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有效性论文_胡谋峰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有效性论文_胡谋峰

湖北省石首市高基庙镇小学 434400

摘 要:品德与社会教学是基础教育阶段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于学生个人思想品德方面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而且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道德水准已经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人才的重要衡量标准。因此作为教育者而言,要重视小学阶段的品德与社会教学,以学生的社会生活为基础,以品德教育为核心,促进学生全面性地发展,能够成长成为一名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关键词:小学教学 品德与社会 有效性 实施策略

课堂教学有效性历来都是任何一门学科的教育者所追求的目标。小学阶段是我国基础教育最初的阶段,也是整个基础教育阶段中最为关键的阶段。而且小学阶段还是学生内在品质和道德情操初步形成的关键性时期,这个时期的德育教育会对学生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产生影响。品德与社会教育作为小学阶段德育教育的主要部分,对其教学有效性的强调显然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

然而这一时期的品德与社会教学存在着诸多的问题,首先说现阶段的很多教师将品德与社会教学局限在了教材之内,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性不强,这就导致学生的道德行为仅仅局限于理论之中,这样的教育根本无法触及到小学生纯洁的内心世界,也更谈不上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其次,当前小学阶段的品德与社会课程相对较少,教师重视程度不够,也就使得学生对于这门学科的重视程度不足。因此,为了有效地做好小学阶段的品德与社会教学,教师应该让德育课堂真正地走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去,积极地熏陶和影响学生。

一、合理制定教学目标

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根本目标应该是塑造学生良好的内在品质,促进学生道德方面良好的发展。因此作为教师而言,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合理地制定教学目标,因为学生的道德水准不是一项可以定量衡量的标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但是很多教师对此却有所误解,对于品德与社会教学不仅教学模式与其他可以定量衡量的学科相类似,而且教学目标也参照制定。这就造成了现阶段品德与社会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脱离,完全不能够影响到学生的内心世界,也就谈不上良好地塑造学生的内在品质。所以,为了提高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有效性,教师首先应该正确地制定教学目标,更加注重教学的过程、方法、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等方面,不能够仅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水平。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讲求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感悟和体会,注重学生实践水平的提高。

另外,品德与社会教学一定要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目标,不仅要促进学生发展,而且要促进学生更为全面和健康地发展。让学生不仅通过小学阶段的学习具备了良好的知识基础,同时初步形成了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为学生未来更好的个人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开展体验式教学

品德与社会教学塑造的是学生的内在品质和道德情操,也就是说教学工作更应该关注的是学生的体验和感悟。然而小学生由于生活阅历的限制以及理解能力的欠缺,学生对于很多知识内容的理解还达不到感悟的层面,只能说是表面化的理解。这一点在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同时也是影响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效率提高的关键性因素。所以,教师为了有效地开展品德与社会教学,教师应该更加注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体验,开展体验式教学,以合理的教学方式和趣味性的教学过程来更好地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让学生能够真正地敞开心扉。对此笔者经常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引入角色扮演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进行各类德育故事中人物的真实体验,从而能够激起学生内心世界的波澜。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学生的课堂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而且学生在课本剧的编排和表演过程中更加能够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受到更好的熏陶和影响。

三、开展生活化教学

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教师更加应该注重生活化,因为这门课程的本质就是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基础,以学生的品德教育为核心而开展的德育教育活动。只有将德育教育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学生才能够真正地懂得个人品德的重要意义。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德育教育素材来积极地影响学生,让学生学会做人。

不仅要加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而且也要将品德与社会教育灌输到学生的实际日常生活之中,如对于学生的文明礼仪进行教育,深化和强调《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班级管理制度》、《红领巾岗位监督》以及《学生操行评分制度》等等,让这些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各项规章制度成为衡量学生品德与社会知识学习水平的标杆,并且以此来敦促学生更好地约束和提高自己,促进学生更为积极地面对学习和生活。

四、拓展教学空间

品德与社会教学不能够仅仅局限于课堂之上,虽然可以通过提高课堂教学的生活化程度来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但是作为教师而言还是要让学生能够实际地深入到社会之中,感受社会氛围,体验社会生活,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在社会生活中更好地感悟其所受到的教育。虽然很多社会活动当时学生并不能够完全地理解,但是随着其体会和感悟的深入,再加上其阅历的不断丰富,学生们会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其所受到的品德和社会教育。

参考文献

曹晓建 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新课程学习,下,2013,(4)。

论文作者:胡谋峰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7年5月总第2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24

标签:;  ;  ;  ;  ;  ;  ;  ;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有效性论文_胡谋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