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网络信息资源的创新服务与特色服务_图书馆论文

论网络信息资源的创新服务与特色服务_图书馆论文

试论网络信息资源的创新服务与特色服务,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信息资源论文,试论论文,特色服务论文,网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加强知识信息的组织创新

知识信息的组织与创新,无非就是将网上网下的信息序化与创新的知识外化。[1]所谓序化就是由较高知识组织素养的馆员将自己的智力对特定范围的信息资源进行查找、整合、提炼、归类、编辑等智能性的工作,使其成为适合于用户需求的信息成品。所谓外化就是将知识信息按用户需求进行高层次的开发;将收集的信息提炼出蕴涵着各种知识的信息精华,提供创新信息的个性化服务;或者通过网络出版,以最快的速度送上网,传输给用户。图书馆面临着由传统向数字型的转变,图书馆员除直接提供信息(多为一次的信息)的服务外,更须使自己的工作转移到对知识信息组织创新服务上来。服务的方式有三类:

1.1 对知识信息智化创新,提供创新信息(二次信息)服务

这类服务是将按需确定其范围,如:一个人物,一段时间,一个主题等所收集的知识信息,将被服务者的现实条件和图书馆人的创意互相结合,经由联想使创意成为现实,并籍此达成与被服务者之间的良性互动,经过智化融合,创生出新的知识信息。[2]图书馆应努力使此做法成为21世纪信息服务增值的生长点和服务方向。从事此类智能性工作的图书馆员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才能从庞大的馆藏信息和浩如烟海的比特信息中“智能获取”所需的知识信息,并筛选提炼,择其精华,进行归类编辑、加工、融合、创生出用户需求的新信息。这就是知识重组,就是知识生产,就是知识创新。这是图书馆员所面临的角色的转变:他们将从书刊管理者、文化传播者、信息中介、信息导航员向知识导航员、知识科学者、网络信息的过滤者、学科专家转变。[3]以接受知识创新活动和全新信息环境的挑战。

1.2 创新知识信息深层次服务——图书馆员的参与式服务[4]

此类服务方式不仅提供个性化主动信息服务,更主要是图书馆员直接参与课题的攻关和研究环节的各项活动。他们不但凭籍其对文献信息组织、知识信息方面得天独厚的优势,担负起知识信息的提供者,而且还担负着学科专家的研究者的重要角色,在创新知识信息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他们甚至能在科学研究上构筑起科研新平台,在此平台上创造新方法,积累新知识,探索新规律,创立新学说。为使创新的知识信息能被同行和其他专家尽快利用,通过网络出版方式是最佳办法。当然,此种服务要求图书馆员的专业知识是一流的,其综合素质是优秀的,所具有的学科知识达专深程度。期望图书馆员在角色转变中踊现越来越多的高水平的学术专家,给图书馆信息服务增添新的靓点。我们坚信,图书馆人的知识重组工作越主动、越自觉、越有效、科学的发展就越迅速,越能推动社会向前发展。[5]

1.3 网络出版——将创新的知识信息通过网络传送给用户

网络出版的信息可以是文字、图像、图片、声音等多媒体形式,在网络上出版的信息,首先要依照一定的规则组织好,存放在网络的计算机上,提供给拥有浏览器的用户使用。网络传播信息的途径有三种类型:(1)“从网到网”的传播:网络作品→网络→网络作品→数字化离线载体或纸质作品;(2)“从低到网”的传播:纸质作品→数字化→网络作品→网络→网络作品→数字化离线载体或纸质作品;(3)“从盘到网”的传播:电子出版物→网络作品→网络→网络作品→数字化离线载体或纸质作品。[6]从信息传播的途径来说,网络出版都能通过上述三种类型进行。但(2)途径须先将纸质作品数字化后才能提供上网出版;若以快捷传输,抢得使用先机还须按(1)、(3)途径为好。通过网络出版使处于异地的专家、学者能以更快的速度进行交互式创新活动,使信息价值不断得到升华。网络出版“大大加快了各种新思想、新理论、新技术、新发明等文献信息的传播速度,给读者提供了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的新起点,加速了知识信息创新和技术进步的进程。”[7]在知识经济时代,有了创新的知识和技术,图书馆可以利用网络出版这一先进的手段为用户服务,创出信息服务新的生长点,这无疑是时代赋予它的新职能。我们应该抓住机遇,随着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拓展服务项目。当然网络出版是由人创造和管理的,其技术水平、创造力和想象力决定了网络出版的使用水平和法制水平。不论是出版机构、计算机公司、图书馆、还是个人,只要在网络上发布信息,就应该被认为是一种出版行为,就应该遵守相应的法律法规,明确出版活动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8]如:遵守知识产权规定,保证出版信息的政治和学术质量等。图书馆在提供创新信息的个性服务中,尤以向用户传送特色化的信息服务为首要。特色数据库出版为这种信息服务奠定了基础。

2 加强特色数据库的信息服务

在网络环境条件下,图书馆不仅需要将常用、多用、易失的文献信息数字化、网络化,更需建有特色化的数据库。在互联网时代,对于你有我也有的文献信息并不会受到用户的青睐,人们更愿意访问那些具有馆藏特色的数据库群,因为从那里人们可以得到具有特色的信息。如果一个图书馆,不能在互联网络环境中承担起应有的部分职能和作用,这样的图书馆就将会失去在网络中存在的意义。[9]现代化的图书馆,除了通过网络为用户提供“虚拟馆藏”服务外,更重要的是需要建立馆藏特色数据库,形成特色优势,把“金子”开发出来,成为受欢迎的网上图书馆。

2.1 要根据特色数据库分布的特征为读者作好个性化的特色信息服务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大国,蕴藏着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因此要根据各地建设起的地方特色信息数据库,以地域特征、时代特征、形式特征为读者提供快捷、到位的个性化特殊信息服务。

2.1.1 地域特征:这些信息资源反映了本地域人物和本地事物的历史及现今的动态信息,其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如果图书馆工作者不能通晓各地所建的这类特色数据库群和网络信息传播的规则,将无从取得信息服务的主动权。

2.1.2 时代特征:根据各个时代建立的地方信息资源特色数据库,有当代的地方法规,重大事件纪实,地方政府各机构、企事业名录,地方性年鉴,人口资料,地方志,人物传记资料,科技、经济发展资料,历史考古资料,政协文史资料,人文地理资料,文化艺术资料等等内容建起的地方信息的特色数据库;有近代(新、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各地的地方文献信息所建立的特色数据库;有古代的(清代以前)各地的地方文献信息,包括明、清代及以前所篡的地方志、许多散存于民间的宗谱、碑贴、墨迹等古文献珍品所建的古籍特色数据库。这些不同时代特征的特色库是地方变迁变化史的真实写照,往往为专家、学者提供研究的最可靠信息与数据,是可开发利用的宝藏,在数据库中具有独特的作用。

2.1.3 形式特征:根据不同载体的地方文献信息建立的特色数据库的开发利用,也是我们必须十分重视的信息服务。有甲骨、金石、手抄等载体形式的文献,经信息转换处理成数据所建立的特色数据库;也有以刻印、印刷,还有声像、缩微以及各种电子出版物所构成的特色数据库;更有将信息存储于计算机和服务器以及互联网上的特色数据库。

根据出版形式不同而建立的地方文献信息特色数据库,如:图书数据库,期刊数据库,还有根据图片、舆图、乐谱、宗谱、拓片等地方性出版物所建立的数据库,也都具有强烈的地方特色,也是研究者们企望获得的科研信息。让更具有地方特色的网上信息资源和网下信息资源转换成数据,形成有特色的数据库,基至创新出新思想、新理论、新思路构筑起新的知识信息平台,则是当代图书馆人应努力开展的特色服务。

2.2 加快馆藏文献信息特色数据库的建设,提供图书馆特有“宝藏”的特色服务

每个馆的馆藏文献信息都有自己的靓点,这些靓点就是整体资源的“金子”。在互联网络时代,已经具备了将这些宝贵信息资源开发共享的条件和能力了。网络使每一个与网络相连的用户都有可能成为信息的生产者、发布者,同时又是传播和使用者。因此,各馆将这些“宝藏”开发出来,让其他馆和读者共享的同时,也可以共享到其他馆的特色文献信息。

2.2.1 整体规划各省、各系统乃至全国范围的大、中型图书馆特色数据库的建设,提供各馆特色信息互补的网络信息服务。各馆藏有的文献信息,有的是所谓的“特色馆藏”,譬如:我馆藏有较为丰富的方志,若建立起地方县志特色数据库,无疑对研究方志的社科工作者是一个极大的福音。但有些馆藏可能是你有我也有的重复,因此各地区、各系统在规划建设各馆的特色数据库时,必须有一个整体的协作分工方案。重要的特色数据库,还需经国家有关机构(可否由国家图书馆牵头)统筹规划由各图书情报单位分工合作共建,使特色信息资源得到充分开发和合理配置,更好地为广大读者所共享。

2.2.2 各馆所建特色数据库必须统一数据格式标准,信息标引要规范,搜索引擎要便捷高效,以便提供准确、快速的特色服务。特色数据库不仅有文字信息按统一的数据格式存贮、压缩、转换数据等技术,还有以图形、舆图、声像、文物等的数字化信息按特定的结构单元进行统一标准的数据、格式建库的问题。文化部研创的“数字式中文全文文献通用格式”,既沿用了都柏林核心元数据的DC格式,也吸取了上海图书馆数字图书馆元数据项目等单位研发成果的长处,组织成一个集众所长的解决方案,创制出中国化的DC格式作为建库的数据格式标准是较佳的解决方案。在对特色数据库中的信息进行标引与著录时,尤其要研创出用户喜欢的高效、便捷的搜索引擎,既为使用者提供规范、准确、快速的信息服务,又能以人为本,以人性化观念,使读者便捷地汲取特色信息。

收稿日期:2002-10-24

标签:;  ;  

论网络信息资源的创新服务与特色服务_图书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