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银行争夺中国加入WTO的六个热点_银行论文

外资银行争夺中国加入WTO的六个热点_银行论文

加入世贸组织中外资银行角逐六大热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热点论文,外资银行论文,加入世贸组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面对入世,扩大我国银行业服务市场的对外开放不可避免。但这种开放是渐进的,外资银行也难以在短期内作好抢滩的全部准备。因此,现实的威胁是,外资银行将在某些重点领域和重点区域与中资银行展开激烈竞争。从国际经验和已经进入我国的外资银行的实践来看,下述6个方面将是中、外资银行竞争的焦点。

优质客户

外资银行具有提供综合化服务的业务优势,同时,由于实力雄厚并拥有良好的市场形象,它们进入我国市场肯定会争夺我国商业银行现有的优质客户群。一般而言,银行80%的利润来自20%的优质客户,而目前我国银行业60%的利润来自于10%的优质客户。外资银行的激烈竞争,将导致我国商业银行优质客户流失,并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构成严重冲击。

具体而言,跨国企业、三资企业、我国的外向型企业、大型集团公司以及高新科技企业将成为外资银行争夺的重点。目前,160多家外资银行在华机构中的绝大多数,其客户对象仍然主要是三资企业,而且主要是外资银行所在国或地区的对华投资企业和跨国公司,大致比例为50%~60%;我国国内的企业只占10%~20%。甚至有些外资企业,特别是日资企业,直接在董事会章程中写明,一切外汇业务须在本资银行办理。我国加入WTO之后,外资银行自然而然地在客户关系上占有优势。

高附加值和高收益的中间业务

外资银行特别注重优先发展高附加值和高收益的中间业务以及其他不占用资金但收益甚高的投资银行业务。从已进入我国的外资银行的实践来看,它们的主要精力一直放在中间业务上。目前在外资银行办理的出口结算业务已占有内地市场份额的40%以上。如果外资银行从目前只办理进出口结算,扩展到与中资银行相同的其他本外币结算业务,其技术先进、迅速快捷,就将吸引走更多的结算业务。初步估算,在我国金融领域对外开放后的5年内,外资银行在此类业务量中占到一半左右的份额是完全可能的,在少数中心城市中,该比例会更高。

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在我国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而对外资银行来说则是它们的强项。目前外资银行在我国从事金融衍生产品交易是受到严格限制的,但仍有一些外资机构违法从事这类交易活动。特别是远期结售汇业务,由于人民币汇率贬值的高预期,市场对此类业务的需求很大。但国内银行开办的这类业务还很少,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一旦允许外资银行开办远期结售汇业务,必然很有竞争力。

人才竞争

吸收一批熟悉我国市场和适应我国文化的本地银行人才,实行“本土化”,将是外资银行的重中之重。目前中资银行的人事工资制度存在很多缺陷,工资、住房分配等仍然存在大量的“大锅饭”、不能对员工形成有效激励。由于外资金融机构在国际声誉、薪酬待遇、激励制度、培训计划等方面比中资银行有较大的优势,国内银行人才外流将不可避免。事实上,近3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已有不少优秀人才流失。

预计,外资银行争夺的对象主要包括:(1)现供职于中国商业银行的业务骨干,他们往往既有业务经验,又拥有良好的客户关系和社会关系,特别是与原供职机构有着良好的关系;(2)中国商业银行的外派归国人员;(3)受过良好教育的大学毕业生和研究生;(4)中国留学生。

人才的流失,同时还意味着优质客户的转移,因此,我国商业银行的“冗员沉淀”问题将更加严重。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3%~5%高层管理人员的流失将对一家银行的经营业绩产生直接影响。

逐步竞争传统的存贷款业务

近年,在华外资银行的外币存款市场份额仅有5%左右,而人民币存款的市场份额不到1%。我国银行业的存款品种远不及外资银行。我国银行业目前的一些创新品种,如通知存款、电话银行等,在国外早已推出。花旗银行在日本推出了与日经225种股票指数挂钩的2年期定期存款,在存期内,日经225种股票指数每上升1000点,存户可赚取年利率2.6%的报酬。另外,还开设了外币定期存款户头,允许存户在16种外币中免费随意转换存款品种。加入WTO后,外资银行对吸收居民储蓄存款的兴趣不会很大,但会激烈地争夺企业存款。

目前在华外资银行的外币贷款市场份额已超过20%,而人民币贷款的市场份额还不到1%。我国银行业的贷款品种明显较少,已经开发的消费信贷和分期偿还贷款业务等也尚待拓展。在美国,消费者贷款占整个商业银行贷款总额的20%,包括汽车、住宅、小额生活贷款、度假旅行贷款等。而在我国刚刚起步的住房贷款也存在各种问题,如首付款高,还款期限短,只能面对少数高收入家庭,无法大范围推广等,同时,商品房按揭服务种类仍不多,购房者可选择的手段也比较缺乏。由于外资银行在外汇业务方面具有先天优势,在业务限制放宽后,其贷款业务将迅速增长。外国非银行金融公司在我国进入WTO之时即可以提供汽车贷款业务,将对中资银行的汽车消费贷款构成冲击。

开发新兴零售业务

零售业务需要机构网点的支持,外资银行在这方面无法和中资银行相比,因此,在大部分地区,零售业务仍将掌握在中资银行手中,但在一些中心城市,外资银行仍可能争夺到一些市场。从长期来看,尽管外资银行在机构网点上不可与中国商业银行相比,但外资银行可能针对高收入人士,通过个人理财服务、信用卡业务、网上银行业务、电话银行业务、家居银行业务等,扩大其对私业务的辐射面。对于各类居民消费信贷,外资银行也很感兴趣。另外,一旦允许外资银行利用国内大中城市的“金卡工程”,共享国内现有的银行网点和设备资源,将对我国商业银行的银行卡业务产生极大的威胁,尤其在国际卡收单业务领域。

专注于城市金融业务

外资银行的业务集中于中心城市,这对中资银行的利润来源将构成严重威胁。中心城市历来是中资银行的利润主要来源地区。中资银行的现有利润来源地域分布十分集中,四大国有银行上海、深圳和北京三家分行的利润超过其全行利润。因此,外资银行的业务集中于中心城市,将使本地中资银行的盈利能力受到严重削弱。

由此可见,加入WTO后,外资银行的市场定位与我国银行业战略趋同,如建行的“双大”战略、中国银行的“四重”战略。这样,无疑会带来我国银行业服务市场的激烈竞争。对于中资银行来说,最坏的结果是,盈利业务集中于外资银行,而亏损业务全部留在中资银行。

预计在加入WTO后的最初2~5年中,随着各项减让措施的逐步落实,我国商业银行的市场竞争将日益激烈,不断升级;此后的5~10年将是决定我国商业银行市场格局的关键阶段;然后市场份额的划分将渐趋稳定。

全球的外资银行发展趋势也证明,外资银行对于像我国这样的新兴经济体以及薄弱的金融基础极具渗透力。在发达国家,由于本土银行的强大竞争力,外资银行所占比例并不高,而一些新兴经济体国家均占有较高的比例。

标签:;  ;  ;  ;  

外资银行争夺中国加入WTO的六个热点_银行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