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信息高速公路上的发展中国家--国际大众传播与研究学会第20届大会和科学研讨会_发展中国家论文

学术动态信息高速公路上的发展中国家--国际大众传播与研究学会第20届大会和科学研讨会_发展中国家论文

学术动态 信息高速公路上的发展中国家——记国际大众传播研究学会第20届大会暨科学讨论会,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讨论会论文,大众论文,发展中国家论文,学术论文,大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6年8月18-22日,国际大众传播研究学会(IAMCR)第20届大会暨科学讨论会在澳大利亚悉尼市召开。参加这次大会的有来自世界44个国家和地区的345名代表,他们中间有从事大众传播媒介研究的专家学者,有大学里大众传播专业的师生,也有在这一领域内工作的记者编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代表也出席这次大会。大会结束前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选举了下一届学会国际理事会。理事会由30名理事组成。中国代表第一次进入理事会,也是理事会内唯一的亚洲国家代表。

正如学会主席H.莫拉纳指出的,这次大会的特点是所讨论问题的范围十分广泛。除6次全体会议外,代表们还自由参加了分别在10个分会场举行的90个小型研讨会,共宣读了330余篇论文,就“传播技术政策”、“文献信息系统”、“传媒中反映的性别问题”、“历史”、“国际传播”、“传媒教育”、“法律”、“本国的广播电视”、“参与传播研究”、“政治传播研究”、“职业教育”、“政治经济学”、“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传媒和通俗文化”等十余个专题进行交流。

当前的世界已进入一个以信息和传播技术为基础的时代,这使得国家、社会和经济关系都在发生戏剧性的变化,而少数发达国家则因其技术上的优势,在信息高速公路上明显地处于领先地位。这场表面看来属于技术性的变化对于发展中国家有什么影响呢?在这次大会上,发展中国家在信息高速公路上的位置和面临的问题受到许多与会者的关注。关于这一问题的讨论,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警惕西方“文化帝国主义”

关于国际传播的争论常常围绕着这样一个问题:对于那些在国际信息交流中接受信息多于提供信息的国家来说,西方在国际传播中的主导地位是否会对它们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在这个问题上,有两种对立的观点。一种是“文化帝国主义”假说,认为西方以传播媒介作为其从文化上控制发展中国家的手段;另一种则认为今天的情况是“世界信息传播新秩序”的表现。新加坡学者,南洋理工大学的郝晓明(译音)在发言中指出,上述两种观点的争论已引起非西方国家对于西方传媒影响,有时甚至干预其国内事务的关注。虽然这些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对外国传媒采取了比较开放的态度,近期的发展表明,那些反对西方的新闻自由概念的政府更加注意外国传媒的批评了。新加坡政府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曾调查过新加坡公众对外国传媒的批评的反应以及这些批评是否会影响公众对本国政府和制度的评价。结果表明,总的说来,新加坡人并不由于外国传媒的批评而感到羞愧;他们往往认为这些批评有失客观,并认为这些批评实际上使他们更加信任,而不是怀疑他们的政府和制度。

德国美因茨大学M.孔齐克在其题为“欧洲对好莱坞:对传媒帝国主义的再思考”的发言中,表现出欧洲学者对美国传媒影响的警惕。他指出,当前欧洲国家正试图在音像制品市场上反击所谓的美国传媒帝国主义,并主要就两种反击措施展开讨论:一是讨论对美国音像制品征收保护性关税的利弊;二是讨论如何使本国语言免受外来影响,以求保持文化整合(如法国目前采取的政策就是要建立一条文化上的马奇诺防线)。负责制定一项欧洲传媒政策的机构对于音像制品究竟是文化产品还是商品有着分歧的看法。学者们对欧洲与好莱坞的电影业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分析了欧洲进口音像制品的政策及其后果。研究结果表明,自1960年以来,好莱坞从欧洲谋取的利润不断增加。为此,欧洲目前采取的对策主要有:征收关税,对欧洲的音像业提供补贴和努力建立一个欧洲的电视频道。

二、国际互联网络(Internet)带来的忧患

随着冷战的结束,经济活动的全球化,和商业、学术、以及新闻出版的数字化,全球性的国际互联网络迅速发展,并由于其具有多媒体和无边界的特征,影响着国家、地区、以致国际的电讯业和大众传播业及其政策。而国际互联网络在某些问题上(从传播淫秽内容到散布不同政见)的不受约束也已经在一些试图控制其内容以适应本国的宗教、文化和政治敏感性的第三世界国家引起注意。

韩国成均馆大学新闻和大众传播系的金载运(译音)在发言中重点论证了国际互联网络对民众的影响,认为国际互联网络是人类面临的“未来的冲击”之一,主张将信息传播技术的社会—政治—文化影响列为传媒研究的重要课题。一方面,国际互联网络因其方便、廉价和传送信息之快捷,而被一些人誉为可与宇宙相提并论的一个崭新的生活世界。然而,一些悲观主义者表达了他们的忧患:(1)认为通过计算机的交往对社会有着不利影响,因为在这种交往中缺少个人之间的感情联系,音色、身体动作、面部表情和人的外观都不复存在,或大大减少了。这样的时代有可能导致公民之间老死不相往来,使他们成为守着自家的屏幕过日子的个体,成为一盘散沙;有可能形成支离破碎的亚文化,造成文化的分裂和趋异。(2)互联网络传播的内容令人忧虎。屏幕上出现的大量淫秽内容和宣扬种族、民族和政治仇恨的信息以及为谋求实现商业利润和政治目的而作出的疯狂努力,有可能妨碍国际互联网络成为一个不受政府干预,自由表达意见和获取信息的天地。而家长们则希望在为孩子们提供的软件中不要出现淫秽内容。(3)互联网络有可能侵犯个人知识产权。

巴西巴西利亚大学情报专业博士生M.塔吉诺在她题为“国际互联网络与社会:又是一个梦想?”的发言中说,国际互联网络是当前世界上最庞大的具有代表性的网络。它的惊人之处不在于它的规模,而在于它的发展速度高于人类历史上任何一种通讯形式,对于信息传播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它提供了一种崭新的、动态的和超文本式的信息传播模式,刺激了消费社会的发展,就象一个真正的民主论坛:在这里,个人的职业、种族、年龄、性别、宗教信仰、社会地位等都无关紧要。人们有充分的权利传播他们的信息或检索他们感兴趣的数据。虽然它在某些方面给人带来了方便,但在另外一些方面也使生活更加困难。她的主要忧虑是:(1)国际互联网络给文化整合造成威胁。例如,随着英语成为科学界和计算机专业的通用语言,那些不能使自身实现现代化的语言有可能死亡。(2)通过互联网络传播的淫秽内容比例惊人;近50个种族主义组织利用国际互联网络宣传针对黑人、外国人、犹太人、同性恋者和其他少数人群体的暴力;有人制造病毒,破坏个人或机构的档案……这表明互联网络的迅速发展可对道德标准和价值观产生重要影响。(3)通过电子传播的信息和“无纸”社会使得有必要重新研究一些人们很少怀疑的法律问题(如知识产权问题)。(4)互联网络常常侵犯个人隐私权。

国际互联网络也使一些发达国家的学者感到不安。法国巴黎大学的D.弗劳-梅格斯和P.马莱克指出,在过去10年中,由于多媒体,特别是国际互联网络的出现,技术与淫秽作品的关系更加密切了。这一传媒跨越国界,不受政治、地理、历史和社会边界的限制。他们认为,应对“国际化”和“美国化”这两个对立的概念加以研究。实际上,美国正在把它有关法律、性和技术的标准贴上“国际化”的标签,通过互联网络强加给别国。

美国学者M.拉奥在题为“政府和传播政策:国际互联网络在亚洲的影响”的论文中指出,当前亚洲地区对于国际互联网络主要采取三种对策:第一,致力于形成亚洲的国际互联网络主干,以改进亚洲与世界其他地区之间的信息交流;第二,实现不久前在讨论亚太经济合作的部长级会议上通过的有关建立亚太信息基础设施的倡议;第三,由东南亚国家联盟成员国发起,就监督地区传播内容展开对话。

三、信息高速公路与发展中国家

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已经认识到,一个国家的未来将取决于它进入信息高速公路的程度。然而,当前的情况却表明,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在这场角逐中明显地处于劣势。马来西亚珀坦尼安大学的A.阿齐兹夫妇在题为“世界新秩序中的信息高速公路:马来西亚的情况”的发言中说,发达国家有能力充分进入信息高速公路并从中获益,而第三世界国家却无力支付它所需要的费用,从而将越来越远地落在后面,同时将最深切地感觉到在利用信息高速公路方面左右为难的困境。要进入信息高速公路,就得支付昂贵的费用。发展中国家如果想进入信息高速公路并从中获益,就必须立即倾尽全力。接受阿齐兹夫妇调查的大多数马来西亚决策者、从事传播学研究的学者和专业人员都认为马来西亚应该加入到信息高速公路中去,同时,学者们强调价值观、信仰、抱负和文化是采用信息高速公路时的重要因素,因为正是这些因素使马来西亚有别于其他国家,特别是西方。

联合国国际传播网络董事会成员,澳大利亚传媒政策研究小组高级研究员H.莫尔纳女士曾在澳大利亚土著人和太平洋岛国居民中进行广泛调查。这些岛上的人口大多居住在农村或偏僻地区,那里没有电,更谈不上光纤电缆和计算机。她认为,在西方普遍谈论信息时代的到来及其裨益时,这一时代给太平洋诸岛带来的却是严重的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上的问题。老挝国家大众传播培训中心副主任K.贡冯萨在发言中也颇有感触地谈到,在老挝的一些山区,居民的饮水问题尚未能得到解决,信息高速公路对于他们来说简直是天方夜谭。巴西代表M.塔吉诺用数字说明了发展中国家在信息高速公路上的不利地位:在巴西,信息管理仍由政府和私人企业操纵。由于巴西社会上人与人之间地位悬殊,目前,只有19%的住户拥有电话,6万户居民拥有闭路电视。由于各国在信息的利用上存在着严重的不平等,所以西方所谓的“国际信息革命”只是一句空话。以国际互联网络为例,1994年它在美国的使用率为94.94%,而在巴西只有0.10%。造成这一重大差距的原因不仅在于美国掌握着管理网络的数据库,还由于巴西从文化和教育上抵制这一网络,唯恐它破坏个人隐私或加重社会不平等。

一些学者对于国际传播技术的发展如何影响民族国家表示关注,指出在这场主要涉及技术、政治和立法的变革中,美国正坚称它在国际上占据着一种新型的至高无上的统治地位。学者们希望发达国家能承认世界的多样性,并尊重其他信仰、价值观和文化,而不要利用信息高速公路来奴役其他文明。

标签:;  ;  ;  ;  

学术动态信息高速公路上的发展中国家--国际大众传播与研究学会第20届大会和科学研讨会_发展中国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