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国家审计职业道德水平的对策_审计职业论文

提升国家审计职业道德水平的对策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职业道德论文,对策论文,水平论文,国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审计人员自律方面

1.国家审计人员应着力培养国家审计职业精神。国家审计职业精神,就是在国家审计职业内部特有的符合国家审计职业特点,为广大国家审计人员信奉和追求的精神传统以及特定的心理和素质。通常包括依法审计、探求真相、职业谨慎、积极创新、无私奉献等精神要素。2003年初,温家宝总理视察审计署时,对审计人员提出了四点希望:即“坚持原则、敢于碰硬;严谨细致、客观公正;廉洁自律、甘于奉献;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这四点希望充分体现了国家审计工作的时代精神,高度概括了审计工作的本质特征,是审计人员必须具备的职业精神。

为此,国家审计人员应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职业自豪感和荣誉感。选择审计职业无怨无悔,甘于寂寞、淡泊名利,对审计工作有执著的信念,拥有勇敢、细致、忠诚和公正的心态,以平和之心对“名”,以敬畏之心对“权”,以追求事实真相作为审计工作的原生动力,树立科学审计理念,坚持改革创新,始终做到依法审计,坚持国家审计的客观公正立场,保持应有的审计职业谨慎,潜心把审计项目雕琢成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切实发挥国家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科学、有效地履行审计监督职责。

2.审计人员要根据国家审计事业发展总体规划的要求,积极谋划个人职业发展。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当前审计机关不断创新审计工作内容,拓展审计工作领域,从而对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审计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国家审计人员应增强国家审计职业的危机感,根据国家审计职业发展总体要求,全面谋划个人职业发展规划,制定切实可行的长期(五年)、中期(三年)和年度的职业学习培训计划,做到年度开始有安排、实施过程有检查、年度结束有总结,切实提高国家审计人员职业学习效果,按规划要求实现个人的审计职业发展目标。

3.国家审计人员要增强审计职业道德自律能力。审计职业道德自律是把审计人员的个人职业言行自觉纳入审计职业道德规范的范围,是对国家审计人员的自我约束、自我控制。一名高素质的审计人员应有良好的道德风尚和高贵的思想品质,主要依靠道德力量严格进行自我监督和约束,把自己管住、管严、管好,用自身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扎实的工作作风,使审计机关在社会上树立客观公正、执法严明、清正廉洁的良好形象。2007年3月,原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在2007年度第一期市(地)和县级审计局长培训班指出,“搞审计是要得罪人的,从个人利益上看是要吃亏的,但是,为了党、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在审计的岗位上就必须遵守职业道德,要耐得住寂寞,要严格要求自己,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党和国家的事业,才能赢得老百姓的拥护和称赞”。

为此,国家审计人员应注重培养和提升审计职业道德品质,提高自身修养,增强审计职业道德自律能力,在审计过程中做到坚持原则、依法审计、实事求是,遵守审计职业道德规范,独立客观、公正廉洁地履行审计监督职责,抵御外部诱惑、干涉和影响,并通过熟练的审计职业技术开展审计工作,发挥国家审计“免疫系统”的功能,提高审计工作效果。

二、审计机关他律方面

1.大力加强审计机关的审计文化建设。国家审计文化,是指国家审计机关在审计监督过程中形成的具有自己特色的审计理念、工作技艺、行业风格、行为模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规章制度和组织机构等。它体现着审计机关和审计工作者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等思想和精神,也含有审计技能方法和发展方式等要素。国家审计文化是审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融合体,其中审计物质文化是基础,审计制度文化是保障,审计精神文化是核心,三个层面辩证统一、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国家审计事业的发展。

2007年,上海市审计机关经过深入调研,提出了“上善至诚、海涵睿智、审慎公正、计是求真”的十六字上海审计精神,其核心就是“立德、立新、立行、立志”,倡导的是“依法审计、无私奉献、服务大局、文明和谐”的核心价值观,为促进上海审计事业科学发展,加强上海审计队伍建设,提升上海审计系统审计职业道德的整体水平,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这里的审计精神是审计文化建设的核心和灵魂,代表着审计组织与审计人员的核心价值观。

为加强审计机关的审计文化建设,建议目前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推进:

(1)坚持国家审计文化建设的中国特色,坚持改革创新。审计机关应借鉴和吸收国内外审计文化先进成果,结合实际进行审计文化创新,提炼符合国家审计行业特点和各地工作特色的审计职业精神,着重培养审计人员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把建设审计文化与加强审计机关思想政治工作结合起来,推动审计事业改革创新,推进符合时代要求的国家审计文化建设。

(2)充分发挥审计人员的主体作用。国家审计文化建设的主体是审计人员,建设的主要对象也是审计人员,所以,必须紧紧依靠审计人员,充分发挥审计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是真正发挥审计人员在审计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尊重他们的辛勤劳动,积极协调解决审计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审计机关提出审计意见时,要充分听取审计人员的建议,保护好审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二是注意人文关怀,重视审计人员的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问题,解决审计人员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努力提高办事效果。

(3)继续推进文明审计。2007年12月,温家宝总理对审计工作提出了“依法、程序、质量、文明”的八字方针,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对审计工作的明确要求。要做到文明审计,应把握好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依法审计,即各级审计机关和广大审计人员要严格按照《宪法》和《审计法》赋予审计机关的权限和法定的审计程序,履行审计监督职责,确保审计项目事实清楚、定性准确、处理合法;二是规范审计行为,即充分听取被审计单位意见,注意合理运用审计手段和方法,杜绝因不注意方法而产生野蛮执法的行为;三是构建与被审计单位的和谐关系,即审计机关要以加强审计监督,严格审计执法为前提,树立服务理念,与被审计单位坦诚交流,通过检查使被审计单位及时有效地纠正、整改,堵塞漏洞,规范管理。

(4)构建和谐审计机关。构建和谐审计机关,应主要抓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内部和谐,就是以审计业务为中心,全面推进“人、法、技”建设,统筹审计业务发展,优化后勤服务,实现审计业务成果质量提升和审计机关内部的相互和谐;二是外部和谐,就是协调外部有关要素,处理好审计机关与地方党委政府、相关部门、被审计单位、社会公众的关系,营造有利于审计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

2.继续加强国家审计职业道德规范建设。体系完整且运行有效的国家审计职业道德规范及制度,能够确保审计工作的客观公正及顺利进行。为此,审计机关应根据国家廉政建设的有关规定和各地经济社会的发展情况,结合审计实际,从推动审计工作健康发展,促进建立完善自我约束机制、提高审计工作水平的角度出发,进一步完善国家审计职业道德规范体系,建立健全国家审计职业道德教育、职业道德规范实施、违反审计道德规范责任追究等方面的相关制度,增强审计职业道德规范操作的可行性,保证审计的权威性、独立性,切实提高审计监督的地位和威慑力。

3.采取得力措施,扎实推进审计职业培训工作。

(1)加强审计机关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教育效果。审计机关应结合审计人员的思想实际,通过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开展审计职业道德教育,加强审计职业道德规范和廉政制度的宣传与普及。通过审计职业道德教育活动,增强审计人员辨别是非的能力,使遵守职业道德和廉政纪律规范成为自觉行为,切实提高职业道德教育效果,引导审计人员树立求真务实、独立公正、积极向上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

(2)积极鼓励审计人员参加与国家审计职业相关的各种学习培训。根据国家审计职业的发展要求,定期进行审计职业知识培训,使其不断更新,及时掌握新的审计业务知识、审计技能和方法。现阶段应在工程技术、计算机、法律、经营管理、宏观经济等方面,重点拓展审计职业知识面。坚持以审计实践为基础,着力提高发现和解决问题、独立判断、组织协调、综合管理、应对变化、风险管理、促进发展等审计实践能力,全面提升个人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培养一批适应现代审计发展需要、知识结构多样化并能与国际接轨的专家型、复合型审计人才。

(3)创新国家审计人员工作业绩考核体系。为提高国家审计人员审计业务学习、职业道德规范学习和执行的效果,考核审计人员业务水平,激励审计人员工作热情,应创新国家审计人员工作业绩考核体系。将年度审计业务学习、职业道德知识学习和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的情况和效果,纳入国家审计人员工作业绩的考核范围,建立审计激励约束机制,奖优罚劣,创造竞争环境。

4.加强审计机关内部管理,促进审计人员提高职业道德水平。

(1)健全审计机关内部促进提高审计人员独立性和审计工作质量的保障体系。为强化审计职业道德建设,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应在审计机关内部建立完整、有效的内部约束机制,其中包括审计公示、审计回避、审计保密、审计廉政承诺书、审计项目审理、审计组长负责制、审计重大项目疑难问题讨论审定、审计过错追究、审计业务工作和审计廉政工作考核、审计岗位轮换等制度,用制度来约束和规范审计人员,促使审计干部在执行审计公务中,自觉遵守职业道德,防止审计人员玩忽职守、利用职权牟取私利、徇私舞弊,避免损害国家和被审计单位的利益,确保审计监督的客观公正性。

(2)人人力资源、经费预算、综合协调等方面,全力支持审计人员客观公正执法。开展审计工作,须投入一定的人力、财力等资源,而在审计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审计人员无法克服的困难和问题。为此,审计机关一方面要从审计人员安排、经费预算等方面,提供审计工作所需要的资源保障,避免因资源紧缺导致的审计工作风险;另一方面,对于审计过程中出现的影响审计工作正常进行的情况和问题,审计机关领导应及时介入,做好综合协调工作,消除不利影响,保持审计工作独立性,为审计人员撑腰和鼓气,确保审计工作正常进行,确保审计结论客观公正。

(3)细化审计处理处罚工作,推进审计工作流程分离改革。目前,我国绝大部分审计机关在内部权力制约方面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对一个项目的审计,从制定计划、开展审前调查、制定审计方案、现场审计、编写审计报告、进行审计定性、提出审计处理处罚建议,一直到审计执行,都是由同一个审计业务部门负责,审计权力缺乏制约,难以把好审计质量关,难以确保审计执法的客观公正性,也难以将审计意见处理到位;二是审计处理处罚依据余地大,存在较大的自由裁量空间。

为解决上述问题,全国部分审计机关进行积极、有效的探索:一是湖南省审计厅从2007年初开始,推行审计工作流程“四分离”改革,即分别将审计机关内部与审计业务密切相关的职责和权限,划分为计划、审计、审理、执行等四部分,形成四部门各司其职、相互监督、密切协作的审计业务运作机制和管理模式,新模式的推行,增强了审计人员责任心,有效地降低审计风险、预防腐败,保持审计队伍的纯洁性;二是江西省审计厅2009年1月开始颁发实施的《江西省审计处罚自由裁量权适用规则(试行)》,减少了审计处理处罚的自由裁量空间,促进了审计机关的廉政建设。

为加强审计机关内部的权力制约,建议各地审计机关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参照湖南、江西等省审计厅的做法,制定出审计工作流程分离改革方案和审计处理处罚自由裁量权使用规则,并扎实加以推进,形式可以多种多样,目的在于进一步规范审计工作流程,实现审计机关内部权力的相互制约,减少审计职权导致的腐败,提高国家审计职业道德建设水平。

5.加强对国家审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的评价、监督和检查。

(1)建立国家审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为了发挥审计过程中审计机关领导、审计机关审理部门、审计组所在部门、审计组成员之间、被审计单位在国家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不同作用,根据国家审计机关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我们建议,对国家审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的评价体系,分为审计项目职业道德水平评价、职业道德水平年度评价等两个部分,按照“高、较高、一般、较低”四个档次,分别打分,按照各自权数进行组合,计算出每个审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的年度总体评分。

第一,审计职业道德水平评价的评价内容和评价人员组成。为了相对客观地反映每位审计人员在审计项目中职业道德水平的具体情况,审计项目职业道德水平评价的内容包括职业态度、职业责任、职业胜任能力、职业纪律等四部分,涉及审计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各个方面,一般由审计组成员之间相互评价、审计组所在部门领导评价、审计机关审理部门评价、被审计单位评价等部分组成。其中,被审计单位评价一般只涉及审计职业纪律的评价,审计组成员之间相互评价则由审计组其他各位成员的评价组成。

职业道德水平年度评价则包括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责任、职业胜任能力、职业纪律、职业良知和职业荣誉等内容。由于评价涉及的内容不太具体,一般审计人员难以整体把握,年度评价一般由审计机关领导评价、审计组所在部门领导评价、审计机关审理部门评价等部分组成。

第二,审计项目职业道德水平评价的权数分配。对于审计项目职业道德水平评价,由于职业态度、职业纪律在审计项目实施的相对重要性,所以对职业态度、职业责任、职业胜任能力、职业纪律的权数分配分别为30%、20%、20%、30%。

审计项目职业道德水平评价分数的组合由两个层次组成:

第一层,审计组成员之间相互评价,就是将审计项目中其他审计人员的评分汇总后,进行算术平均,得出每位审计人员的审计组成员之间评价的评分。

第二层,审计项目职业道德水平评价,就是将审计组成员之间相互评价、审计组所在部门领导评价、审计机关审理部门评价、被审计单位评价等四部分的评分,进行组合,得出每一个审计项目中某位审计人员的审计职业道德水平评分。由于审计组成员之间相互评价的相对客观性、审计机关审理部门在单位内部的工作性质和地位的相对独立性,我们对审计组成员之间评价、审计机关审理部门评价赋予较高权数,审计项目评价的权数分别为审计组成员之间相互评价30%、审计组所在部门领导评价10%、审计机关审理部门评价40%、被审计单位评价20%。

第三,职业道德水平年度评价的权数分配。对于职业道德水平年度评价,由于职业态度、职业胜任能力、职业纪律,在评价审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中的相对重要性,所以对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责任、职业胜任能力、职业纪律、职业良知、职业荣誉的权数分配分别为10%、20%、10%、20%、20%、10%、10%。

职业道德水平年度评价审计项目评价,就是将审计机关领导评价、审计组所在部门领导评价、审计机关审理部门评价等三部分的评分,进行组合,得出某位审计人员的年度审计职业道德水平评分。由于审计机关领导以及审计机关审理部门工作在单位内部的独特地位,审计项目评价的权数分别为审计机关领导评价50%、审计组所在部门领导评价20%、审计机关审理部门评价30%。这里的审计机关领导,既可以是审计机关主要领导,也可以是审计机关的分管领导。

第四,计算每个审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的年度总体评分。

由于审计项目职业道德水平评价评分说明某位审计人员在审计项目实施的实际职业道德水平,具有一定的客观性,所以,审计项目职业道德水平评价和职业道德水平年度评价,按照70%和30%的比例进行组合,得出每个审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的年度总体评分。具体见下页左上图。

(2)积极引进外部评估机制。除做好上述内部评价外,审计机关在遵守国家保密法规、保守审计工作秘密的基础上,可采取引进社会中介机构、其他审计机关、社会专业调查机构等方式,对本单位的审计职业道德水平进行独立、客观的评估,以提高评估结果的科学性和客观公正性。

(3)及时处理审计职业道德的违纪违规行为。认真查处审计过程中出现的违反审计职业道德规范自行为,对于一经查实的职业道德方面的违纪违规行为,对该位审计人员实行年度职业道德评价“一票否决制”,并反映在年度审计人员工作业绩考核结果中,情节严重触犯法律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6.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提升审计人员的荣誉感和工作积极性。

(1)提高审计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良好的工资福利待遇既是稳定人心、凝聚人心的有力载体,也是影响审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审计机关要高度重视工资福利待遇对职业道德水平的影响,采取有力措施提高审计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

(2)创建和谐的工作环境。在审计管理中,应积极构建和谐的工作环境,在审计工作任务的分配、工作绩效的考核、职务晋升、干部选拔等方面,坚持公正合理,规范制度操作,减少人为因素。通过目标激励、奖惩激励、领导行为激励等方式,营造“人人受重视、个个受尊重”的文化氛围,促使审计人员强化责任感、创新精神和未来期望值,引导审计人员进行有效的工作目标管理,不断激励审计人员积极向上,工作追求卓越。

(3)注意利用好非物质激励措施。对于在审计过程中有突出工作成果的审计人员,如查出大案要案移交有关部门,审计报告获得上级领导批示等,审计机关应注意利用好非物质激励措施,将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使物质激励的精神价值得以显示,使精神激励得到物质支撑,要在政治待遇、职位安排、工资福利等方面优先考虑,这有助于增强审计人员的工作动力和积极性。

三、优化国家审计环境方面

1.利用好新闻媒体,加强国家审计工作宣传,促进国家审计的公共形象建设。国家审计公共形象建设事关审计机关在社会公众中的整体形象,将直接影响国家审计工作的权威性和社会地位。虽然原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在任期间掀起多次审计风暴,审计公告工作力度大,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也提高了社会公众期望值,但由于审计整改效果有待提高,造成社会对审计工作的关注度存在较大落差。加上近年来社会媒体特别是网络对审计工作的负面宣传过多(如河北沧州审计机关醉酒死人事件、长沙特派办超标别墅事件),审计机关积极、主动的正面宣传不够,与国家审计的实际工作状况、国家审计在社会上应具有的社会地位不相符合,这种状况亟待改变。

(1)向全社会积极宣传和普及审计知识,保持与社会公众之间良好的沟通。审计机关应积极利用报刊、电视、广播、网络等各种传播渠道,向社会公众宣传和普及审计、审计法、审计机关的基本职能等相关知识以及审计机关近年来的工作成果,让社会公众清楚现行审计法给审计机关的权力配置和权力边界,寻求社会公众给予审计机关更多的理解和支持,适当降低对审计工作的期望值,并注意保持与社会公众之间良好的沟通。

(2)加强舆论宣传,努力营造审计人员自觉遵守道德规范、廉洁自律的浓厚氛围。充分运用媒体手段,宣传廉政建设法规、制度和措施,公开揭露和处理违反审计职业道德规范和廉政制度的事件和当事人,发挥反面警戒作用,努力营造审计人员自觉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廉洁自律的浓厚氛围,促使国家审计人员养成自觉遵守职业道德的习惯。

(3)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发挥审计系统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在认真及时地揭露和处理审计机关内部存在问题的同时,审计机关应积极、主动地加强正面宣传,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从审计一线挖掘审计系统的先进典型素材和一线审计人员的辛苦、平淡但动人的事迹,隆重表彰和大力弘扬审计系统自觉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和廉洁自律的典型,树立全国审计人员学习的榜样和标兵,发挥榜样的典型示范作用,也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审计人员的职业荣誉感。

(4)推进审计结果公开,促进提高审计机关的社会地位。审计机关应在取得政府领导支持、履行保密义务的基础上,加大审计项目结果公开力度,通过新闻媒体,及时公开在社会有影响、事关国计民生和其他可以公开的审计项目结果,促进国家审计人员强化审计质量意识,促使审计人员提高审计职业道德意识,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审计机关的社会地位。

2.取得政府领导和相关部门的支持,促进审计整改工作,提高审计工作效果。目前,大部分地区的审计机关与相关部门、被审计单位主管部门之间一般没有形成定期、有效的沟通协作机制,审计整改工作成审计机关的“独角戏”,审计整改工作效果差。为解决审计整改中存在的问题,上海等地的审计机关对此进行了有益探索。

2010年3月24日,上海市政府召开审计整改工作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研究建立并运行审计整改工作联席会议工作机制,市纪检、组织、检察院、发改委、公安、监察、财政、审计、国资委、地税、工商、市政府办公厅督查室等12个部门(单位)组成的审计整改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领导参加会议。审计整改工作联席会议召集人为协管审计工作的市委常委、副市长屠光绍同志。会议通报了近年来审计整改工作情况,讨论审议了《上海市审计整改工作联席会议组织办法(草案)》,以及2010年本市审计整改上作初步安排的意见。综观上海的做法,参与整改联席会议的重要部门多、领导规格高,从组织上保证了审计整改工作的顺利进行。

为此,建议审计机关积极取得政府领导和相关部门的支持,构建审计整改工作的协同机制或平台,形成审计整改合力,提高审计整改工作效果,也可以满足审计人员的审计职业成就感。

3.加强与组织、编制、人事等部门的沟通与协调,大力推进审计机关人事制度改革,逐步实行国家审计职业化。目前,审计机关的审计人员属于公务员,审计人员管理带有较强的行政色彩,考入公务员的一般考试门槛高,而专业知识和素质考核门槛低,大部分审计人员的职业上升余地小。综合素质不高、不能满足审计工作需要的审计人员,无法实现“优胜劣汰”。人员出口不畅,形成较大弊端,有碍于国家审计人员审计职业道德水平的整体提升,急需改革创新。

为此,建议审计机关积极加强与组织、编制、人事等部门的沟通,取得支持,大力推进审计机关的人事制度改革,借鉴法官、检察官的职业化模式,实行国家审计人员职业化。具体有四方面:一是把严“进口”,适当降低审计人员的公务员一般考试门槛,大幅提高专业知识和素质门槛,缩短新进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中的“学徒期”;二是实行国家审计人员职业等级制,扩大审计人员的职业上升空间;三是尽可能提高审计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四是疏通“出口”,真正做到“平等竞争、优胜劣汰”,让不称职的审计人员退出审计行业。

4.取得财政、人事等部门的支持与配合,从财力和人力等方面,做好审计机关执法所需要的资源保障工作。现在,大部分审计机关的审计工作任务重,审计人员的工作压力大,审计工作必需的经费保障难以落实到位。为此,建议审计机关加强与财政、人事等部门的沟通,努力取得支持和配合,保证审计工作需要的工作经费,适当增加审计人员,以促进审计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

5.加大国家审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的监督。

(1)行政监察等部门要定期或不定期的开展审计职业道德监察活动。审计机关的监督活动是否依法进行,应接受社会各界和行政监察等政府职能部门的监督。行政监察等政府职能部门对审计人员违反审计职业道德的行为,应及时地进行督促纠正和处理。通过外部监督,有助于促使审计人员自觉保持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平,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

(2)要重视被审计单位对提升审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的促进作用。为发挥被审计单位在提高审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过程中的促进作用,应根据鼓励举报、实事求是、依法处理、保护举报人权益等原则,积极鼓励被审计单位举报,从另一角度促进审计人员提高审计职业道德水平。

6.适当调整地方审计机关领导干部管理模式,建立国家审计行业救济制度,切实解决地方审计机关独立性不足的问题。2004年3月30日,《人民日报》在第五版刊登记者周朗撰写的《一位优秀审计局长的遭遇(监督与思考)》文章,文中详细叙述了2001年11月山西晋城市审计局长杨林林电于坚持审计原则,查处晋城市主要领导的亲戚而遭贬职事件的起因、过程和截至发稿时的事件处理结果,令人深思。但颇为幽默的是,杨林林2001年卓越的工作业绩,让他当选为2001年山西省劳动模范和全国审计机关廉政勤政工作先进个人。这是一个典型的损害国家审计工作独立性的事件,由于情形较为特殊、媒体影响大,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更应当看到,在国家审计工作过程中,损害审计人员原则性和独立性的情况时常发生,它在我国国家审计二十多年的发展历史中,很可能只是一个小小的缩影。

我们要从深层次来思考这个事件发生的原因和后果。其一,审计法的规定明确要求杨林林这样公正执法,我们不能以“杨林林工作方式不当”为由进行责备,应当保持对一个正直审计干部的应有尊敬,否则就是对宪法和审计法的亵渎;其二,杨林林遭贬职,这是国家审计系统内一个地市级审计局局长的个人权利遭损害,国家审计行业没有对杨林林进行必要的权利救济,《审计法》第十五条的规定没有得到切实执行;其三,国家审计工作要求审计人员做出个人利益的牺牲,从个人来说,是奉献,但从国家审计行业看,如果不能从制度上保证审计人员免受因为审计职业行为可能给个人权益带来的伤害,我们怎么能要求国家审计人员提高审计职业道德水平,客观公正执法功能呢?其四,杨林林事件的负面影响比较严重,对国家审计人员提升审计职业道德水平的消极影响难以彻底消除,审计人员对是否需要客观公正执法存有疑虑,他们在执法过程中首先要想到的是如何有效保护好自己。

为此,我们建议:一是在宪法框架下,对地方审计机关的领导干部管理模式进行微调,增加地方审计机关主要领导的任免必须经过上级审计机关同意的规定,以保障地方审计机关工作的独立性;二是建立国家审计行业救济制度,对因公正执法遭受打击报复的审计人员实行国家审计行业救济,从制度上保障国家审计人员的个人权利不受损害,将会有效地增强国家审计人员客观公正审计的意愿和决心,免除审计人员在政治待遇和职业上的“后顾之忧”,从制度上保障整体提升国家审计职业道德的水平。

国家审计职业道德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相信,经过审计人员(个体)、审计机关(组织)、全社会(环境)等三方面的共同努力,将会大大提升我国的国家审计职业道德建设水平。

标签:;  ;  ;  ;  ;  ;  ;  ;  ;  ;  ;  

提高国家审计职业道德水平的对策_审计职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