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中应重视学生求异思维的培养_思维模式论文

物理教学中应重视学生求异思维的培养_思维模式论文

物理教学中应当重视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重视论文,思维论文,物理论文,求异论文,学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长期以来的教学中,我们对学生思维的培养训练都是侧重于求同思维。求同思维或称收敛思维,即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或传统方法以解决问题的一种有方向、有范围、有组织、有条理的思维方式,鼓励学生从课本上或从学习中找到唯一正确的答案,培养的是一种规规矩矩的思维。然而,随着科技发展的需要,学习心理学强调创造能力的启发,学习的重心便转向求异思维,即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向,探索客观的真理,发挥自己的创见。求异思维或称辐射型思维,是指无一定方向、无一定范围、不墨守陈规、不按传统方法、由已知探索未知的思维方式。如果某个问题有很多可能的答案,那么思路就可以以这个问题为中心,向四面八方自由扩展,寻求众多适当答案。因此,我们在教学之中格外需要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由侧重求同思维转到求异思维,并把两种思维很好的结合起来,发展学生创造力,更好地培养出人才。

无可否认,学校的某一阶段的考试成绩是学生在相应阶段的记忆能力和规范思维状态的标志,是学生对某阶段老师规范讲演接受程度的印证,但并不反映学生思维能力的全体。考试成绩的高低可以左右学生升学的状况,但它却不应是决定同学们今后事业成功与否的依据,犹如俗语说的那样,高分不一定都高能,低分不一定都低能,特别是低分者不一定一切能力都低。事实告诉我们:在事业上获得较大成功的学生中,有相当部分是求异思维比较活跃的。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初中阶段学生中有的个性特点表现是比较倔强,思维活跃,又带有天真淘气好动的少年孩子气。特别是求异思维活跃的学生其思维特点则表现为较强的思维独立性和批判性,具有争论、怀疑的心理,对教师、家长的言行以至书本的现成结论,往往存有不同程度的保留或置疑,表现出明显的反抗性和对权威的否定。然而由于经验、知识不足,与思维不够成熟,因而同时带有较多的主观片面性。至于情感方面,由于他们比较活泼,富于朝气,又常常带有冲动性,缺乏克制力,行为不易预测。因此,这些学生在那些忽视了青少年身心特征的教师里,自然就会被误认为是散漫、调皮和爱给老师出难题的学生。只要我们稍加注意便常会发现,有些学生思考问题、解释问题的方式是与众不同的,与老师讲的和教科书上写的也不尽相同。他们观察问题、处理问题有自己的思维方法和路径。而这种从不同的方面或不同角度观察、思考、探索客观真理,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的表现,正是学生们求异思维的表现,是富于独立思考和创造意识萌芽的象征,蕴藏着无穷创造性。因此,求异思维是好事不是坏事。富于经验、又有素养的教师,绝不可为维护“师道尊严”而把学生的求异思维扼杀了。对学生的提问要作认真的思考、深入的分析,如果是求异思维的反应,哪怕是一个闪光点,就要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地发现和鼓励他们的求异意识,为祖国发掘和培养创造性的新人。

无疑,我们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确实是存在一定缺陷的。长期以来,人们已习惯的是教师根据统一的教材内容、教学参考书,在课堂照本宣科。教学过程的各环节、步骤都要求学生按照既定的模式去思考问题,答案是整齐划一的,标准合度的。这是求同的教学方法。它只注重于人们思维的共性——求知;却忽视了人们思维的个性——求异。这不但无法去满足青少年学生无穷的求知欲,而且使学生的特征思维受到压抑以至摧残。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尽管考证成绩合格,但在解决实际问题和创造力、应变能力方面往往就不是那么理想。更难肯定能否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要求。

教学本来就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教师应具备严谨的教学态度与方法,也应该具备艺术家的风格,既要有深刻的观察能力,又要有独立一格的创造精神;既要严格按照大纲要求,深入研究教材,使学生获得扎实深厚的基础知识,同时更要善于发现、鼓励和引导学生的求异精神,从实际出发,逐步提高和发展他们的能力,争取最佳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发问,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哪怕是与老师或书本不同的见解,让学生不仅是旧知识的收获者,而且是开拓、发掘新知识的探索者。这是时代赋予我们教师改革教学方法中的一个新的课题。

笔者在长期的物理教学实践中,体会到有求异思维的学生,其共同的性格特点是猎奇。他们在思维上喜欢联想和类比。对老师的规范化程式的讲课,往往感到不满足,因而造成了听课“开小差”的情况。从表面看,听课的效果很不佳,甚至……实际上,联想或类比常常会显示了他们的超前意识,甚至已产生超出了教科书的范围的创见。至于开了小差的课程自然便显示了暂时的滞后状态,导致平时测验成绩亦受影响。实际上这有别于不求甚解的学生。由于他们对问题的解释和处理方法的独见,如果引导得好,后来居上并非绝不可能的,如有一位姓黄学生平时学习成绩平平,但课堂上常常从不同角度提出对问题的看法,很有创见。例如:在浮力一章教学的习题中,有一道题目是:把一密度为0.75x10[3]千克/米[3],体积为0.4米[3]的木块放入水中,求木块露出水面的体积?同学们很快得出正确答案:0.1米[3],但那姓黄的学生却认为应小于0.1米[3]。理由是木块会吸收水份,吸水后的木块会产生膨胀,密度和体积都会改变。无疑,这位同学从生活所体会到的现象提出了问题,反映了事物的本质。它牵涉到木块的吸水率和膨胀系数问题,超出了初中阶段的学习范围。这种不拘一格,从多角度分析问题的思维是求异思维的表现,是值得我们重视和鼓励的。如果在考试,按标准给分,这种与众不同的答案可能是得不到分数的。可见,我们划一的评分标准是有缺陷的。因此,我在课堂上肯定了这位学生积极思考的精神和大胆提出创见的学习方法,同时告诉大家,将来进入高一级学校,获得更深层的物理知识以后,即可以得到较圆满的解答。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如毛泽东所提倡的那样:“把精力集中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毛泽东在1964年曾批评说:“考试的方法要改变。”“答得出色,有创造性,这样的试卷可以给一百分。”“全部都答对了,是照书本背下来的,没有什么突出的地方,这样的试卷就给五十或六十分。”教学要得法,学习好坏不能看书本背得熟不熟,而是要看学生能否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事实正是如此,如上例所说的那个同学,在高考中考上了清华大学,毕业后在深圳一间化工公司担任技术职务,经过几年的努力,还当上了公司经理。据说这与他在工作、业务上的不断开拓、大胆创新,显示其超人的水平和能力是分不开的。

又如:有位学生学习了利用帕斯卡定律制成液压机的工作原理:大活塞的横截面积是小活塞横截面积的多少倍,在大活塞上得到的压力就是加在小活塞上的压力的多少倍后,他提出是否可以做一个力大无穷的液压机的问题,即把小活塞的横截面积做得很小很小,大活塞的横截面积做得很大很大,那么大活塞上的压力不是想要多大就有多大了吗?这虽然理论上不能说是不可能的,但它反映了学生爱好联想和猎奇的思维个性,这也是一种求异的思维表现。因为学生对问题的真正理解不是在老师讲课以后,而是在解决自己产生的疑难问题之后。所以,教师教学中不但要通过诱导记忆、联想记忆的方法让学生接受所传授的知识,而且要与鼓励、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的求异思维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掌握课程知识的基础上,发挥各自思维个性,使他们潜在的创造意识得以发挥和发展,这不但会提高学生对物理问题思维的灵活性和逻辑性,也利于培养和造就具有创造性的人才。据了解,提出上面液压机问题的学生,后来研究出一种防渗漏的防水材料,并在中山办了一间南星防水材料厂。由此可见,有的学生成绩并不突出,但他们反应敏捷,思路开阔,想象丰富,具有较高的智力水平。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有意识地发展他们的智力,而不是把知识变成呆滞的、没有活力的东西塞进他们的脑袋里,因为这样的硬塞活吞,知识是不能自然地转化为人的智力的。

笔者从上述例子中体会到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敢于怀疑、敢于提出不同见解的科学精神,这无论是对学生当时的学习,还是对他们以后所从事的科学工作或者其他工作,都是解放思想,激励创造精神所必需的,有着积极意义的。

如何达到鼓励、引导和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笔者也进行了一些探索:一是在教学中对一些灵活性、变通性较大的物理问题有选择地进行多方面、多角度的解答教学,进行一题多解、多解择优,一题多变、多题归一等训练。实践证明,这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综合判断和创造思维能力的。二是选择一些课文,引导学生自学,自学后让他们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不理解的问题,然后教师加以归纳、选择,让学生们自己来讨论解答。鼓励他们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最后教师综合梳理。这样做,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另一方面教师可以进行针对性的教学,事半功倍。三是把有些由教师演示的实验下放给学生自己做,让他们获得更多的感性认识。既活跃了课堂,又加深了理解,知识更牢固。我体会到,只要组织和控制好课堂纪律,做到能放、能收,教师有详有略的讲解,让学生多作讨论,对教和学都是有益的。这样做既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又培养了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们反映很好,都喜欢上物理课。在1995年的初中物理会考中,笔者所任教学班的物理平均成绩是77.6分,比白云区平均分66.0分高出11.6分,比广州市区平均分高出1.6分。1997年的初中物理会考中,笔者所任教学班物理平均成绩是84.2分,比白云区平均分70.2分高出14分,比广州市区平均分73.2高出11分。从直观的教学效果上看,缩小了学习效果的分化,提高了教与学的总体成绩。

笔者在长期的物理教学中体会到,外因只能善诱,绝不可以以既定的思路加以规范,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方法,千差万别,思维能力有强有弱之分,教师可以通过诱导和引导,增强学生的记忆和联想记忆,培养学生求同思维,增强思考能力,藉此提高学生接受前人知识的能力,提高学习成绩。可是教师更要培养学生求异思维,开发学生智力和创造性,这不但可以开拓人类知识新领域和达到提高素质教育的目的,同时还是增强对已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习成绩的一个更好的方法。它对学生的现在和未来都有意义,对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更具有意义。

标签:;  

物理教学中应重视学生求异思维的培养_思维模式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