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是一株成长缓慢的植物——浅析中学作文教学方法论文_杜洪燕

作文是一株成长缓慢的植物——浅析中学作文教学方法论文_杜洪燕

山东省新泰市果都镇初级中学 山东 新泰 271209

【摘要】:作文教学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已经成为每个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然而写作教学是一项复杂而又艰巨的系统工程, 怎样提高写作水平,许多语文教师都作了大胆的摸索和实践,付出了不少心血。本文将在作文写作方法上进行阐述,相信遵循这些方法进行作文教学,每个学生的笔尖都会开出灿烂美丽的花朵。

【关键词】:作文教学;写作方法

作文教学长期以来一直在低谷徘徊,原因在于一直处于一个自我封闭的教学之中:教师命题,学生写作;教师精批细改,或大笔一挥"阅";学生草草一翻,或干脆看都不看。教学方法僵化呆板,训练效果少、慢、差、费。因此写作教学要转变传统的方法,用新的方法来适应现在的作文教学。教师在写作教学中还要发挥指导作用。引导学生感受生活,思考生活,以及相互之间交流体验,并通过这一过程中的切磋砥砺,闪出思想火花,感悟写作的真谛。

一、“扎根沃土”让作文的种子生根发芽。

“扎根沃土”是让作文有正确的开始,扎实的根基。也就要求我们重视作文审题立意。学生正确把握题意确定自己文章的表达旨意是关系到文章成败的第一件大事,容不得丝毫粗心大意。平时的作文课,可以先带领学生共同来审题。可让学生先说下读完题目他觉得重点在哪里,对于题目的中的关键含有隐含意义的词语可进行适当点拨。初期的作文训练,可以告知学生某一个词是有隐含意义的,至于有什么含义那便是每个学生的想法不同所在,就鼓励他们说出或者写出自己的看法,然后依据自己的看法进行作文。也可以大家一起来讨论这篇作文写些什么好,初步讨论后,可以让全班同学把自己的想法不记名“写纸条”然后打乱纸条顺序分发下去,谁对自己手中的纸条“有意见”可以进行阐述,同学们可以各抒己见,都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手里拿着是别人的“想法”,不仅增加了表述的勇气还增添了作文课的趣味性。教师对于偏差过大的想法进行指正即可。各种讨论可以根据实际使用,时间、程序教师要做好控制安排,时机适当让学生进行作文,趁热打铁,总有收获。坚持这样的训练,让学生多写,快速审题、立意习惯的养成不是难事。

在作文的选材和谋篇教学上,我们教师的训练要有目标,不能盲目地随便给学生一个题目就让他们写。在作文的训练上我比较侧重对创新的追求,希望学生写出来的作文不仅有真情实感还要立异求新,让人眼前一亮。相信大家也总会想方法让学生打开眼界,培养他们多向思维,然而效果比预想的总差那么一些。后来,我慢慢发现学生在写有“材料”的作文时候往往会“出其不意”想法更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比起干巴巴一个题目来说,材料作文确实让学生更有写头。于是我对材料作文的关注也就多了起来,利用材料作文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就如同对题目的讨论和交流,相信学生对材料更有话说,更有想法,对着鲜活的材料加上有趣的讨论相信奇妙的想法定是层出不穷。而这些想法,每一个都可能是一篇让人爱读的文章的灵感小火花。经常拿出时间进行材料作文的训练写作,思路被打开了,写作的灵感源泉也就开启了。面对自命题、有题目的作文也就不再觉得犯难。

二、“开枝生叶”让作文之树繁茂茁壮。

“开枝散叶”是在作文的开始给学生一个故事的梗概,没有题目,没有任何主题反映句子。让学生去充实这个故事,赋予它生命和灵魂,让这个故事变得丰满而又有活力。学生想反映出怎样的主题,他的文章便从一个点切入,文章的叙述便要围着自己想要表达的主题展开。最初用这个方法的时候,学生写出的故事五花八门,每一个学生手中的作文都长成一棵和别人不同的树。其实这是自由作文的一种变式,不命题,不确定主题,给了学生大量自由和想象的空间。作文写成之后学生的反响才更大,同样的一个故事有了无数种不同的演绎,让学生感觉到原来在我们的手下作文有无限种可能也让学生对写作又有了另一种兴趣。每一种可能都是独一无二,每一个学生都想让自己独一无二,这极大地促进了他们的写作欲望。

三、“一花多开”让作文之花结出七彩果。

“一花多开”是同一个材料在不同的作文中的突出点不同。作文写作中材料的运用地位举足轻重。不同的作文中心需要不同的材料支持。其实我们发现在平时的作文中有一些事例材料会经常在学生的作文中露面。同一段材料可以为不同的作文服务这是可行的,只是如何去做,学生如果能够知晓,在作文写作中将变得很是轻松。曾经有一段时间我在学生的作文写作中频繁看到一个事例,在唐山大地震中一男孩勇救9名同学不幸遇难。如何让这个材料开出不同的画结出不同的果子呢?如果文章的中心是感动,可以多详细写男孩救援的场面表现出男孩无私奉献的毫不犹豫,引起读者心灵上的共鸣,抓住那些场面带给人们的心理震撼。在场面描述之后可加些感受的句子引起共鸣,例如:“地震过去了很久,人们永远不会忘记那个坚毅勇敢的身影,那个身影弱小却又高大,它带给人们的感动将深深烙在人们心间。”如果文章的中心为“生活中的阳光”这个材料若只作为文章其中一个材料支撑的话,场面描写可以略写,只简述其事迹,叙述结束后的总结语要与前面“感动”中心的有所变更。例如“在那样举国因灾难心冷的日子里,小男孩的事迹向一道阳光洒向每个人的心间,洒向全中国,激励着所有人勇敢、坚定、团结地区面对这场灾难,怀着满怀的阳光信念去进行灾后重建。”学生可利用自己较为拿手的写作手法进行发挥。我们讲究文章的真情实感,但是材料对文章中心服务的“杜撰”是必不可少的,在不失真实的前提下完全可以稍加圆润。两种“中心”皆可以围绕此材料展开故事扩展,以“故事性”来表现。(也就是我们在前一条提出的“开枝散叶”)在与主题相衔接的语句上有所不同,朝着中心靠拢必不可少。

作文这棵树能够参天不是朝夕之功,它需要我们用心浇灌,耐心付出,终有一天我们的作文之树会织就一片绿色的天空。

参考文献

[1]李谌红.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探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9,(27) .

[2]汪建英. 谈初中作文教学创新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 2010,(07) .

[3]甘正峰. 浅谈新课标下农村初中如何组织作文教学[J]新课程(中学), 2010,(09) .

[4]姜海霞,初中作文教学实践性思考[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10年01期

论文作者:杜洪燕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6年6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24

标签:;  ;  ;  ;  ;  ;  ;  ;  

作文是一株成长缓慢的植物——浅析中学作文教学方法论文_杜洪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