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针刺加康复法对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偏瘫运动功能的影响论文_沈正群

湖南省常德市第四人民医院 415100

【摘 要】目的:研究早期针刺联合康复治疗在急性脑血管意外后偏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取随机数表法对2016年6月-2018年8月本院接诊的急性脑血管意外后偏瘫患者80例进行分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有40例。对两组都施以常规神经内科治疗,并对实验组加用早期针刺联合康复疗法。分析两组运动功能的改善情况,并对各组的疗效作出比较。结果:实验组的临床优良率为95.0%,比对照组的82.5%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利用早期针刺联合康复疗法佐治急性脑血管意外后偏瘫患者,可显著改善其运动功能,提升生活质量,建议采纳。

【关键词】康复疗法;急性脑血管意外;早期针刺;运动功能

现阶段,脑卒中在我国临床上有着比较高的发病率,能够致人残疾和死亡,并且,对于大部分存活的病患来说,也都存在功能障碍的情况,使得其生活质量明显降低[1]。常规神经内科治疗对改善脑卒中病患的功能障碍症状具有一定成效,但疗效不佳。此研究,笔者将着重分析早期针刺联合康复疗法在急性脑血管意外后偏瘫中的应用价值,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6年6月-2018年8月本院接诊的急性脑血管意外后偏瘫病患80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成实验和对照两组(n=40)。实验组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为42-79岁,平均(60.15±5.24)岁;病程为7-30d,平均(16.21±3.46)d。对照组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为43-80岁,平均(60.79±5.18)岁;病程为7-31d,平均(16.52±3.84)d。患者经颅脑CT检查确诊符合脑血管病临床诊断标准,有肢体功能障碍的情况,且生命体征平稳。患者对此研究知情,有完善的病历资料,获得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比较两组的病程和性别构成比等基线资料,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两组都施以常规神经内科治疗,并对实验组加用早期针刺联合康复疗法,详细如下:(1)针刺治疗。选择患侧头部的运动区,足三里穴、悬钟穴、曲池穴、风池穴、环跳穴、解溪穴、委中穴、太冲穴、下巨虚穴、外关穴、承山穴、合谷穴以及下巨虚穴,采取平补平泻法,控制留针时间为30min,1次/d,待维持治疗5d后休息2d,然后再进行下一疗程的治疗,总共需要治疗4个疗程。(2)康复治疗。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指导其做适量的康复训练,其内容主要有:患侧肢体关节被动训练,比如肩胛带活动等;健患侧的翻身训练;坐站训练;步行训练;健手击拍、环绕洗脸、健手梳头、交叉上举、抗阻夹腿、直腿抬高、捏挤患手、翘腿摆动以及搭桥训练等;非治疗时间的坐位训练,需将床头抬高约30°,并指导患者取坐位,保持30min,隔天抬高床头约40°让患者继续进行坐位训练,直到抬高床头至90°为止。对于延缓期病患,应协助取正确的坐姿位,并指导做适量的翻身以及侧卧起坐等训练。对于痉挛期病患,指导进行痉挛肌放松训练、诱导分离运动训练与非痉挛肌肌力训练等。此外,还应指导患者做适量的日常生活能力训练,比如:穿脱衣、刷牙、上下楼梯以及洗脸等,以改善其手功能的协调性。康复训练45min/次,1次/d,5次/w。

1.3 评价指标

以Brunnstrom法[2]为标准评估两组的疗效。(1)优,肌力增高超过3级;生活能自理。(2)良,肌力增高2级,生活基本能自理。(3)差,肌力增高1级亦或者是未改善。

1.4 统计学分析

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研究数据,t用于检验计量资料,即(x±s),χ2用于检验计数资料,即[n(%)],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的临床优良率为95.0%,比对照组的82.5%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如表1。

表1 两组疗效的对比分析表 [n,(%)]

3 讨论

在发生脑血管意外之后,人体会表现出运动功能障碍的症状,从而对其生活质量造成了比较大的影响[3]。目前,神经内科医师在对脑血管意外后偏瘫病患进行治疗时,通常采取的是常规药物疗法,尽管,该疗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病情,但并不能取得较为理想的疗效,且不利于患者运动功能的快速恢复。

早期针刺治疗能够增强神经细胞兴奋性,让休眠的神经元细胞能够觉醒,从而有助于提高肌肉的收缩能力,促进患者运动功能恢复[4]。针刺入患者的皮肤以及粘膜中时,会对皮肤中的痛、触以及压感受器进行刺激,并由此产生了压痛觉以及触痛觉冲动,而这些冲动则会经痛温觉传导路被传入脊髓、丘脑外侧核以及延髓中,并在最终被透射入大脑皮层中央,此时,神经中枢将会对这些冲动进行整合,然后经椎体系亦或者是椎体外系的运动传导路进行传出,并对骨骼肌进行支配,从而产生了一系列的舒张以及收缩运动。

康复治疗为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治疗方法,在诸多疾病的治疗中都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疗效,现代研究表明,通过对脑卒中偏瘫病患辅以早期康复治疗,不仅有助于促进其病情恢复,还能显著改善其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5]。此研究中,实验组的临床优良率比对照组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提示早期针刺联合康复治疗有助于提高急性脑血管意外后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运动功能。

综上所述,于急性脑血管意外后偏瘫中积极采用早期针刺联合康复疗法,可取得较为理想的疗效,且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建议采纳。

参考文献:

[1]李莉,赵云燕,李小梅等.针刺联合胃复安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呃逆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5,(29):32-33.

[2]罗孟辉.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血管意外后遗症临床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24):2655-2656.

[3]周维,莫华兰,聂容荣等.针刺联合康复疗法治疗脑血管意外后偏瘫26例疗效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7,38(3):60-61.

[4]张敏博.针刺结合肉毒毒素A注射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状态的疗效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6):1286-1287.

[5]王瑞强,沈海军.脑血管意外后遗症的针刺综合治疗[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2(34):125.

论文作者:沈正群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9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27

标签:;  ;  ;  ;  ;  ;  ;  ;  

早期针刺加康复法对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偏瘫运动功能的影响论文_沈正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