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回眸:老区兴则国家兴论文

70年回眸:老区兴则国家兴论文

70年回眸:老区兴则国家兴

本刊评论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将迎来建国70年华诞。回顾70年风风雨雨,我们发现一个现象:老区兴则乡村兴,乡村兴则国家兴。

“在分公司扭亏脱困务虚研讨会上,公司领导拿出近几年低效井、落空井比例的具体数据,指出部署成功率不高是制约公司扭亏为盈的最大瓶颈,作为直接从事井位部署工作的我们深感压力与责任重大。”大牛地天然气开发所所长雷涛深有体会地说。

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就是一个农耕国家。在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式革命道路,取得了全国胜利。建国后,从农村的土地改革开始,确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为工业化、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改革开放也是从农村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走向全方位的改革开放。新时代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吹响了打赢农村脱贫攻坚战的号角,我国农村贫困人口从1978年的7.7亿减少到1660万,对全球减贫贡献超过70%。201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比1952年增长了175倍,每年平均增长8.1%,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革命老区苏区,绝大多数处在山高林密的穷乡僻壤,是历史上人们躲避战乱形成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这种特殊的人文地理环境,使得革命老区苏区的人民,接受革命道理最快、革命最坚决,对党无限忠诚、无比热爱。正是井岗山的篝火、八闽老区的草寮、延安的窑洞,孕育了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也孕育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孕育了“摆脱贫困”的伟大实践。如何看待革命老区苏区,代表着中国共产党人的良心;如何振兴乡村振兴老区,反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看,老区兴则乡村兴,乡村兴则国家兴。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井岗山到延安,从遵义到太行山,走遍了每一个老区苏区和贫困地区。在延安,他说:“我们要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没有老区的全面小康,没有老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那是不完整的。”在福建,他说:“我们永远不要忘记老区,永远不要忘记老区人民。”“福建山区多、老区多,当年苏区老区人民为了革命和新中国的成立不惜流血牺牲,今天这些地区有的还比较贫困,要通过领导联系、山海协作、对口帮扶,加快科学扶贫和精准扶贫,办好教育、就业、医疗、社会保障等民生实事,支持和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尽快脱贫致富奔小康,决不能让一个苏区老区掉队。”

几十年来,福建老区的发展,谱写了从“福建前线”到“沿海开放地区”的壮丽篇章。习近平在福建工作时,走遍了八闽红土地,在老区留下了深深的足迹,为老区人民办了许多实事好事。他亲自组织实施了惠及老区的“德政工程”:老区和少数民族建制村“五通”(通路、通饮用水、通电、通电话、通广播电视)建设;大力推动贫困村整体搬迁的“造福工程”;水土流失治理、集体林权改革,等等,为老区人民增添福祉。这些年,福建老区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弱鸟先飞、滴水穿石”精神,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老区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跟上了全省奔小康的步伐。

由于本研究涉及省区较多,为更好的反映旅游规模分布的集中度,本文引入四省区指数和十一省区指数,计算公式分别如下:

东风吹来满眼春,老区巨变喜人心。老区人民过去、现在和将来,都必将一心一意跟党走,努力把我省建设成为“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

标签:;  ;  ;  ;  ;  ;  ;  ;  

70年回眸:老区兴则国家兴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