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论文_叶洋

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论文_叶洋

义乌市城乡新社区投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义乌 322000

摘要:将水泥、砂石、水以及外加剂搅拌后形成的便是混凝土,混凝土各种原材料的配比决定了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混凝土有其自身的优势,因此常常被用在水利工程、道路桥梁等施工中,随着我国土木工程行业的发展,很多的商砼公司逐渐成立,他们通过吸引人才等方式提高了混凝土的质量,使之更加适合现代土木工程行业的要求,但是其自身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关键词: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

在工程建设中,混凝土属于一种主要应用材料,在实际施工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建设土木工程的时候,有效应用相应的混凝土技术可以提升工程效率,同时确保工程建设质量。所以,对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全面的了解,同时有效应用混凝土技术对整个工程有效非常重大的意义。

一、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

混凝土,又称人工石,一般简称为砼。通常情况下指由集料(一般用砂砾、碎石等)经胶凝材料(通常用水泥、黏土等)胶结后得到的工程复合材料,常用于土木工程构筑物施工过程中,与钢筋胶合形成钢筋混凝土,一般用作高层建构筑物的受力支撑框架。市场上最常用的混凝土是用水泥作胶凝材料,砂、石作集料;与水及部分外加剂和掺合料按一定比例配合,经搅拌而得的水泥混凝土,也称普通混凝土。混凝土应用在土木工程工程施工中,其使用范围较广,环境适应性强,且原料配备简单方便,塑化后刚性强度较好,且能有效防止透水,因此在土木工程施工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从地基基础施工到支撑柱、承重墙的浇筑,内外墙粉刷,地板及楼梯浇筑等都有混凝土的应用。因此,针对不同的施工条件和施工质量要求对混凝土施工进行不同特点的施工技术要点控制就成为控制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关键。

二、 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浇筑

由于混凝土的使用范围广,其各部分浇筑工艺是各不相同的。以地基支撑基柱的浇筑为例,需要首先在工作面向地下10 到15m(具体高程需要根据实际的建筑工程施工高度及当地地质条件进行设计计算)冲孔,在清孔作业后利用灌浆法或者换浆法进行混凝土浇筑以改善建筑地基底部地质条件,增加其机械强度,保证建筑使用质量安全。而在墙体、楼梯、地基基础等处的混凝土浇筑中,由于需要配合模板工程进行施工,因此其混凝土浇筑前的施工准备就尤为重要。另外,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可能会由于机械原因造成混凝土浇筑量不均匀的状况发生,特别是较高层混凝土浇筑时由于长管输送、输送泵功率不足或者地基基桩清孔较差,孔内存有大量碎石、黏土等造成混凝土浇筑时部分构件混凝土不能完全固化成一个整体,从而造成其结构性能达不到预期要求的状况发生,严重影响建筑整体的施工质量安全。

2、混凝土出现孔洞和表面不平整

土木工程施工建成后会出现或多或少的表面不平整或者出现蜂窝和孔洞的的现象,这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是由于土木工程施工中混凝土的配比计算出现偏差,沙石中含有较多杂质,水、水泥、沙石配比计量出现问题,加上未按照规则进行搅拌,时间短,拌合不均,造成原材料融合程度不够,出现混凝土局部离析现象;其次,是由于施工前支模检查不合理,模板缝隙较大,因此在振捣混凝土时水泥浆流出,形成蜂窝;最后,由于混凝土浇筑时未进行分层,或者根部和上部浇灌之间时间短,最后造成混凝土表面出席现不平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养护

目前在我国范围内出现的混凝土施工质量问题大多是施工方在施工后期没有注意对混凝土塑化过程中的施工作业面保养问题,使得混凝土作业面在未完全固化之前经受雨水、风化等自然侵蚀,以及其施工配套设施如夹板、护套等的过早拆卸,造成混凝土整体施工质量下滑,导致其最终在表面产生裂纹、缝隙、孔洞等质量问题,不仅严重影响其外在美观,而且影响到建筑整体的防渗漏功能,由此造成施工质量问题。另外,在一些温度较低的场合下进行的施工作业,由于夜间温度过低,尚未完全析水固化的混凝土在低温环境下其水分大量结冰,使得混凝土固化整体结构变得疏松,并且在内部出现大量孔隙,有些在表面还会出现较大面积的裂纹,使得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大大降低。

三、影响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因素及控制措施

1、 混凝土的温度检测

为了能够及时掌握混凝土内部以及表面温度的变化值,必须设有合理地测温孔,准确及时地掌握混凝土各个部位的温度变化,以便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温度,保证工程质量。具体的做法是:在混凝土内部埋设几个测温点,布置为L型,在每个测温点预先埋设两根测温管,一根管底埋置在混凝土的中心位置,来测量混凝土中心的最高温度;另一根管底埋在距混凝土的上表面100 mm处,来测量混凝土表面的温度,两根测温管都要露出混凝土表面100 mm。然后用100 ℃的水银温度计来测量温度,读出示数。在混凝土浇筑后1~4 d,是温度上升较快的阶段,有每小时都要测取数据一次,5~14 d后,可以每个3 h测量一次。

2、混凝土施工材料的控制

对于混凝土的施工材料,一般是由施工人员进行控制的。合格的混凝土主要是由足够的水泥质量、存放的时间以及存放的环境三者共同构成的。所以,进行建筑工程的施工人员,必须合理有效地对混凝土的施工材料进行管理和分配,从而使混凝土的质量达到国家安全规定的标准。进而从混凝土的施工材料的控制上,使混凝土的质量达到标准。

3、混凝土在裂缝方面的预防及控制

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总会受到来自人为及外界客观自然环境带来的影响的制约。在建筑墙面或者是地面发生的局部性裂缝是常见的问题之一,而这些局部性的裂缝甚至会直接影响整个工程的质量。千里之穴溃于蚁穴,小问题不可小视。通常在中国的建筑施工过过程中,一般是通过现场监管的模式处理此类问题。随着混凝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现场监管的力度也逐渐在下降。不是说人为忽视这个问题,只是工程量太大,现场观察早已力不从心。假如这些裂缝成了漏网之鱼,虽说可能在最后的评测阶段会再次被检测出来,但是亡羊补牢为时已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时间做成的建筑因不符要求可能要进行拆除重做,这中间耗费的经济损失就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清的。

4、加强混凝土浇筑后的养护

浇筑完混凝土后,及时按照温控技术措施的要求,对混凝土进行保温养护。回填土是目前最好的养护材料之一,可以有效预防裂缝;保温养护的持续时间,要根据混凝土的温度应力加强控制,但是不得少于15 d,保温覆盖层的拆除要分层逐步进行;保温养护过程中,要保持混凝土表面的湿润,在混凝土施工期间可通入冷却循环水,以便加快承台内部热量的散发。同时,在养护过程中保持良好的湿度和抗风条件,使混凝土在良好的环境下养护。施工人员需根据事先确定的温控指标的要求,来确定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后的养护措施。

四、结束语

总之,混凝土施工技术对整个工程影响至关重要,不仅直接影响着混凝土结构的使用性能,还关系着整个工程的安全质量,在施工前清楚了解有关混凝土结构的知识和各种问题的成因,对症下药,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解决,从而有效保证施工的质量,以其实现提高混凝土的结构安全使用年限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张伟.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J].烟台职业学院学报,2013

[2] 胡杭.混凝土试验检测与质量控制技术的分析[J].大科技,2014

[3]章兴文.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问题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

[4] 畅健.刍议房屋建设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J].门窗,2015

论文作者:叶洋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6

标签:;  ;  ;  ;  ;  ;  ;  ;  

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论文_叶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