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下网络传播对睡眠的影响论文_陈鹏羽,严嘉琳,黄佳琪,杨珊

互联网时代下网络传播对睡眠的影响论文_陈鹏羽,严嘉琳,黄佳琪,杨珊

江西师范大学 江西省南昌市 330022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新闻传播对青年人睡眠质量的影响日益体现在网络传播对青年人睡眠质量的影响上。网络传播是以计算机通信网络为基础,进行信息传递、交流和利用,从而达到其社会文化传播目的的传播形式。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智能手机已成为青年人上网的主要途径之一,网络技术和人们的工作、学习以及生活存在着越来越密切的关系,其在给人们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使人们对其产生了强烈的依赖性。以智能手机为载体的网络传播对青年人的睡眠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一、网络传播影响睡眠的原因

社交网络是帮助人们建立社会性网络的互联网应用服务,能促进人际和群体间的信息交流与沟通。随着手机上网功能的不断完善,人们使用社交网络的途径更加便捷,其使用频率在不断增加。但有研究表明,不合理地使用社交网络会增加个体出现社交网络成瘾的风险,降低其睡眠质量。

(1)社交网络属于弱连接,在使用网络情境娱乐、交往的时候,替代了现实情境的活动,促使个人的社会涉入度的降低,不利于亲密关系的建立,易产生人际压力;社交网络中的信息大多经过了修饰,突出积极、理想化的方面,容易诱发个体不如他人的思维,产生较大的比较压力;社交网络的使用—满足模型还指出,网络会缓解个体因心理需要得不到满足时的无力感和紧张感,个体会因此依赖于网络。当不能及时使用社交网络,查看好友讯息时,个体会知觉更大的压力、焦虑等负性情绪。当他们压力过大,容易寄希望于社交网络,但社交网络易得性、虚拟性、不可触摸性的特点决定其并不能真正的解决问题,反而容易知觉更大的压力,进而影响其睡眠质量。

(2)北京朝阳医院睡眠呼吸中心发布的《2018中国睡眠质量调查报告》显示,93%的青年人睡前玩手机,追剧和购物消耗了大量睡觉时间。很多青年人在睡觉前会躺在床上使用手机上的社交网站和朋友交流、获取信息、发表生活日常等,这会使他们的神经处于兴奋状态,延长入眠时间,导致入睡困难。

(3)作为网络传播的载体,手机的屏幕蓝光会造成使用者生理节律混乱,手机辐射会刺激大脑的应激系统,使个体处于兴奋和警觉状态,干扰睡眠质量。

(4)睡前使用社交媒体干预褪黑激素产生和延迟昼夜节律,加大疲劳程度,影响睡眠质量,加大睡眠障碍的风险。

二、网络传播对睡眠产生的影响

施拉姆曾说:“大众传播媒介是时间的窃贼,而人们却心甘情愿地让这个温情而聪明的窃贼盗走大量弥足珍贵的时间。”作为大众传播之一的网络传播,一边突破时空限制,为人们提供及时的信息资源,一边悄悄透支了占网民一生中三分之一的睡眠时间,抛给大家许多潜在的睡眠问题。

1.网络传播的载体对入睡时间有延缓作用。

睡前借助电子设备上网,过度摄入的荧屏光线会扰乱人体的生物钟。哈佛医学院睡眠专家博士劳伦斯•爱泼斯坦称:“本身光就是一种警告性刺激,这也抑制了褪黑激素的分泌,这一物质可以帮助调节人体的内部时钟,控制睡眠—觉醒周期的时间。”因此,晚上的亮光可以延迟睡眠,从而导致晚睡晚起。拥有良好的睡眠对身体是一个长期的健康保证,长期的失眠会导致抑郁症、心血管类疾病、癌症等病症的诱发。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网络睡眠知识的传播影响人们的睡眠认知

2014年中央电视台13频道在新闻节目中关于世界睡眠日的解读,就很好地利用了网络传播。多数失眠者逐渐重视睡眠问题,甚至部分患者能通过采取保持规律的昼夜节律、避免已知的干扰习惯、保持环境有利睡眠等措施来自我调整,试图自我治疗失眠。但由于网络传播自身的局限性,且我国从事睡眠研究的专业人士较少,睡眠科普知识传播的真实性有待商榷。

3.网络传播催生新的睡眠市场

中国睡眠市场容量巨大,2015年,年复合增长率为百分之二十以上,且百分之九十九为非智能设备,市场亟待挖掘。众多的龙头企业利用基于互联网的社会动员,把握目标受众的真是需求和痛点,创办一系列营销活动,为自己的睡眠产品的推广与宣传做准备。

三、减轻网络传播对睡眠的影响

以智能手机为载体的网络传播对青年人的睡眠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同时我们也可以利用当前发达的网络传播技术来改善睡眠,对于“睡眠”网络传播可以说是一把双刃剑。正因为人们目前对于网络传播的依赖,我们利用人们依赖的网络传播,也有效的改善睡眠状况。

(1)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拥有巨量资料,以及强大的信息处理、洞察能力等特点做到对睡眠的监测,以及对睡眠质量进行分析从而得出解决方案。通过大数据与互联网的结合,我们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得知睡眠质量以及解决方案。

(2)利用网络传播平台,作为个人睡眠信息的发布平台。应用app等平台,和大数据技术相结合,存储个人信息,并根据大数据分析结果提供睡眠建议或者解决方案。根据睡眠状况推荐有利于睡眠的食谱或运动。将人们现在所离不开的网络传播与技术相结合实现对睡眠的监测和改善。仅仅下载一个app就可以实现对自己睡眠的监测甚至治疗。

(3)利用网络传播实现远程医疗。根据数据监测提供的睡眠患者的睡眠信息,甚至可以与权威专业的医学工作者通过网络传播媒介进行远程的交流与治疗。可以通过双向转诊,共同会诊,远程会诊等手段,使患者得到更多专家的会诊。

(4)还可以将大数据、互联网、网络传播和临床医学相结合,互联网+大数据+临床医学研究的模式,可能是未来医学的发展方向。从挂号APP,到数据的网络传送;从临床治疗的科研一体化系统,到运用云计算技术的数据存储,数据挖掘分析,到精准之力啊,都将给睡眠医学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曹志伟,刘琛琳.睡眠与睡前电子媒介使用联系的实证研究[J].东南传播,2018(09):15-20.

[2]刘艳骄.睡眠医学知识网络科学传播的特点[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15,2(03):180-181.

[3]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国网民睡眠质量白皮书[M].2015.

[4]刘静,陈红艳.数字媒介传播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 社,2014:90.

[5]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M].何道宽,译.北 京:商务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陈鹏羽(1998-01),男,汉族,籍贯:江西省上饶市,学历:本科,研究方向:新闻传播

论文作者:陈鹏羽,严嘉琳,黄佳琪,杨珊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30

标签:;  ;  ;  ;  ;  ;  ;  ;  

互联网时代下网络传播对睡眠的影响论文_陈鹏羽,严嘉琳,黄佳琪,杨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