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段艺术素质测评体系的构建与实践论文_谭思顺,王太安,孙景荣

高中学段艺术素质测评体系的构建与实践论文_谭思顺,王太安,孙景荣

谭思顺 王太安 孙景荣 龙口第一中学 山东 烟台 265701

【摘要】学校美育是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学生艺术素养是学校美育的责任和使命,艺术素质测评是衡量、推动学校美育工作的重要手段。推进高中学段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工作,要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精神,强化艺术素质测评对于高中艺术教育的促进作用的重要意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美育,让学生具备掌握一二项艺术特长的能力,提高满足“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所必需的艺术审美素养。基于上级的精神要求,龙口第一中学坚持不断完善艺术素质测评指标、内容和相关配套措施,并积极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精心设计艺术素质测评的方案(试行),细心研究实施步骤,努力探索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通过评价体系的实施,促进学校开齐、开足艺术课程,把握音美学科的核心素养的精髓,始终以“立德树人”的美育为主线,不断提高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推进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的提升和教学方法的改进,推动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不断完善艺术课程体系,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经过近两年的艺术素质测评方案的实施,四次测评成绩前后的比较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在高中进行艺术素质相关的教学活动,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水平,而且更能加强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行为,是值得推广的。

中图分类号:G68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19)12-028-03

一、探究的缘由及意义

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能够在实践中寓教于乐,陶冶情操,对学生的各方面发展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虽然近些年教育改革有力地推进了艺术教育的进程,但仍然也存在艺术课开课不齐、不足,学生艺术活动参与面较小,以及艺术教育课程不系统、艺术教学资源放置浪费等问题。而高中学段是学生个体发展的黄金阶段,仅仅只会读好书取得高分已经远远满足不了现实社会的需要,更不能满足学生主动探索的求知欲和渴求新鲜知识的好奇心。在高中阶段实施艺术素质测评,制定合理的有效地实施方案,可以督促学校开齐、开足艺术课程,在艺术教学中把握音美学科核心素养的精髓,始终以“立德树人”的美育观念为主线,不断提高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可以带动艺术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的提升和教学方法的改进,推动教师队伍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还可以不断完善艺术课程体系,研发适合学生发展的艺术特色课程。因此,在高中阶段实施艺术素质测评符合现阶段社会发展需要具有综合素质及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也是现代教育关注学生个体的科学观和人文观的体现。

二、理论建构

“龙口第一中学艺术测评体系的构建与实践方案” 紧紧围绕素质教育的要求展开,以教育部2015年印发的《中小学艺术素质测评办法》为依据,学习贯彻落实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强化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之后统一思想,立足以德树人的教育理念,着力培养高中段学生的人文精神、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

三、创新开发与实践

依据艺术核心素养的理论模型及普通高中艺术素质测评的试行办法,从2016年我校开始构建艺术素质测评思路,至2017年依托本课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研,得出适合普通高中艺术素质评价的试行方案,在实践中获取经验逐步细化构建、评价的标准,推动艺术教学工作有序的开展。2018年通过进一步细化龙口一中艺术测评方案(试行)及评价标准的构建、实践,我校分阶段开展了不同形式的测评工作。以此推动艺术教学工作的变革,倡导日常艺术教学由封闭式、填鸭式向开放式、探索式转变。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艺术创造力。

四、效果亮点

我校通过具体的实施方案,强化艺术素质测评对于高中艺术教育的促进作用的重要意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美育,让他们具备掌握一二项艺术特长的能力,提高满足“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所必需的艺术审美素养。

(一)实施艺术素质测评方案,我校领导给予大力的支持和配合。确保了“基础指标”的评价赋分。

首先,保证日常艺术课的课时安排,统一教学内容和进度,督促教学质量稳步提升,保证艺术素质测评有效地开展。

其次,创建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艺术社团活动和校园文化生活。如每周三下午安排了2节艺术活动课,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

再次,每学期安排校园才艺大赛、合唱比赛、书法比赛、书画展、摄影展,给学生提供学习机会和展示自我的平台,涌现出一批艺术素质优秀的学生群体,师生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的比赛中获得优异的成绩。

以上措施是艺术素质测评中开展”基础指标”评价的基础,也有效的推动了艺术测评体系的发展。

龙口第一中学各类艺术活动:(见图1-4邱颖摄)

图1 “磨砺杯”书画展 图2 西洋管弦乐团排练现

图3 彩绘的扎染课 图4 陶艺创作现场

(二)方案突出艺术测评体系中的“学业指标”的评价是了解学生的艺术素质水平的情况,检验学校美育教育的实施的重要环节。方案通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两个方面的进行考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图5 专业技能测试阅卷现场

孙景荣摄

图6-基础知识测试阅卷现场

孙景荣摄

1.建立艺术素质测评题库,每学期初进行征集和汇总。命题原则是为检验学生的鉴赏美、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掌握学生学习动态的发展趋势,命题内容有识图、识谱、论述、创作等方式,采用随机抽题,并保证试卷的保密性。实施分层次的评价标准,把学生掌握的艺术理论知识、艺术表现、创作应用领域的基础知识部分结合基本技能表现,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具体流程操作为统一考试、批阅、讲评并将成绩上传省平台。

图7 基础知识测评现场

王太安

图8 专业技能测评现场

音乐技能考试现场和等待考试

2.为提升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基础知识题型从鉴赏评述题和综合选择题两方面入手;基本技能题型从设计创作表现、视唱、演奏、表演几个方面入手。以下是部分试题。

【美术鉴赏评述例题】:面对传世佳作《蒙娜丽莎》一位没有学过美术的朋友曾这样说过:“我真看不出’蒙娜丽莎’美在哪里,她没有眉毛,皮肤似乎也比较粗糙,笑起来有点似笑非笑的感觉,似乎一点也不真诚。我反而觉得现在的明星比较好看......”

问题:你会如何回答这位朋友的问题?

测评要点:本题考察了《蒙娜丽莎》学生对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及当时的审美趣味与现代审美的差异。

出题说明:这道题考察的是学生的审美判断方面的素养,主要通过真实情景来了解学生能否对《蒙娜丽莎》作品的意义提出自己的看法。

【音乐综合选择例题】聆听歌曲片段,回答a-c题

a.这首歌曲的风格属于( )

A.克隆宗歌曲 B.伊斯兰音乐 C.印度音乐

b.这首歌曲的节奏特点( )

A.节奏多前松后紧 B.节奏多前紧后松 C.节奏前紧后紧 D.节奏前松后松

c.歌曲属于哪个地区( )

A.印度尼西亚 B.阿塞拜疆 C.印度 D.朝鲜

考察内容:通过聆听歌曲《星星索》的片段,考察学生对克隆宗音乐名称和风格特点的掌握以及歌曲所属地区

出题说明:这首歌曲是《历史悠久的亚洲民间音乐》中印度尼西亚的一首克隆宗音乐风格,考查学生对亚洲民间音乐的掌握程度,接纳多元文化,开拓学生的学习视野。

【美术设计创作例题】

朋友家中式装修风格,客厅位置需要一幅国画作品,有人建议他采用“斗方”的形式,用“折枝法”表现梅花题材的工笔画。朋友不知效果会如何,请你利用以上提供的信息帮他画出来。

【出题说明】:本题考察了学生在中国画领域知识,中国画的画幅形式、画面章法的判断和技能表现的掌握情况。

【音乐例题】

3.通过考试形式及时掌握学生的艺术学科学习动态,督促教师教学的及时调整和改进。

三.针对艺术素养发展指标是建立在学业指标的基础上的校外延伸,包括校外学习和艺术特长两个部分。

1.校外学习是为了鼓励学生能够利用课余时间学习优秀艺术文化,鼓励学生传承中国的民间艺术文化,积极参加校外艺术实践活动,包括参与社区、乡村文艺下乡活动,参观画展等,(其中不包含社会考级)每学期末学生结合自己对活动经历的理解和感悟,以照片和文字的形式呈现,装入素养档案袋中。

2.艺术特长列为加分项,是为了鼓励部分参加校级以及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各类形式的音乐比赛和书画作品比赛等,目的是促动学生能积极的参与艺术活动,提高学生的表现力和艺术创造力。

“发展指标”中艺术特长方面的赋分标准:

参与美术方面的各级各类活动加分参考:校级书画、创意比赛三等奖加1分,校级二等奖加2分,校级一等奖、县区二等奖及以下加3分,县区一等奖加4分,市级三等奖加5分,市级二等奖加6分,市一等奖加7分,省级三等奖加8分,省级二等奖加9分,省级一等奖及以上加10分。比赛加分可以累计,同种类别比赛就高加分,并将所有学生证书复印存入素养档案。

艺术素质测评成绩最终以分数形式呈现,按层次等级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基础指标40分;学业指标50分;发展指标20分,其中加分项目10分。90分以上为优秀,75-89分为良好,60-74分为合格,60分以下为不合格。测试不合格、缺考的学生,我校统一安排补考,直至及格。有特殊情况不能够参加测试和补考的学生需要提供有效证明并存档。

四.艺术素质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践,促进了教师的教育理念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与时俱进;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专业技能也得到了提升,丰富的艺术理论知识和扎实的艺术基本功,在课堂中做出美的示范和传递。通过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让学生享受到更为专业和全面的美育的熏陶,让艺术教育更加健康、科学、有效的发展,让学生受益终生!

论文作者:谭思顺,王太安,孙景荣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师》2019年12月刊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8

标签:;  ;  ;  ;  ;  ;  ;  ;  

高中学段艺术素质测评体系的构建与实践论文_谭思顺,王太安,孙景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