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患者外周静脉留置针现况调查论文_郭礼1,曹逸2

郭 礼1 曹 逸2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450052

【中图分类号】R322.1+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5)-05-249-01

静脉留置针是儿科常用静脉输液方法之一,为了解儿童患 者静脉留置针的使用现状,对2015 年7 月8 日当天在我院住 院的患儿进行调查与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横断面调查法,选择2015 年7 月8 日当天在郑州大 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住院患儿为研究对象,覆盖儿童肾病、血 液、神经、PICU、NICU、小儿外科、心外科等10 个科室,共 708 例患儿,其中566 例使用静脉留置针,使用率为79.9%。

1.2 研究方法

由医院静脉治疗小组专家对所有静脉治疗小组成员进行 调查目的、方法、内容、输注药物的分类方法、静脉炎等输液 并发症及其分级培训。静脉治疗小组成员对患儿留置针情况进 行调查和评价,并填写自行设计的静脉输液横断面调查表,调 查表主要包括患者一般资料、附加装置的选择、辅助固定方式、 冲封管的频次、输液部位、留置时间、并发症等问题。

1.3 数据录入与统计分析

采用Epidata3.0 软件建立数据库,双人重复录入数据;采 用SPSS 18.0 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或构成 比等指标进行统计描述,计量资料采用?x±s 进行描述。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的一般资料情况

本研究中,患儿住院天数中位数为7 天,平均血小板数为 (298.76±130.44)×109/L,平均凝血酶原时间为(12.57±7.28) 秒,患儿的一般资料详见表1。

2.3 输液并发症发生率

566 例调查对象中,附加装置内残血89 例(15.7%),穿刺点 出血66 例(11.7%),敷贴松动68 例(12.0%),静脉炎5 例(0.9%), 渗漏2 例(0.4%),皮肤过敏3 例(0.5%),其他2 例(0.4%)。

3 讨论

3.1 静脉留置针肝素帽使用率高

研究结果显示,静脉留置针附加装置中,肝素帽的使用比例最 高。肝素帽由于其橡胶成分,反复穿刺易造成橡胶微粒脱落,并且 易导致血液感染,而无针接头能降低医务人员的针刺伤发生率、降 低回血率与堵管率,液体流通量大,还能有效降低输液的污染率[1]。 在儿科,选用无针接头能避免因使用肝素帽导致钢针脱出刺伤患儿 的风险。因此,在留置针附加装置的使用上仍需进一步改善。

3.2 固定方式以单纯胶布固定为主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儿童留置针辅助固定方式仍以单纯胶布固 定为主。尽管较多研究表明自粘性胶带能增加留置时间、减少并发 症的发生,但是自粘性胶带由于其不透明,固定时覆盖穿刺点周围 皮肤,导致输液过程中不易观察穿刺点情况,有潜在的安全隐患。 输液固定板限制儿童活动,血液循环不畅,易导致患儿手臂肿胀。 而胶布简便易行,因而导致单纯胶布固定在儿童科室广泛使用。

3.3 冲封管频次、留置时间与国家标准基本一致

我国2013 年发布的《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2]指出: 在给药前后宜用生理盐水脉冲式冲洗导管,外周静脉留置针应 72h-96h 更换一次。顾莺等[3]通过循证方法,综合各级证据, 认为静脉留置针72h 内更换可使因静脉治疗所致的并发症发 生率最小化,在本次调查中,输液前冲管、输液后封管的方式 占了88.7%,留置时间多处于72h 内,指出我院在冲封管频率 上与国家标准基本一致,但仍有部分科室按照1 次/日封管的 方式来维护,这提示我们输液管理仍需进一步加强。

3.4 导管维护仍待加强

在本次调查中,附加装置内残血的发生率为15.7%,穿刺 点出血发生率11.7%,敷贴松动12.0%,低于李敬霞[4] (50.91%) 的研究。静脉炎的发生率为0.9%,低于张春梅[5](3.1%)、花 芸[6](2.96%)的研究,高于刘凤艳[7](0.55%)的研究。渗漏 发生率0.4%,低于李晶[8](4.41%),总之,导管并发症发生率 总体低于国内已有的研究,但是仍存在不足,因此,加强对导 管的维护,降低输液并发症,是儿童静脉输液管理的重要部分。

4 小结

静脉留置针是儿科最常见的输液工具,已广泛应用于儿科 治疗。尽管在调查中多项要求规范已达到标准,但仍存在一些 问题,如肝素帽的使用率高,部分化疗药物输注仍使用留置针, 附加装置残血和穿刺点出血率高等。这要求我们护理人员在操 作中要严格执行标准,静脉治疗小组要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 训,严格把关,保证输液的安全和有效。

参考文献:

[1]Juan Carlos Y,Maria D,Goretti S,et al.Efficacy of three different valve systems of needle-free closed connectors in avoiding access of microorganisms to endovascular catheters after incorrect handling[J].Retour Au Numéro,2008,36(9):2558-61.

[2]WS/T 433-2013.静脉治疗护理操作规范[S].北京:中华 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2013.

[3]顾莺,胡雁,张玉侠,等.儿科外周静脉留置针维护的 最佳证据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4,29(15):52-55.

[4]李敬霞,庞花妮,罗丹,等.应用鱼骨图在降低封管后 留置针内残留血液的作用[J].现代临床护理,2014,(09):56-59.

[5]张春梅,彭文涛.不同年龄患儿静脉留置针输液现况调 查[J].四川医学,2014,35(01):124-126.

[6]花芸,刘小文,刘新文,等.小儿静脉输液渗漏相关因 素的调查分析及预防对策[J].护理学杂志,2006,21(23):30-32.

[7]刘凤艳.静脉留置针输液致液体外渗及静脉炎的影响因 素与护理干预[J].卫生职业教育,2010,28(18):150-153.

[8]李晶,董波,沙影丽,等.静脉留置针在儿科应用的体 会[J].吉林医学,2013,34(31):6612-6613.

作者简介:郭礼,女,本科,主管护师,通讯作者:曹逸, 女,研究生,护师

论文作者:郭礼1,曹逸2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5年5月第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11

标签:;  ;  ;  ;  ;  ;  ;  ;  

儿童患者外周静脉留置针现况调查论文_郭礼1,曹逸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