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梅高效栽培技术探讨论文_罗献军

杨梅高效栽培技术探讨论文_罗献军

国营金鸡林场 广东清远 511500

摘要:杨梅是我国特产水果之一,具有色香味俱全的特点,深受人们喜爱。本文从立地条件、园地选择、苗木定植与栽后管理、生态修复、自然生草、配方施肥、调酸补钙、科学修剪、合理结果以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杨梅高效栽培技术,从而为杨梅的推广种植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栽培技术;生态修复;防治

引言

杨梅属于杨梅科杨梅属小乔木或灌木植物,又称圣生梅、白蒂梅、树梅,是我国非常著名的一种具有特产类型的果蔬。其果实风味独特,酸甜适中,富含多种维生素及钙、铁、磷等矿物质元素,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同时还具有消暑、止咳生津、助消化等功效,深受人们喜爱。为了能更好的开展杨梅产业,研究杨梅高效栽培技术显得尤为重要。基于保护生态环境,提高杨梅品质与生产效益的战略思路,本文提出了一套杨梅高效栽培技术,现予以介绍。

1 立地条件

生态环境对杨梅的生长结果影响甚大,应尽量保留杨梅园周围的植被。果园四周植被保护良好的,空气相对湿度往往较均衡,害虫的天敌生物留存量较大,园内病虫害少,果实品质优。同时,山顶保留原有植被,既能遮阳,又能挡风,利于杨梅的生长发育,减少水土流失。即俗语说的“山顶要戴帽,山脚要穿鞋”的布局。

2 园地选择

选择海拔高度350m以下,坡度小于25°,pH值4.5~6.5的红壤或黄壤,土质疏松、排水良好、富含石砾的山地,光照充足,避开有大风的地块。

3 苗木定植与栽后管理

3.1 整地

应挖鱼鳞坑或筑等高线,禁止全垦种植。

3.2 株行距

适当稀植,株行距6m×6m~8m×8m。

3.3 苗龄

提倡用1~2年生小苗栽植,可提高成活率,不提倡带土球大苗栽植。

3.4 小穴随栽法

如杨梅园山高地远,管理不方便,可不开大穴,不施基肥,而采用小穴随栽法。用此法在未经开垦的生荒地造林,因土质结实,土壤湿润,保墒性能好,使苗根较好地与土壤接触,苗木成活率高,生长快。

3.5 选用壮苗

选用生长健壮、嫁接口愈合完好、根系发达的苗木栽植。远距离运输的苗木应用泥浆蘸根、苔藓保湿,根部用薄膜包裹好,运输途中须盖好篷布,避免风吹、日晒、雨淋。同时还须注意,苗木上有雨水时不能起苗。

3.6 及早定植

在没有冻害的前提下,应尽早定植,具体时间为2月中旬~3月上旬。如能选择阴天定植,对提高成活率更有利。

3.7 合理修剪

定干高度30cm左右。适当短截过长的主根,修剪伤残的粗根,以利伤口愈合和促发新根。修剪时,还需解除捆绑在嫁接口上的薄膜,以免束缚颈部而导致死苗。

4 生态修复

4.1 陡坡杨梅园混交落叶深根性树种

对坡度超过25°的杨梅园,间种白栎(Quercus fabri)、麻栎(Q.acutissima)、榉树(Zelkova schneideriana)、…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檫树(Sassafras tzumu)、…枫杨(Pterocarya stenoptera)等落叶深根系树种45~…75株/hm2,增加固土能力,弥补常绿浅根系树种杨梅抗风固土能力低的不足,使不良生态环境得以修复。尽量采用仿生栽培模式,杜绝清耕。

4.2 出洪点的处置

对遭受破坏的出洪点(山洪爆发点),视地势与土壤条件等情况,或间种麻栎等落叶深根系树种,增加固土能力,或任其自然修复。

4.3 土层与坡向的选择

对土层薄、朝向西南或南的山坡,杨梅树易受高温干旱危害,尽量避开不种,任其自然修复。

5 自然生草

自然生草栽培是现代果园推行的一种土壤管理制度,也是生物覆盖的好方法。果园行间自然生草可增加生物多样性,增强生物互作,培肥土壤,有利于杨梅园生态系统循环。一般杨梅果实采收前用割草(灌)机割草1次。自然生草不仅有利于保持杨梅园良好的生态环境,减轻病虫害的发生,减少夏季高温等不良环境的影响,缓解大雨对土壤的冲刷,减少肥料的流失,而且还可以作为有机肥改良土壤。

严禁使用草甘膦等除草剂,推广应用割灌(草)机割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具体方法:比较贫瘠的砂石土杨梅园,每年仅在采收前用割灌机割1次草;土壤比较肥沃的杨梅园,可在每年11月结合冬季清园再割1次草,割下的柴草实际上就是地面覆草。

6 配方施肥

6.1 施肥原则

由于杨梅树具有固氮菌,需肥量少,施肥宁少勿多,以培养中庸树势。根据杨梅树的需肥规律(N:P:K=4:1:8),施肥应以有机肥为主,无机肥为辅,看树施肥,多施钾肥,适施氮肥,少施磷肥。

6.2 施肥量

6.2.1 基肥 11月下旬~翌年1月下旬,结果树每株施腐熟菜饼2~3kg,加草木灰5~10kg,或焦泥灰10~20kg,或硫酸钾(K2SO4)0.5~1kg。

6.2.2 根外追肥 果实膨大期喷高钾高钙叶面肥2~3次,每次间隔期7~10d。

6.2.3 采后肥 大年树采果后立即每株施速效氮肥约0.25kg,加硫酸钾(K2SO4)0.25~0.5kg,或草木灰5~10kg。

6.3 施肥方法

施肥区域为离主干30cm处至树冠滴水线。土施肥料时应尽量少伤根系,穴施或环状沟施,施肥后覆土。有条件的杨梅园逐步推广施肥枪液体施肥,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劳动成本,减少施肥量,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成本。

7 调酸补钙

杨梅园的土壤pH值以5.5~6.0为最好。近年来,由于酸雨与化肥增施的影响,杨梅园土壤酸化严重,不少山地的pH在4.0~5.0之间,酸性偏重,影响土壤有效硼等矿质元素的供应,也影响杨梅根部共生菌根的固氮活性,可通过补钙加以调节。一般于4月中旬,每株施石灰(CaO)1.5~2.5kg,既可改良酸性土壤pH值,又可起到补钙的作用,增加果实硬度,改善杨梅品质。

8 科学修剪

大树矮化修剪总的原则是“控高删密,去直留斜,通风透光,立体结果”。对原来未经整形的成年杨梅树,首先要“控高”,即截高枝,对树高超过3m的主干和大枝从基本截去,以控制高度,便于管理和采收;其次要“删密”,即对树冠内密集的大枝适度进行疏删,删直立枝,留斜生枝,以控高扩冠,使树冠内通风透光良好,达到立体结果的目的。

修剪时间为10月~翌年3月上旬,具体要因树势而定,以冬季或春季(萌芽前)为主。强树在10月…上旬~11月下旬进行,弱树、幼树宜于2

月中下旬~3月上旬进行。

分2~3年截去高度超过3m的大枝,生长过旺的侧枝采用去强留弱修剪,使侧枝健壮而不徒长,而弱树则去弱留强。过密枝、交叉枝和远离骨干枝的侧枝,应及时疏除和回缩更新。对于病虫枝和枯枝,应及时从基部剪除。

大伤口用白乳胶涂抹或“愈伤防腐膜”及时封闭,以防雨水渗入或病菌感染,影响愈合。

9 合理结果

杨梅一般年份坐果率高,如果任其结果,往往着果太多,造成果小,难以转色发珠,品质差,严重者会使树体衰弱以致死亡。“三疏(疏花芽、疏花、疏果)”技术是杨梅优质高效的关键技术。

疏花芽:对花芽过多的大年树,结合冬季修剪,疏删30%~40%的结果枝,可有效减少次年产量,同时为来年结果打下基础。

疏花:杨梅的雌花小,可采用石硫合剂疏花。具体方法:将约30波美度石硫合剂原液加水50倍,稀释成0.5~0.6波美度,在盛花后期花朵凋谢80%~…85%,偶见有大头针针尾大小的幼果时进行喷洒。

疏果:应遵循强树多果、弱树少果的原则,看梢疏果,结果多,树势弱,疏得早;反之则反。从5月上中旬~6月上旬分2~3次进行,至定果时每个果枝留果1~3个。注意:疏果时动作要轻,不要碰到留存果实的果柄,以免影响果实膨大。

具体操作方法:一般短梢留果1~2个,粗壮中长梢留果2~3个,果上无春梢的留果1~2个。同时,疏去密生果、小果和畸形果。春梢少时,将顶果疏去,促使抽生新梢。

10 病虫害防治

杨梅病虫害较少,按照环境友好型抚育管理的杨梅园一般不用药剂防治。每年12月,对枯枝落叶进行深埋或烧毁处理。春季萌芽前可用石硫合剂清园,减少病原菌的初侵染源和越冬害虫基数。

11 结语

综上所述,杨梅生态高效栽培技术的研究,是实现杨梅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在本研究中,提出了科学建园、生态修复、果园自然生草、配方施肥、土壤调酸补钙、矮化修剪、推广“三疏(疏花芽、疏花、疏果)”技术及病虫害预防等环境友好型杨梅高效配套技术,在实际种植过程中,也需要能够从多个方面入手,以良好的技术的应用提升杨梅的产量与质量,创造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许晓霞.杨梅高产栽培技术探讨[J].现代园艺.2015(8):35-35.

[2]尹宝丽.杨梅安全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分析[J].生物技术世界.2016(1): 52-53.

论文作者:罗献军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8

标签:;  ;  ;  ;  ;  ;  ;  ;  

杨梅高效栽培技术探讨论文_罗献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