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医诊疗设备的发展及应用论文_刘骐鸣

浅谈中医诊疗设备的发展及应用论文_刘骐鸣

刘骐鸣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医学工程部 北京市 100010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环境的改变,中医的诊断和治疗理念也随之产生了变化,不再单纯拘泥于以传统医学为主的诊疗方式,而是越来越重视对先进设备的使用。时至今日,中医诊疗设备在中医进行诊断和治疗方面正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中医诊疗设备;发展;应用

【中图分类号】R2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4-359-02

在我国的中医发展史上,中医诊疗设备早在宋代就已经开始应用于临床,但由于时代的变迁和人们认知的不足,中医诊疗设备的应用始终没有得到全面推广,因此相对滞后的中医诊疗设备生产研发没能得到有效升华。但随着医学的快速发展,医学诊疗设备为辅助各类学科的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认识到医学诊疗设备不仅能够降低人力诊断疾病的误差,同时对提高疾病的治疗效果也有着极大的帮助。因此,中医诊疗设备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已势在必行,为了促进中医的可持续发展,提高中医在医学界的竞争力,目前在国家中医药政策的指导下,各研发机构、生产企业及相关部门应提高对中医药发展的认识,并加大对中医诊疗设备的研究、开发、生产和应用的投入力度。

1.中医诊疗设备的定义

中医诊疗设备是指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以临床需求为导向,以解决中医实际问题为目的,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和先进思想研究开发出来的诊断设备和治疗仪器。其中,常用的诊断设备包括脉象仪、舌象仪、腹诊仪、经穴探测仪等;治疗仪器则有电针仪、灸疗仪、罐疗仪和各种中医光、电、磁、热、超声治疗仪等。

中医诊疗设备不同于一般的诊断和治疗设备,它既蕴涵有现代的科学思想,又融入了鲜明的传统中医特色,在传统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过程中,在立足于中医临床实际的前提下,赋予了新的内涵,乃至发展成为符合时代要求的现代化仪器设备。

2.中医诊疗设备的发展历程

中医最早开始使用诊断辅助仪器是在宋朝时期,《察病指南》是最早记载有三十多种脉象示意图的宋代医书,后来明代对其进行发展,制作出已经可以辨明人体“体位”和“性状”的脉象图。20世纪50年代,最先将杠杆式脉搏描记器用于中医脉象研究的是我国的朱颜教授,之后脉象仪就正式问世了,并得到了不断地发展,且逐渐成熟。如今随着中医学的不断发展,诊断信息处理愈发智能化,各种中医诊断仪器陆续问世,人们对于中医诊断仪器的创新发展及使用也越来越重视。

3.中医诊疗设备的发展现状

现今,中医诊疗设备在我国的发展状况不容乐观。具体来说是设备的研发速度十分缓慢,标准较低,技术升级换代的时间过长,实用性及科学技术应用水平不高,产品的模仿率却很高,并且缺乏相关的专业技术人才,设备的研发与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的具体结合也不够紧密。总而言之,中医诊疗设备基础薄弱,标准化建设滞后,不能与时俱进。但其发展又处于前所未有的机遇期,《国家“十三五”规划》和《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都将中医诊疗设备的一系列项目列为重点研究及推广项目。随着中医药的发展,近年来中医诊疗设备的市场需求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各不同学科的不同学者相互联合,运用现代化的检测技术、方法及手段,对中医上常运用的诊断标志—脉象进行了其特征的描绘、记录并最终形成了脉诊报告单,之后又相继研制出了多种样式的用于检测、记录脉象的仪器。中医中的舌象,在诊断中也很重要,对于其信息的采集和分析也已受到很大关注,它的研发主要涉及图像采集、光源的设计、图像的分析及报告单的形成等诸多环节。当前较为成熟的中医诊断设备有:面诊仪、腹诊仪、耳穴探测仪、经穴探测仪、手诊仪以及甲诊仪等,还有很多正在深度地研发中,例如诊断嗅觉的闻诊仪、进行声音辨别的耳诊仪、汗液测量仪和呼吸动度检测仪等。另外,业内比较熟悉的远红外诊察仪、红外质谱仪等也都在积极研发中。目前中医诊疗设备的研发机构及生产企业正最大可能地将中医检测形成数字化检测,从而推动中医诊疗产业进入智能数字化时代。

4.中医诊疗设备的分类

目前,中医诊疗设备大致可分为中医诊断设备和中医治疗设备两大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第一类:中医诊断设备,例如:脉象仪、舌象仪、经穴探测仪、腹诊仪、呼吸动度检测仪、面诊仪、闻诊仪、耳诊仪等中医检查诊断仪器。

第二类:中医治疗设备,主要是指依据中医辨证论治的结果,利用中医的治疗原则,得出相应的治疗参数,并结合中医辨证施治的过程使其发挥临床治疗作用的仪器设备。例如:电针仪,灸疗仪、罐疗仪和各种中医光、电、磁、热、超声治疗仪等。

5.制约中医诊疗设备发展的原因

5.1 医院对部分中医诊疗设备的收费存在问题

中医诊疗设备收费存在的问题是影响医院添置中医诊疗设备的一个重要因素。主要体现在:一是中医诊疗设备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按照《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的要求,很多中医诊疗设备没有相关的服务收费标准,即使有相应的收费标准,所收的费用较低;二是部分中医诊疗设备收费没有列入医保报销的范围。这些现象的发生,造成了中医诊疗设备成本大,想收回成本难度更大,因此严重影响了各研究部门、企业厂家对中医诊疗设备加大投入的信心。针对中医诊疗设备对中医药发展的特殊性,修改相关收费标准,将符合条件的中医诊疗服务项目纳入医保范围,已迫在眉睫。

5.2 中医诊疗设备标准不健全

中医诊疗设备标准不健全主要是指设备生产标准和使用标准不健全。首先,中医诊疗设备研发过程中,医理设计没有重大突破性进展,生产过程中的硬件和流程标准不能做到统一。其次,中医诊疗设备使用操作规程标准不一,缺乏明确简单的介绍说明。由于上述因素的存在,严重影响了中医诊疗设备的发展和应用。相关管理部门应根据中医药发展和临床实际需求,加大对中医诊疗设备生产标准的建设力度,并制定规范统一的使用标准。

5.3 部分中医诊疗设备产品质量不过关

中医诊疗设备生产企业在个别产品的生产过程中,缺乏先进的技术含量,不注重产品的质量控制和升级换代,使一些水准低、质量差的产品不断流入医疗市场。这些行为不仅严重影响了中医诊疗设备的市场声誉,也影响了中医诊疗设备在临床中的应用和推广,同时制约了中医诊疗设备的正常发展。因此只有不断创新,严格控制产品质量,将现代化高科技与中医理论相对接,不断研发生产出水平高、质量优且具有明显中医特色和临床疗效的中医诊疗设备,才能真正提高中医诊疗设备的利用率。

6.中医诊疗设备的应用前景

中医诊疗设备想要取得广阔的发展前景,必须以社会发展为根本,以需求为导向,坚持突出中医特色优势和发挥市场运行机制,借助独特的中医药发展模式,将优秀的中医传统理论与先进的现代医疗技术理念相结合,方能实现中医诊疗设备的飞跃发展。

6.1 需求是根本

要突出中医诊疗设备的实用性、方便性,让其优势尽显。

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的需求是中医诊疗设备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对中医诊疗设备的研发、生产和推广应用的过程中,要以人为本,充分体现其特点和优势。

中医诊疗设备的全面发展应围绕健康产业发展的需求,做到创伤少、应用方便、疗效显著,同时要运用好其较强的原创性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等优势,使中医诊疗设备发展成为中医药在健康产业的新的关注增长点。

现今最为成熟的中医诊疗设备已能够模拟传统中医的望、闻、问、切的诊断方式,实现了中医四诊的数字化、客观化和智能化,具有较佳的创新性和原创性,目前已有不少医疗机构表达出了采购意向。

6.2 特色是关键

中医诊疗设备必须坚持中医药特色优势。中医诊疗设备是从传统中医器具根据中医原理一步步发展而来的,发展中医诊疗设备就是推动中医传统理论和方法与当代先进科学技术不断融合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坚持中医特色优势是重要的立足点。现代科技发展可谓日新月异,应当医、研结合,多学科参与,将最新的科技手段与中医理论相结合,并应用到提高临床疗效上。

6.3 市场是主导

发展中医诊疗设备应以市场为主导,充分发挥市场调节机制。中医诊疗设备的生产企业是市场主体,应在遵循市场规律的前提下,尽可能调动其积极性,强化市场竞争,打造龙头企业,想办法整合市场资源,并加强品牌建设,扩大产品种类和产业规模。

参考文献:

[1] 孙文泽.浅谈中医诊疗设备的应用[J].价值工程,2014(24).

[2] 胡广芹,陆小左,杨琳,张松.对中医诊疗设备发展的探讨[J].中国医学装备,2012(18).

[3] 齐丽晶,高山.观中医诊疗设备现状谈产品发展和标准化工作[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3(26).

[4] 李旭.重视中医诊疗设备发展[J].中国医药报,2015(15).

论文作者:刘骐鸣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6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2

标签:;  ;  ;  ;  ;  ;  ;  ;  

浅谈中医诊疗设备的发展及应用论文_刘骐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