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建立骨科血栓病房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医学价值论文_丁芸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骨三科 150000

【摘要】目的:探究骨科病房建立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模式的医学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4月—2019年3月期间收治的80例骨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奇偶抽签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方案组)和观察组(常规治疗联合骨科血栓病房管理干预方案组),均4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深静脉栓塞发生情况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深静脉栓塞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50% vs 1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立骨科血栓病房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积极的作用,同时能提升患者住院期间的生活质量,有利于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

【关键词】:骨科血栓病房;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生活质量

在骨科患者中,深静脉血栓(DVT)较为常见[1],因其下肢活动能力受限,深静脉血管内血液处于异常凝结状态,静脉血液回流过程受阻,从而导致深静脉血栓的发生风险较高[2],严重的患者可致肺栓塞,进而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3]。深静脉血栓重在预防,为进一步探究骨科病房建立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模式的医学价值,特选取我院2018年4月—2019年3月收治的80例骨科患者进行本试验,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资料

本研究将2018年4月——2019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骨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奇偶分组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4O例。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脊柱骨折、髋部及骨盆骨折、股骨及胫腓骨骨折、髋关节置换术、膝关节置换术各7、8、9、5、1例,年龄35—65岁,平均年龄(46.15±3.42)岁;观察组男21例,女19例,脊柱骨折、髋部及骨盆骨折、股骨及胫腓骨骨折、髋关节置换术、膝关节置换术各6、7、7、8、2例,年龄36—66岁,平均年龄(44.37±3.96)岁。纳入标准:①35岁以上患者。②脊柱骨折、髋部及骨盆骨折、股骨及胫腓骨骨折、髋关节置换术、膝关节置换术患者。(3)患者依从性较好,能够顺利完成研究。排除标准:①存在语言沟通障碍和意识不清晰的患者。(2)伴有严重精神疾病患者。(3)确诊为下肢静脉血栓患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均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P>0.05。此外,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知晓本研究情况,自愿参加本试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方案对骨科卧床患者进行血栓预防干预。

1.2.2 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方案基础上联合骨科血栓病房管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①建立血栓病房,并成立血栓病房医护小组。医院VTE预防经验丰富的医师担任血栓病房医护小组组长,定期组织科室医护人员学习骨科病房深静脉血栓危险因素评估细则及干预措施,并进行考核,日常工作中加强血栓风险评估,对不同患者给予相应干预措施进行血栓预防,以降低血栓发生的风险。

②制定VTE预防干预管理流程图,规范预防措施及流程,根据评估结果分级预防。对于低风险患者(血栓评分<3分),规范下肢止血带的应用、术后抬高患肢、鼓励患者主动活动、尽早下床、术中和术后补液,多饮水,改善生活方式,如戒烟戒酒,控制血糖、血脂)进行干预管理;对于中风险患者(血栓评分为3-4 分),采用物理措施+基本措施(如逐级加压弹力袜、足底静脉泵)和/或药物措施(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口服利伐沙班等)进行干预管理;对于高风险患者(血栓评分≥5分),采用三措并下(本措施+物理措施+药物措施)进行干预管理。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深静脉栓塞发生情况及生活质量评分。深静脉栓塞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4]。 生活质量评分包括躯体健康、生理职能、社会功能及心理功能评分。

1.4 统计学

研究中数据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其中2组骨科患者的深静脉栓塞发生情况使用例(率)的形式表达,采用卡方检验,生活质量评分使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达,同时采用t值检验,结果显示为P<0.05时,说明2组骨科患者的上述指标的对比有统计学含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深静脉栓塞发生情况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1例骨科患者发生深静脉栓塞,发生率为2.50%,对照组6例患者发生深静脉栓塞,发生率为1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

观察组患者躯体健康、生理职能、社会功能及心理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深静脉血栓(DVT)在骨科患者中较为常见,是由于骨科患者因下肢活动能力受限,深静脉血管内血液处于异常凝结状态,静脉血液回流过程受阻所致。研究显示,术后及长期卧床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40%[5],深静脉血栓进展可导致肺栓塞,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国内外指南一致认为深静脉血栓重在预防[6]。本研究选取我院2018年4月—2019年3月期间收治的80例骨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采用常规治疗联合骨科血栓病房管理干预方案,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1例骨科患者发生深静脉栓塞,发生率为2.50%,对照组6例患者发生深静脉栓塞,发生率为1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躯体健康、生理职能、社会功能及心理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建立骨科血栓病房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积极的作用,同时能提升患者住院期间的生活质量,有利于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李培永,申东峰.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9,19(12):1999-2000.

[2]赵慧华,吴海芸.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分析及预防[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6(17):102+113.

[3]李佳,杨霏.系统功能训练对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4(17):157-158.

[4]薛爱喜,唐守信,张梦菲,司云鹏,刘昆,张家君,卢川.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超声表现与临床特征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9,17(03):314-316.

[5]王志猛,王彪,田野,路遥,马腾,李忠,张堃.脊柱损伤病人术前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分析[J].骨科,2019,10(03):193-197.

[6]金艳,张亚芳,武俊,彭楚冬雪.医护一体化模式在骨科防栓病房的效果[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8,39(09):145-148.

论文作者:丁芸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第0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1

标签:;  ;  ;  ;  ;  ;  ;  ;  

探究建立骨科血栓病房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医学价值论文_丁芸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