530011

摘要:建筑综合体是当代城市建筑空间发展的必然趋势,但由于内部功能和空间复杂,一旦发生火灾疏散困难,容易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由此可知做好防火与安全疏散设计是预防建筑综合体火灾的关键一环。本文首先分析了建筑综合体的火灾特性,其次研究了影响建筑综合体中人员安全疏散的因素,最后提出了建筑综合体的防火与安全疏散设计方法。

关键词:建筑综合体;安全疏散;防火

前言

城市建筑综合体的发展不仅是城市发展的客观需求,还是国家和城市经济结构转型、社会结构调整、文化结构改善等一系列问题的主观需要。一方面,城市建筑综合体必将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建筑类型;另一方面,我国城市建筑综合体的建设有不少待深入研究的问题。因此,当下对建筑综合体的防火与安全疏散设计进行研究分析,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建筑综合体设计发展前景是有必要的。

1.建筑综合体火灾分析

1.1火势蔓延途径多,蔓延速度快

大型建筑综合体内部空间复杂,甚至有的内部还缺乏防火分隔,,发生火灾时,内部空间将形成强大的抽拔力,使热气流迅速上升,形成“烟囱效应”,成为火势纵向迅速蔓延的重要途径。为了保持室内空气具有一定的温湿度和清洁度,楼内设置的空调、通风管道纵横交叉,几乎延伸到建筑的各个角落,这给火灾的扩大蔓延埋下了隐患,一旦发生火灾,高温烟气进入空调通风管道,往往成为火势横向蔓延的重要渠道。

1.2疏散困难,易造成人员伤亡

建筑综合体层数多,功能复杂、空间丰富多变,其内人员大多相对集中在建筑的中、上部,一旦发生火灾,在“烟囱效应”的作用下,火势和烟雾向上蔓延扩散快,容易形成一个高温、有毒、浓烟、缺氧的火场环境,增加了人员疏散到地面或其他安全区域的时间和难度。并且空间元素的复杂多变,如果指示作用不够清晰,容易造成人员迷失,进而导致火灾时人们慌乱不知所措。

1.3功能复杂,火灾隐患多

一些综合性的建筑,功能复杂,用火、用电、用气、用油设备多,尤其是多产权的综合型建筑,消防主体责任不落实,消防意识淡薄,建筑内疏散通道阻塞不畅,安全出口锁闭,消防设施不能完好有效,消防车道被占用,没有统一的消防组织管理机构等,潜在火灾隐患诸多[1]。

2.影响建筑综合体安全疏散的因素

2.1疏散人员的心理与行动

1)冲向经常使用的出入口和楼梯,在逃避路上如遇烟火又会带着恐怖心情,寻求其他退路。

2)习惯于冲向明亮的方向和开阔空间,人们具有朝着光明处运动的习性,以明亮的方向为行动目标。如从房间内出来后走廊里充满了烟雾,这时如果一个方向黑暗,相反方向明亮的话,人们必然就向明亮方向冲去。

3)对烟火怀有恐惧心理,越慌乱越容易追随他人行动。对红色火焰怀有恐惧心理是人们的习性,一旦被烟火包围,则不知所措,因此,即使在安全之处,发现他人有行动,便马上追随。

2.2起火后烟气对人的威胁

建筑综合体起火后,烟气往往难以散去,导致火灾中烟气中毒事件经常发生所致。同时火灾时烟气较大;疏散人员的行动和能见距离受到很大影响,迷失方向以至无法采取疏散行动而被围困在建筑内[2]。

2.3建筑结构的倒塌

建筑构件耐火性能好,倒塌可能性就小,允许人员全部、安全地离开建筑物的疏散时间就越长。因此建筑综合体件的耐火极限也是影响安全疏散,决定允许疏散时间的重要因素。

3.建筑综合体综合安全疏散设计策略

3.1加强火灾预防措施

(1)做好建筑标识及分区设计

建筑综合体结构复杂,所以应在大楼各房间内以及各楼层醒目的地方贴出疏散路线图,以指导人们在火灾发生时安全疏散。建筑综合体功能复杂,因此还要做好合理的结构耐火能力设计;合理的防火、防烟分区设计;自动灭火系统和排烟设施设计等。此外还要提高业主消防意识,积极配合消防安全工作,共同降低生活环境的火灾隐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做好火灾救援

由于建筑综合体火灾危害性大于一般建筑,因此还要加强内部自救措施:①主要依靠内部安全管理和值班人员,同时应发挥内部其他工作人员的作用,特别是人员数量较多、规模较大的建筑内应有一支训练有素的专业义务消防队;②消防值班人员应该对地下建筑内的布局和主要通道非常熟悉,了解各消防设施的位置及使用方法;③制定不同火灾情况下的火灾确认、人员疏散和灭火救援的应急预案;④加强日常的消防演练,减少人们对地下火灾的恐惧心理,避免出现人流的混乱。

(3)防烟分区构造

在防烟分区内,利用挡烟设施把烟围住,同时打开防烟分区内的排烟口如采光窗、通风竖井、孔洞等进行排烟。其排烟量大于或等于防烟分区内同时产生的烟量;担负一个防烟分区的排烟风机,排烟量应不小于60/(h·);担负两个以上时,应不小于12 /(h·)[3]。

3.2安全疏散设计

(1)合适布置环形、双向走道或无尽端房间的走道

在建筑综合体设计中.应根据建筑物不同使用性质、采用结构类不同等因素,尽量布置环形走道、双向走道或无尽端房间的走道、“人”字型走道。这样布置垂直交通的优点.既方便平时使用,火灾时又能迅速地使人们安全疏散。

(2)合理设计疏散路线

在发生火灾,人们紧急疏散时,一个阶段比一个阶段安全性高,即人们从着火房间或部位,跑到公共走道,再由公共走道到达疏散楼梯间,然后转向室外或其他安全处所,如避难层(间),一步比一步安全,不会产生“逆流”情况,这样的疏散路线即为安全疏散路线。因此.在布置疏散路线时,既要力求简捷,便于寻找,辨认,不致因受某种阻碍反向而行,并要特别注意疏散楼梯布置的位置。

3.3消防电梯与疏散楼梯的设置

(1)消防电梯的设置

消防电梯宜设前室,前室应能防火防烟,为使平面紧凑,满足兼用时的日常使用,消防电梯和防烟楼梯可合用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宜靠外墙设置,在首层应设置直通室外的出口或由不小于30m的安全通道通向室外。并且消防电梯井须与其他竖井分开单独设置,不可将其他电缆设于梯井内。此外消防电梯井、机房与相邻其他电梯井、机房之间,用耐火极限不小于2h的隔墙隔开,隔墙上设甲级防火门。消防电梯的井底应设排水设施,排水井容量不应小于2.0,排水泵的排水量不应小于10L/s。

(2)疏散楼梯的布置

火灾时疏散楼梯是垂直安全疏散的主要工具。常用的疏散楼梯有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和室外疏散楼梯等。

对于封闭楼梯间,应设置在建筑外墙部位,并在外墙上又可开启的玻璃窗,以便楼梯间的自然通风和采光。如有条件还可把楼梯间适当加长,设置两道防火门而形成门斗,这样处理之后可以提高它的防护能力,并给疏散以回旋的余地。在建筑设计时,常把首层的封闭楼梯间敞开在大厅中。此时须对整个门厅作扩大的封闭处理,以乙级防火门或防火卷帘等将门厅与其他走道和房间等分隔开,门厅内应采用不燃化内装修。

防烟楼梯间可分为带开敞前室的防烟楼梯间和带封闭前室的防烟楼梯间。前者的布置形式可采用阳台作开敞前室,还可将楼梯和消防电梯间结合布置,形成一个良好的安全区;后者可布置在建筑物内部,如靠外墙时应有向外开启的窗户。

室外疏散楼梯的布置除了要符合相关要求外,还需注意平台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00h,一般应选用钢筋混凝土制作;而楼梯段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0.25h,则为采用钢材制作楼梯段和楼梯梁提供了机会。若选用钢材楼梯段和楼梯梁时应做好防火涂料或防火漆的处理。

4.结语

建筑能够发挥其正常的功能作用,除了合理的功能分区之外,还必须有合理的防火与安全疏散设计。特别是建筑综合体,功能多样,建筑内部空间较为复杂。更要做到功能分区合理,交通路线流畅,人员安全疏散快捷,管理方便.反映出一个建筑综合体的实用性和经济性,才能保障人们生命财产的安全性问题。

参考文献:

[1]黄镇梁,陈远博.超大规模商业建筑防火设计的研究和实践[J].建筑学报.2013(07).

[2]黄德祥,阳世群.建筑防火性能化评估设计若干问题的分析[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3(03).

[3]欧阳浩,钟绍华.浅析大型超市和室内市场的防火设计[J].攀枝花学院学报.2014(06).

作者简介:

滕思思(1986.5-),女,侗族,广西南宁人,助理建筑师,本科,从事建筑设计工作。

论文作者:滕思思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8

标签:;  ;  ;  ;  ;  ;  ;  ;  

建筑综合体的防火与安全疏散设计研究论文_滕思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