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建筑遗产保护与更新初探论文_牟彦茗

工业建筑遗产保护与更新初探论文_牟彦茗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摘 要】通对五仙门发电厂旧址更新改造案例,探讨工业建筑遗产的价值研判,以及位于城市中心区工业建筑遗产的改造与更新策略。

【关键词】工业建筑遗产;五仙门发电厂旧址;保护;更新

工业遗迹是人类文明和城市发展的见证,对现代城市景观和都市生活影响深刻。如今,保存良好的工业遗迹通过保护与更新成为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建筑生命和所承载的文化得以延续。本文以广州第一座火力发电厂保护更新改造为例,探讨位于城市中心区的工业建筑遗产保护和更新的理念和策略。

1、项目概况

五仙门发电厂建于1920年,是广州市历史上第一座火力发电厂,2008年被公布为广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其前身是英商旗昌洋行于清光绪二十七年创办粤垣电灯公司,现存发电厂建筑由广州市商办电力股份公司建设并于1921年投产。因发电车间设备老化、能耗高和污染环境停止发电,发电设备于1984年报废移除。发电厂由沿江营业厅、汽轮发电机组主厂房组成,营业厅、主厂房大空间及结构基本完好,内部曾作为俱乐部和批发市场,局部有加建和改建。

2、价值研判

2.1 历史价值

五仙门发电厂使用了进口汽轮发电机和锅炉设备,总装机容量达2.2万千瓦,一直运营至建国后,见证了广东第一条13.2千伏送电线路送出、与西村发电厂并网运行形成省电力系统等重要事件,是广州乃至中国电力发展的先驱。

2.2 社会价值

电力发展对广州民生的改善和商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1914年建设的先施公司率先采用升降机代步,配备电风扇、电暖设备,在1300条街巷中装上了路灯;充足的电力供应促使爱群大厦、南方大厦等近代地标建筑沿珠江蓬勃发展。五仙门发电厂是老城区市民的集体回忆,是广州近代商业繁荣的重要见证。

2.3 建筑价值

五仙门发电厂建筑由澳大利亚人亚瑟•威廉•帕内设计,使用德国钢材和水泥建造。营业厅为三层骑楼建筑,带有新古典主义装饰风格,立面三段式设计:底层柱廊,中段红色砖墙带白色方型壁柱,每跨开一方窗,顶部檐板和女儿墙。女儿墙中部有突出圆盘状浮雕山花,伴有精美的螺旋装饰。骑楼形式是适应南方气候的商业模式,反映了当年珠江沿岸的建筑风情,具有一定的建筑艺术价值。

2.4 区位价值

发电厂位于广州传统中轴线与珠江交汇之处,是珠江北岸重要的景观节点。滨水区位是近代工业建筑的重要特征,电厂当年靠珠江航运运送煤炭能源,反映了珠江沿岸繁忙的生活景象。过去工业厂房与仓储沿交通便利的岸线建设,随着现代城市发展,滨水地带逐渐转变为生活水岸,工业遗迹的改造利用将成为塑造滨水活力的重要元素。便利的交通区位和景观资源决定了发电厂建筑在当下的经济价值。

3、保护与更新思路

2003年国际工业遗产保护联合会(TICCIH)通过了《工业遗产之下塔吉尔宪章》,在强调工业遗产的鉴定、保护和记录外,提出了工业遗产改造及更新的价值,与周边区域、社会以及旅游产业相结合将会是工业文化持续传播的途径之一,倡导工业遗产改造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对于近代工业建筑遗产的保护,冻结式或标本式的保存方式并不适用,适当再利用是发展的新思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五仙门发电厂采用“适应性再利用”的保护更新策略,使历史建筑在当代生活中活化延续。

4、发展与更新策略

4.1 制定保护原则

作为工业遗产和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应遵循全面保留相关工业生产信息和全面保护发电厂建筑本体及周边环境风貌的原则:确保真实性和原生性,原位保留发电厂留存的与生产工艺相关构造细部及独特的节点,展现原有建筑空间和结构,全方位保全时间和空间上的特有历史文化信息。改造和利用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不改变原有结构、无碍文物安全、改扩建部分必须具有可逆性的原则。

4.2 融入区域发展

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不应是孤立的个案,工业遗产演变出新的空间,是带动区域发展的新元素。五仙门发电厂位于沿江路金融商务区内,是现代服务业特色产业集聚区,目标是建设具有滨江休闲特质和岭南文化气息的商务休闲功能区。五仙门发电厂将改造成为珠江沿岸新的文化中心,同时利用沿江历史建筑聚集的优势,与周边的原广交会会场、广州解放纪念碑、一德路石室教堂,沿江路永安堂旧址、爱群大厦、南方大厦、中央银行大楼旧址等构成“广州滨水近代历史建筑观赏径”,更好带动区域文化旅游的发展。

4.3 功能活化更新

工业建筑遗产改造再利用的核心是注入符合当代生活需求的新功能。人们既要体验历史的传承,也需要创新的文化体验,工业建筑遗产恰好可以融合这两种需求。五仙门发电厂以电力工业遗产为依托,定位为广州传统中轴线与珠江沿岸地带交汇的文化节点、博物馆与休闲生活融合的城市客厅,利用丰富的内部空间和滨江景观资源优势进行混合功能改造。实现历史文脉的传承,将电力产业历史、广府商业文化史以及珠江沿江发展历程作为展示主题。实现创新文化体验,利用主厂房大空间改造成小型剧场和多功能厅,注入演出、电影首映、艺术拍卖、时尚沙龙等多元的文化活动。利用沿江一线的景观资源及屋顶平台,可注入特色餐厅功能,增加商业配套设施。利用紧邻海珠广场的便利交通,设置旅游服务中心,成为滨水文化旅游的中心驿站。

4.4 协调新旧关系

处理旧建筑与周边建筑环境的关系是保护与更新的重点之一,五仙门发电厂的保护更新策略主要考虑两个方面,其一是为保护旧建筑对周边进行建设控制,其二是通过统一规划使新建建筑环境与旧建筑相协调。通过对发电厂建筑的研究分析,发电厂的主要观赏角度为沿江面和东南、西南两个角度,而北侧为设备间的实墙面,相对观赏价值较低。由此提出保证展现旧建筑主要立面及保证周边观赏视线通廊的控制原则:第一保证在解放桥与珠江岸线的处可以完整看到发电厂的西立面;第二是从旧建筑西侧通过新旧建筑之间的视线通廊可以看到海珠广场绿地。同时制定建设控制地带要求:新建建筑距离文物本体最少15米,并随层高加大增加建筑间距;对转角位置采用圆弧形的建筑控制线。通过合理制定建设控制地带,为老城区更新建设提供更大的空间。

在地块统一规划中,新建筑并没有拘泥于传统的形式,着重于构建具有文化延续感的城市空间。五仙门发电厂的特有的新古典风格骑楼、工业建筑特有的烟囱、高大的山墙面、天窗等,保留修复成为区域的标志。北侧新建的商业综合体从实际功能需求出发设计,采用自由曲线造型与水岸环境相呼应,以柔和的线条与工业建筑硬朗简洁的造型对话;采用层层退台的设计,使新建建筑与旧建筑之间视线更为通畅。保持新旧之间的差异性,与旧建筑保护中强调的“可识别性”法则是契合的;每个时代的建筑都应尊重历史建筑环境并保持应有的时代性,这也是城市发展轨迹的真实体现。

4.5 塑造公共空间

五仙门发电厂的更新改造提出要活化成为城市的文化客厅,这既要有特色的建筑本体空间,也要有周边公共空间的塑造。在发电厂所在地块的规划中,提出了东、西两个广场和一个视线走廊的设计。发电厂东侧是侨光西路和沿江路的转角位置,可以展现电厂设备间山墙面和观望海珠桥、海珠广场,规划设计为电力文化广场。西侧广场由发电厂及其新建商业综合体围合而成,规划为休闲绿化广场。发电厂北侧与商业综合体之间是从西侧广场看海珠广场绿地的视线通廊,也是新建筑与老建筑的对立对话的场所;通过加建可逆的遮阳顶棚和连廊,塑造一处半室外的活动走廊,适应岭南炎热多雨的气候,增加停留和观赏时间,有利于文化空间和商业空间的联系和促进,丰富了的户外空间的通行体验。

5、结语:

五仙门发电厂旧址的保护与更新从整体城市关系出发,旨在创造有文化延续感的城市空间,在尊重历史基础上创造具有时代个性的新的使用空间,使工业建筑焕发新的生机,成为“历史与现代生活对接、传统与创新转换的激发点”。城市中心的工业建筑遗产要进行整体保护和改造更新,需要从历史、文化、城市、社会、建筑、景观等进行多角度研究考量,才能全面把握其保护价值和更新改造方向。

参考文献:

[1]郑宁,《关于建筑改造之中西比较研究》[D].天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年

[2]孙俊桥,孙超.《工业建筑遗产保护与城市文脉传承》[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年第19卷第3期

[3]刘伯英.《工业建筑遗产保护发展综述》[J].建筑学报2012.01

论文作者:牟彦茗

论文发表刊物:《工程建设标准化》2016年1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25

标签:;  ;  ;  ;  ;  ;  ;  ;  

工业建筑遗产保护与更新初探论文_牟彦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