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下高职物流专业创新能力培养探索论文

人工智能下高职物流专业创新能力培养探索

王 云1,赵媛媛2

(1.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广东 广州511442;2.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511442)

[摘 要] 人工智能时代即将来临,它将深刻地影响物流行业整个的业态。传统高职物流的培养也要随之改变,其中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从物流管理专业实践创新能力培养角度出发进行课程研究。

[关 键 词] 人工智能;创新能力培养;高职物流专业

整个物流行业时时在发生剧变。京东启动了无人分拣中心、菜鸟网络用无人机跨海送货、苏宁力推物流云仓。随着这些物流技术的革新,物流业越来越人工智能化。据《2017年中国智能物流行业研究报告》,线上2017年中国智能物流行业市场规模达3380亿元,较2016年增长21.1%。预计2020年,这个规模将达到5850亿元。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将改变物流的整个业态,带来效率提升的同时,也必然会对行业所需人才的能力要求较之从前有所不同。人与机器最大的不同在于创新性思考,所以创新能力培养尤为重要。创新教育本质上就是以培养人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

4) 每辆车每天始发时,可能会存在车辆未启动就有乘客刷卡上车现象,因没有GPS点位信息,建议根据当天车辆第1位乘客刷卡时间向前推5~10 min作为到站时间. 若始发站没有乘客刷卡上车,则结合车辆GPS数据分析.

从2007年至今,政府对创新方面日益看重,出台了很多政策,这也是基于产业升级调整的国情需求,符合国家利益,如下表所示。

991 脑卒中急救护士岗位的设立与实践 李冬梅,张玲娟,钱火红,张 玲,陆小英,于龙娟,甘丽芬,胡 敏,江 薇

历年来创新创业政策表

所以,可以看到创新能力培养不但顺应国家的要求,同时也顺应了人工智能时代的需求。由此,探索基于人工智能下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创新能力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现在的巩俐,很少出面,只会出席一些盛大的场合,其他时间,她都在过着简单低调的生活。或者出去旅行,或者在家读书,走过岁月的沧桑,她更享受现在的宁静。偶尔在机场被拍到,她也总是一副从容、淡定、自信的样子,在她脸上看不到任何岁月的痕迹。

一、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现状分析

(一)课程设计缺乏系统性

其次,加强特色创新选修课程管理。在创新创业课程设置中,一定要将这些特质的培养有意识地融入课程建设中去。另外,创新创业课程的建设要考虑课程的数量、质量以及课程间的整合度。创新课程中要增加实践、模拟和体验类课程,但不可完全注重创业技能的培训而忽略了完整知识体系的结构。除了课堂学习创新知识外,学校应该规定学生至少选修一门创新类特色课程,和创新通识类基础课形成一体。这样既可以保证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另外由于选修课程都是全校各专业一起上的,也有利于跨专业学生相互学习和合作,共同组建队伍来参与创新创业活动。创新离不开团队的合作,一个成功的项目需要不同专业领域的学生团结合作,所以通过特色课程也可以团队融合和培养。形成传帮带的良性循环机制,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充分发挥来自不同专业、具有不同专长的学生的能力,利于在学生中普及创新意识,提高项目的成功率。

图1 50所高职院校开设创新创业必修课数量

图2 50所高职院校开设创新创业必修课学分

现在高职院校在开展教学时,大都采用项目化教学。以典型的工作岗位中的任务作为一个项目来开展教学,使学生能够在学习及将来的工作中有更好的关联度,期待更好的培养效果。而在创新课程中,这种方法用得不好。创新能力其实很难去依照一条清晰的路径去培养,好像所有工作都需要一定的创新能力,但又无从下手。多数教师会按照教授其他课程的方法来进行创新课程的授课,教学会流于形式,效果并不好。另外,教学中最后的一个环节考核这里方法也不明确。到底什么样的学生才算是创新课程学习比较好,创新能力比较强呢?创新类课程需不需考试?这些问题其实很多教师心里在思索,但仍没有答案,导致考核各有各的方法,但总体并不尽如人意。

通过网络调研以及实地走访调查来看,目前各大高校都很重视创新能力培养,尤其是从2015年开始,创新能力培养速度加快,这主要得益于2015教育部编制了《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这个指导指导性文件,各个高校快速行动起来,取得了很多成效,但在快速发展中也存在很多问题,接下来将从创新课程体系方面进行探索。

(二)缺乏专业师资队伍

(5)及时更换磨耗到限的丝杆和铜螺母。日常检修时,须做好丝杆和铜螺母的清洁保养,清洁完毕后涂上适量的润滑脂,以减少丝杆与铜螺母之间的磨耗。在车门关闭状态用力向左还向右推门页,若门页可以移动4 mm以上,需检查丝杆和铜螺母状态,并更换磨耗大的丝杆或铜螺母。

学校创新创业教育队伍有了一定的规模,但质量水平有待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培育离不开高素质的师资队伍。目前创新教育师资主要还是来自学校原来的教师。虽然目前高职教师有挺多具有行业企业经历。根据统计,广东省“双师型”教师占到了50%以上,相对来讲缺乏实践,尤其是具有创新实践背景的教师更是寥寥无几。

(三)教学流于形式,考核方法不明确

总的来说,各大职业院校都在严格执行政府的创新创业政策,有很多学院还开始了创新创业学院来重点主抓这方面的教育。但目前多数学校开设课程数量较少,类型单一,没有形成系统性培养。虽然很多学校在选修课上面,加强了创新创业特色课程,但选修受众面是比较窄的,覆盖不了大多数学生。创新其实涉及很多跨学科的知识,所以在培养上面必须是多维度地培养,而非单一地培养。

高职院校需要重新构建创新课程体系。首先,是要保证创新能力培养课程数量要足够,应加大创新基础能力培养课程的数量以及学时数。考虑到课时都是有定额规定的,增加创新课程就必然会减少其他课时数,所以从两方面折中进行。

二、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探索对策和建议

(一)构建系统化的课程体系

为研究交变压力下先导式溢流阀主阀口异常开启的原因,仿真时,设定频率f=10 Hz,分别取d为4.2/4.6,4.2/5.0和4.2/5.5 mm,仿真结果如图7所示。

首先,按照不同专业所对应的行业和职业特点,在核心课程中融入创新教育。创新不能脱离开具体的专业背景,应该尽可能地和专业相关项目结合起来进行能力再造。这样创新就有了落脚点,学生会更感兴趣,教师也会更容易掌控教学效果,同时创新能力在学生将来的工作实践中则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工作能力。这同现在很多课程中会加入部分的思德教育一样,基本素质培养,通识类的学习都要做到“润物细无声”的融入。

从调研结果来看,目前很多物流管理专业都开展了创新方面的教学课程,从基础课程到一些特色培养课程。比如广东食品药品学院物流专业开设了大学生创业与创新教育、我院物流专业开设了创新创业实务、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开设了创新创业基础等。具体可见下图1、2。

(二)完善教师队伍

广东省“双师类”教师所占比例在50%以上,师资数量上能够达到要求。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成果价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离不开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必须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这个也是可以从两方面进行。

首先,校内教师能力的再提升。加强对所有教师的定期培训,鼓励教师参与行业、企业、科研院所的创新创业实践。走出去很重要,创新即有别于现在的技术和模式。那么创新的前提首先是要足够了解最新的行业动态和趋势,这样才能够有所依据地创新,才能够创新成功。

其次,也可以积极从社会各界聘请一些企业家、投资家、政府官员、创业成功人士等任兼职教师,扩大创新教育的师资队伍。其实高职院校同很多行业企业都有合作,而创新最好要有一线的经验和对整个行业最新技术等的认知,所以可以利用起来这块资源,学校和企业一起共建创新师资队伍。

(三)加强过程考核

课程考核是衡量学习效果、评价教学质量、检验教学目标落实的重要手段。在创新课程中,由于课程的特殊性,在教学设计阶段,考核会更加重要。如果没有有效的过程考核,那么教学也只流于表面,学生学习也仅学到一些知识点,而缺乏具体的运用。

所以要加强过程考核,教师需要将教学工作目标进行项目化分拆,然后利用信息化的手段,比如说慕课等,加强每个大项目,小阶段的知识点,能力拓展等各个方面的详细考核,将工作细化、标准化。高职学生动手能力较强,但逻辑思维以及理解力相对本科有差距,只有通过详细拆分的过程考核模式,让他们能够充分掌握每个步骤的要点,有所依据,一步步推进,才能够有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冯晓虹.基于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创新创业教育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5).

[2]郑文,林婕.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调查分析:以广东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27).

[3]袁静.探索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标准化改革与实践的方法[J].物流科技,2017(10):160-161.

[4]葛岩,梁虹,孙国华.基于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电商物流课程群建设[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8(5).

[5]张艳.“创新驱动战略”背景下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探析[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9(1).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0-0232-02

作者简介: 王云(1985—),女,汉族,河南焦作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物流管理。

◎编辑 陈鲜艳

标签:;  ;  ;  ;  ;  

人工智能下高职物流专业创新能力培养探索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