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科的应用效果研究论文_宋丹丹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210000

摘要:目的:对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科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所收治的共120例心血管科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共有患者60例。对照组患者主要实施的是常规护理基础,观察组患者则在这样的基础上实施风险管理对策。对两组患者出院时总结护理情况并进行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护理合格率方面以及护理满意度方面均要明显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科的应用有着较好的效果,能提升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并能产生强化护理质量的效果,对于提升护理质量,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等方面均有着重要的意义,十分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护理风险管理;心血管科;应用

护理风险指的是在对患者实施护理的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不确定的有害因素和风险因素的可能性,这些风险有着不确定性,因此一旦发生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心血管科是医院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患者多数有着较为明显的病情,并且会出现心率失常或者心脏骤停等问题,一旦发生这样的风险如果不能及时处理将造成严重的影响。本次研究中主要选择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所收治的共120例心血管科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进行了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科的应用效果的分析和研究,详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所收治的共120例心血管科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共有患者60例。患者中共有男性70例,女性50例,年龄为41——78岁之间。排除标准:患者80岁以上有认知障碍功能,精神疾病、严重心肺疾病和肾功能衰竭患者。所有患者在本次研究中均自愿参与,对参与项目有着充分的了解[1]。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和疾病类型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因此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主要实施的是常规护理基础,观察组患者则在这样的基础上实施风险管理对策。风险因素主要包括:①意外事件因素。患者在出现心血管疾病以后可能会发生多个器官衰退的现象,这种情况下患者很有可能发生跌倒或者坠床等危险。同时在排便的过程中可能出现排便用力而造成的心绞痛以及心肌梗塞等现象。一些长时间需要卧床治疗的患者则比较容易出现褥疮,血液循环以及皮肤的抵抗能力也将开始出现下降问题,从而造成一定的护理风险[2]。②药物风险因素。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缓则或需要服用多种不同的药物,例如降压药,抗凝药和强心药等,这些药物的使用十分容易出现使用不当的情况从而留下安全隐患。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在药物使用上用量比较少,静脉注射的过程中应当控制好速度,避免给患者造成不良影响。此外,在治疗过程中还有可能发生药物漏发或者错发的问题,这些都是常见的护理风险因素。③管理风险因素。医院当中有着一部分新毕业的护士人员,他们对于自身的工作并不是十分了解,同时在治疗的过程中也容易出现操作上的失误问题,从而引起护理纠纷。再加上对于各项制度的落实不够彻底,导致护理质量有所下降。④人为因素。护士缺少责任心,工作不认真,在抢救患者的过程中对于设备的使用不够了解,不能充分的掌握仪器使用方法等,导致治疗中留下隐患问题[3]。

在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所采取的具体措施为:①首先,在患者入院以后对于患者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应的护理措施和风险预防措施。同时要对医护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主要培训的内容为实践操作知识和相关的理论知识,保证医护人员在对待患者方面能够有足够的责任心,并能按照规定的操作方式来进行各项工作的实施,从而降低风险的出现。其次,在治疗过程中应当及时制定出护理管理制度和护理规范监督制度,详细的列出各项工作的责任和目标,保证操作的科学性[4]。再次,需要在工作中强化与患者以及其家属的沟通工作,对患者讲解治疗的方式,并将一些治疗成功案例讲述给患者听,从而提升患者的疾病治愈信心。向患者家属了解到治疗中的风险所在,从而在对患者进行陪护的过程中能及时的将患者不良情况和反应向护士和医生报告,减少风险问题的发生概率[5]。此外,需要定期召开相关会议,对患者资料进行深入讨论和研究,将风险问题发生的原因等进行梳理,从而总结出更加有效的应对措施,并落实于日常工作当中。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出院时总结护理情况并进行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调查。患者满意度标准为非常满意100分、满意>90分,一般90——70分,不满意<70分。患者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一般)/总人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所有数据资料均采取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组间比较采取t检验,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当P<0.05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护理合格率方面以及护理满意度方面均要明显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护理合格率比较见表一。

3.讨论

护理风险问题主要指的是在进行患者住院过程中对于患者实施护理中可能发生的不安全事件,甚至能够导致患者死亡或者出现严重后果的事件。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临床上对于护理风险事件的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心血管疾病本身有着较为复杂的特点,在护理过程中一旦发生了问题就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死亡或者致残,因此在对此类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一定要格外重视,要强化安全防范工作[6]。

在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的是常规护理管理措施,而观察组患者则实施的是护理风险管理措施,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在护理合格率方面以及护理满意度方面均要明显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科的应用有着较好的效果,能提升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并能产生强化护理质量的效果,对于提升护理质量,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等方面均有着重要的意义,十分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韩建敏.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患者静脉留置针输液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7,(03):123—125.

[2]李莉,李文婕.护理风险管理在显微手外科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7,(03):158—200.

[3]刘雅娟,孔德文,柴雪娇,付爱华,刘颖,王英楠.心内病区护理质量指标应用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81):215—256.

[4]张雪.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实施效果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89):140—145.

[5]朴雪梅.心血管科护理风险管理现状及展望[J].中国农村卫生,2017,(01):69—78.

[6]钟晓玲,赵鸿雁.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病房中的应用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47):189—200.

论文作者:宋丹丹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10

标签:;  ;  ;  ;  ;  ;  ;  ;  

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科的应用效果研究论文_宋丹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